鄭宏偉
【摘要】閱讀與寫作一直都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創新教學模式,將讀寫結合有效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在豐富學生學習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鑒于此,本文簡要分析了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讀寫結合
一、在閱讀中引導學生運用語言
運用語言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讀寫結合能夠將建構語言和運用語言有機結合到一起,使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儲備,同時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運用能力。所以,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應積極采用以讀促寫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多樣寫作。比如《背影》這篇課文,作者在文章中圍繞特定場景中的背影,刻畫了父親的形象,展現出了父親的愛子之情,而在刻畫背影的時候運用了多種方法,如描寫父親翻過站臺欄桿為“我”買橘子的場景,作者就采用了動作描寫和外貌描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分析文中作者使用的寫作手法,然后組織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展開仿寫訓練,刻畫自己熟悉的人,學生在仿寫活動中可以邊寫邊思考,以此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同時還能夠鍛煉寫作能力,并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讀寫結合
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調動學生對文字的學習興趣。在以往常規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講解方式較為枯燥單一,學生的學習僅限于教材內容,涉及的知識面狹窄,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這種單方面的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盡可能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借助讀寫結合模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寫作能力。只有學與練融合到一起,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教學七年級第一單元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寫作角度——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生在創作時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就題發揮,學生有可能會思考很長時間,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春》《濟南的冬天》等文章,將其中與生活相關的細節內容提煉出來,然后在鼓勵學生表達自己認知中關于春天和冬天的景象,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尋找創作靈感,從而使學生在寫作時有更清晰的思路,以此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1]
三、制定多媒體教學情境,提升以讀促寫的教學效果
在培養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將讀寫有機結合到一起,有助于拓展和激發學生的文學思維,使學生能夠深入閱讀和理解文本內容,從而創作出更加優秀的文章。在以往常規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教師并沒有為學生預留出表達的機會和平臺,學生在被動吸收知識的氛圍中難以有效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因此,教師要轉變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借助主題情境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展開交流和討論,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比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構建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閱讀文本內容,然后組織學生結合閱讀內容寫一寫讀后感,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并能夠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感受閱讀的樂趣。以讀促寫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使學生接觸更多的寫作角度和領域,以此全面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總之,讀寫結合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較為新穎的一種教學模式,語文教師需要基于核心素養的理念,積極創新和優化教學模式,將讀寫結合的優勢與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汪永春.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分析[J].家長,2020(3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