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蘭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師身份不斷向引導者身份轉變,高中政治教學模式在不斷創新。案例分析教學法是高中政治教學中常用并且具有相對良好效果的一種教學法。本文針對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的策略展開討論。
一、精選案例,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案例具有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所應用的案例缺乏針對性,內容過于空洞缺乏條理,就會出現教學內容選擇的案例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符,教師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知道重點在什么地方,抓不住知識重點,從而對知識點無法掌握。
第二,案例具有導向性。在政治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科知識,還需要對其進行正確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所以應該選擇有正能量的案例,對于反面案例要注重引導和解析,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情感。
第三,案例具有時代性。信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師不能一味地采用過去的案例,而應該關注時事,與時俱進。時效性案例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時事,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更好地引發學生共鳴,從而達到積極良好的課堂效果。
第四,啟發性。高中政治教學中所舉的案例需要具有真實性、可靠性的同時還應該具備啟發性。案例教學法不僅需要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學科知識,還需要對其有所啟發。而小組討論是學生之間思想交流的碰撞,小組交流的形式有利于學生的討論與思想的啟發,樹立正確的“三觀”投身于社會實踐中。這要求教師在篩選案例的時候要善于發現,探索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從身邊的小事、國家大事、社會時事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形成。
二、明確重難點,有效組織課堂
高中階段的學生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特的見解,教師應該尊重學生思想與看法的同時,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進行探討、思考并形成思想,讓學生在自主進行案例分析的過程中理解案例的含義。
在進行小組合作時,教師確定討論問題,明確流程,小組安排要規范化、具體化、流程化。明確小組討論的小組人數、討論時間、發言人數、討論流程。例如,在教學“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這一內容的時候,選取“蘇炳添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中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名,此前在半決賽中以9.83秒的成績順利晉級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而他的冠軍的獲得來源于夜以繼日的努力,為實現自己的夢想不斷奮斗。”這一案例,讓學生就“蘇炳添是怎樣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你有何啟示?”這一問題進行3分鐘的討論,討論結束后每組選取一名代表進行回答。小組成員回答完畢后,教師及時總結,最后和學生一起完成課程小結。有效組織活動就要明確流程,案例簡要分析—小組討論—成員發言—教師總結—師生梳理鞏固。
三、多形式呈現案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案例分析呈現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知識的獲得,我們在采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可以嘗試采用多種形式,除了傳統的純文字之外,還可以采用圖文、動畫、連環畫、視頻等形式,不同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案例為純文本形式,大量的純文本材料容易導致學生視覺疲勞,沒有畫面感。所以在進行案例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但是要注意圖文得當,要進行適當的分析。除了文字與多媒體的結合運用之外,還可以采用演繹的方式再現情境,利用課程特點安排學生進行情境模擬,在模擬中親身感受。除此之外,還有辯論、演講等形式,在案例呈現形式的選擇上要注意不能為了追求創新而強行套用。
四、注重反思總結,鞏固知識
案例教學的最后需要進行反思總結,這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此案例探討本節課的收獲,反思不足。在反思總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注意在總結的基礎上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反思總結是對知識點的鞏固,只有認真的評價與深刻的反思才能使學生不斷進步,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反思總結的過程不是教師一味地講,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這樣有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舒敏.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教學,2019(5):7-8.
[2]劉艷.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5(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