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鵬
當前盡管農村教育政策不斷頒布落實,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村高中的化學教學資源、實驗設施、設備以及師資力量等都與城市中學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各種資源的利用率,需將哲學思維融入教學管理中,切實地優化高中化學的整體效果,進而培養綜合素質能力更高、更全面的學生。以下將對農村高中化學教學管理中哲學思維的融入路徑進行探究。
一、化學師資建設中“三全”的整體性思維
想要提高教師的能力素養,促進各項能力的提升。尤其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上更需強化。首先,高中化學教師唯有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才能更好地實現流暢教學,進而使化學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內容得到生動、形象地表達,進而為提升教育效果奠定良好基礎。其次,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優化課堂教學的協調與組織能力,其間通過合理的設問、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等掌控課堂的能力也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對課堂提問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合理規劃和設計,切實優化學生與知識之間的學習關系,進而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最后,需建立友好的師生互動關系,高中化學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標準化”的思維方式,認可高中生的化學錯誤,耐心引導高中生在根源上看待“失誤”的產生,進而為實現失誤資源轉化奠定良好基礎。其間在提問的過程中將教育機智融入其中,也能更好地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情況下優化化學教學效果。
二、化學實驗室中統籌規劃的科學管理思維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因此為了有效降低在化學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害物質,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滲透綠色化學的理念,確保實驗安全性的同時,更好地實現綠色化學的教學目標。對此,教師可結合微型化學儀器,如滴管、微型試管等,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控制好試劑的用量和反應程度,進一步減少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降低有害物質的排放。當前高中課本中有很多實驗都沒有對化學試劑的用量進行明確規定,對此教師在讓學生把握知識、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還應增強他們的實踐操作技能,培養其化學思維。教師可以規定實驗試劑的用量,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基礎上減少試劑的用量,防止出現浪費現象。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合適的容器取用試劑,規范使用,減少化學物質的生成。在處理化學廢物環節,也需要體現出綠色化學實驗的理念。例如,在“乙烯制備”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結合課本上的相關實驗,利用微型儀器來開展。開展實驗可以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的同時,把握化學實驗流程,控制試劑用量,減少化學廢物的產生,與綠色化學教學理念相符。
三、化學教學中研究性開放式的創新思維
高中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這個階段已基本形成,而這一能力在化學學習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形成獨立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而在當前,高中化學教育也應轉變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組織學生分組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在對學生分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實際情況來進行分組,使每個團隊成員都能學習彼此長處,集思廣益,使學習效果最大化。完成分組后,教師可開始為學生安排學習任務,并要求組內所有成員合作共同完成。此處以“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為例,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結合每組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他們布置難度適中的任務,并讓他們互相幫助一起探索。具體任務如下:①每組需找出能反映化學反應快慢和限度的真實例子,個數不限;②讓每組做出假設并大膽猜想化學反應的快慢都有哪些影響因素;③要求每組設計實驗來證明假設。在每個小組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將得到有效提升,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共同完成任務的自豪感,同時還能減少學生在學習中對教師的依賴。本教學法的特色在于變傳統的“填鴨式”理論教學為“教學—文獻查找—文獻綜述—師生互動—匯報交流—生產實踐”的多環節、多方式、互動性、研究性、開放式教學,使農村學生的知識視野能得到拓寬,進而實現對高中化學知識更深層次的認知。
總而言之,鄉村中學化學教學管理有許多特點和困難,面對這些問題,如果能自覺地借鑒其他學科的思想,利用諸如哲學等學科的思維與方法,就會大大促進問題的解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