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珍
在我國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已成為小學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對培養學生勞動技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動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程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家庭教育對學生一生的影響是直接而且深刻的,基于完善的家校合作機制,推動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不斷創新和優化,成為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重要發展方向,現階段許多學校對勞動技術教育中的家校合作作出一定嘗試,但是由于家長思想觀念過于陳舊,教師對家庭教育的對接不夠全面,導致家校合作下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質量受到一定的影響。文章就現階段家校合作背景下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在結合筆者實際教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通過開展家校合作提高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成效性的策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借鑒。
一、家校合作對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在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工作中推進家校合作,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勞動習慣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系,能夠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真正將勞動技術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現階段小學勞動技術教育主要關注對學生勞動理念、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的教育和培養,在此過程中學生雖然能夠了解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實踐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學生對勞動技能的培養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在學校的課堂教學,就不能真正滿足學生勞動能力發展的相關要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家庭教育活動中,家長能夠通過家園共育的方式,對勞動技術教育進行有效的拓展,結合課堂上教師開展的有效勞動技術教育,還可以做出進一步的延伸,真正推動勞動技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融合,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轉變勞動觀念,更好地掌握勞動技能。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本身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融合,在家校合作機制下,勞動技術教育的相關理論能夠轉化為真正的實踐指導依據,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在家庭生活中不斷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并且在參與勞動的同時獲得更加深刻的認知感悟。
(二)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勞動技術教育針對性
勞動技術教育應當是一項貫穿于小學生成長全過程的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攜手合作、雙管齊下,形成一定的合力,以此為基礎,家長和教師能夠通過密切的溝通和交流,共同推動勞動技術教育形式的創新與優化,讓勞動技術教育發揮應有的效果,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實際上家校合作本身強調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有效配合,在家校合作過程中,學生的一舉一動都能夠成為開展教育的重要依據。完善的家校合作機制能夠為教師和家長之間搭建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這樣一來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勞動學習狀況能夠得到充分反饋,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參與勞動的實際表現也能成為優化教學設計的重要資源,在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密切聯系和溝通下,勞動技術教育不再寬泛,而是變得更加具體,每位學生的成長狀況都能夠成為教師設計教學流程的依據,長此以往,勞動技術教育的針對性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時的體驗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有利于建立深入互信的家校合作機制
小學階段勞動技術教育本身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在推進家校合作機制的過程中,勞動技術教育能夠成為家長與教師之間相互信任的重要推動力。實際上家校合作機制的建立,不僅需要學校的有效配合,同時也需要家長的充分支持,在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工作時,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加緊密,在不斷的協作下,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信任度能夠得到充分提升。除了在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程上開展家校合作外,家校合作的實際范圍也在不斷得到拓展和延伸,這樣一來,家庭教育的價值才能得到進一步凸顯,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才能與家長保持更加密切的協作。以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為平臺,家長和學校不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而是能夠緊密關聯在一起,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現階段小學勞動技術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不足
(一)家校合作由教師主導,家長主體價值不突出
現階段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工作中,許多教師忽略了家校合作之間的深刻聯系,通常只是強調教師對家校合作活動的主導,而沒有真正體現家長的主體價值,這都導致許多家長在參與加強合作的過程中缺乏存在感。現階段許多教師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開展小學勞動技術教學工作時,只是關注自身對知識點的講解和分析,而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過分強調自身的主導價值,導致學生的勞動技術課程學習體驗較為被動。當前勞動技術教育中的這一問題延伸至家校合作的領域,許多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時,并沒有真正考慮到家長的實際需求,對家長做出了相關意見反饋,缺乏重視,這就導致家校合作成為教師全面主導的一項活動,家庭教育的功能無法得到充分凸顯。此外,由于教師在家校合作中始終占據著絕對權威和主導的位置,導致家長很難真正表達自身的觀點和看法,也無法對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勞動表現作出評價與反饋。長此以往,小學勞動技術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容易流于形式,家長在教育工作中的價值無法得到充分體現。
(二)家長思想觀念有待提升,對勞動技術教育重視不足
家長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參與方,家長的思想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家校合作的開展效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勞動技術教育的有效落實。現階段許多家長在參與家校合作下的小學老師并沒有真正轉變自身的認知態度,教師對勞動技術教育的重視不夠,導致家校合作很難起到應有的效果,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情況下,勞動技術教育難以真正落到實處。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許多學生家長忙于工作,在與學生相處時缺乏有效的教育和指導,這就導致家庭生活中勞動技術教育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許多家長本著望子成龍的心理對孩子進行教育,雖然能夠關注文化方面的教育,并且為孩子報各種類型的興趣班,但是在勞動技術教育方面,家長的重視程度始終不夠。在家庭生活中,許多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本身較為隨意,雖然能夠時刻關注孩子在學習能力方面的表現情況,但是對勞動技術教育卻缺乏應有的重視。在物質生活條件不斷變好的情況下,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也在不斷增多,許多家長自身忙于工作,但是對孩子格外關心,沒有真正為小學生創造勞動實踐的機會。面對教師開展的勞動技術教育活動時,許多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對于教師設計的勞動時間項目認知不夠清晰,最終導致家庭生活中勞動技術教育的功能無法得到充分凸顯,家校合作難以得到全方位落實。
(三)勞動技術教育項目缺乏創新,家校合作效果有限
積極推動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程中的家校合作時,許多教師忽略了對家校合作教育項目的有效創新,教師選擇的勞動技術教育項目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沒有真正考慮到不同成長環境下家長和孩子的實際需求。舉個例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技術教育項目里,洗碗和掃地是不可缺少的兩個項目,但是許多教師僅僅將家校合作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限制在這兩個項目內,而沒有真正做好對家校合作項目的不斷拓展和延伸,一方面限制了學生對勞動技術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認知。在家校合作的勞動技術教育項目得不到全面創新和優化的情況下,家長很難真正感受到教師傳遞出的家校合作的思想,在勞動技術教育方面很難真正實現經驗的不斷總結與提升。家校合作的勞動技術教育項目較為單一的情況下,學生能夠真正接觸和掌握的勞動知識也無法得到充分保障,最終影響了小學勞動技術課的整體教學效果,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面臨著較大的阻礙。
(四)學生的橋梁作用未凸顯,家校合作缺乏學生參與
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表現是課程教學的重要依據,但是現階段的勞動技術教育活動中,許多教師并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價值,在開展家校合作時,通常只是由教師與家長直接對接,并且為學生安排相應的項目,而沒有真正考慮到讓孩子成為家校溝通的橋梁,這也導致許多學生參與勞動技術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不足。不同成長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在參與學習活動時的表現也各不一樣,教師通常只是根據勞動技術教育的具體要求對學生提出相應的項目,而沒有真正關注到學生的真實反饋與體驗。由于學生在家校合作中始終不夠自覺主動,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無法得到充分保障,許多學生只是習慣于聽從安排,而無法結合自身對勞動技術的感悟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長此以往,家校合作下的小學勞動技術教育難以取得應有效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有效發揮。
三、基于家校合作提高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成效性的策略
(一)搭建線上互動交流平臺,為家長搭建主動溝通反饋的渠道
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家校合作的渠道也在不斷拓寬,學校應當主動建立起家校溝通的互動平臺,利用互聯網與家長保持緊密的溝通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家長能夠主動反饋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勞動表現,并以此為基礎實現真正的雙向溝通。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能夠以班級為單位搭建家校合作的線上溝通渠道,一方面提高溝通和互動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家長提供反饋勞動信息的平臺,以此為基礎更好地拉近與家長之間的距離,讓每位家長都能夠把握好勞動技術教育的重要性。此外,基于線上互動交流的平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能夠達成一致,思想觀念上能夠得到有效的轉變,為后續的勞動技術教育實踐提供一定的支持與保障。
(二)重視對家長的教育培訓,轉變家長對勞動技術教育的認知
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是推動家校合作背景下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得到有效落實的關鍵,為此學校應當建立對家長的培訓機制,并且真正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技術教育觀,讓每位家長都能夠在家庭教育中發揮自身的作用。對此學校應當嘗試開展家長課堂,在構建線上互動平臺的基礎上,對家長進行教育,一方面提供家庭教育的相關學習素材,另一方面也要基于學生的日常表現與反饋,與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勞動教育理念,并且從勞動技術教育的角度出發,讓家長意識到勞動技術教育的重要作用。實際上,身處不同家庭環境下的學生在勞動技術教育方面的表現也存在差異,教師應當真正幫助家長轉變工作思路,并且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通過與家長之間的有效對話和交流,轉變家長對勞動技術教育的態度,讓每位家長都能夠在實際交流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作用。
(三)優化勞動技術項目設計,增強家校合作實踐活動的趣味性
小學勞動技術教育中的家校合作需要根據不同項目來得到有效落實,為此學校在開展相關教育工作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普遍情況,并且在設計勞動技術項目時對家長提出具體的要求,以此為基礎更好地增強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在選擇勞動技術教育項目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在教育過程中將貼近現實生活的素材作為學生參與勞動技術項目實踐的重要依據,并且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讓家長能夠真正意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家長轉變對勞動技術教育的態度。勞動技術教育的項目應當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在考慮到生活元素的基礎上盡可能推動教育資源的全方位整合。除了常規的家庭勞動外,還可以鼓勵家長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性勞動,如利用周末到公園清理垃圾、利用閑暇時間,到農村體驗勞動生活等。在不斷優化勞動技術教育的實踐項目設計的同時,家長的參與熱情也能得到有效提高,這樣一來,家庭教育在勞動技術教育中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凸顯,家長的指導作用才能得以實現。
(四)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價值,讓學生成為家校合作的溝通橋梁
以學生為主體是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重要要求,在小學勞動技術教育中,教師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規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成為家校合作的溝通橋梁,發揮每位學生的主體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勞動技術教育實踐項目的基礎上,以學生作為項目教學的傳達者,由教師向學生提出具體要求,并且發揮學生的傳達作用,讓學生將相關要求傳達給家長。相較于被動聽從安排的勞動技術項目學習方式,學生自身同樣需要了解勞動技術教育本身的內容,并且在此過程中更好地考慮到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發揮出來,并且成為拉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距離的重要橋梁。在學生主體價值得到充分凸顯的情況下,小學勞動技術教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理論,而是能夠得到全方位的拓展,家長對學生的指導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勞動技術教育中開展家校合作是不斷提高勞動技術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也是真正實現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融合的必然要求。以家校合作為基礎開展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能夠極大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并且營造良好的勞動技術教育氛圍。作為新時代勞動技術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把握好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能夠結合其認知特點,對勞動技術教育的相關內容作出有效拓展和延伸。在考慮到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價值,在全面分析和掌握勞動技術教育資源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體現家校合作對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價值,讓行之有效的勞動技術教育活動成為學生認知能力和生活實踐能力發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