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
摘 要:中職是為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搖籃。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度貫徹立德樹人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以信息化手段為依托,優化教學過程,為學生今后自主實踐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中職;信息化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創新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人們生活的關聯性越來越緊密,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任務驅動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重難點,以更好地讓學生扎實掌握計算機工作原理,為學生今后工作實踐奠定良好基礎。
一、信息化教學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優勢分析
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對學生自身意識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將信息化教學應用于計算機基礎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教學表現力。同時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從素材選擇、主題整合到教育技術運用多元把握,推動整個課程內容鮮活呈現,教與學都要做到高度協調,才能給人眼前一亮之感。
(一)信息化教學可以鮮活、立體地呈現教學內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教社統一出版的教材。教材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引入了計算機工作原理、計算機基本操作與軟件應用等多方面的內容。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通過鮮活、立體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深入淺出地為學生講解一些抽象原理。并通過案例展示、操作指引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為學生今后開展計算機組裝與維修,進行計算機基本操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迎合中職生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階段學生正處于學習成長的黃金時期,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落實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有效理解課內知識,還要以信息化手段為依托,為學生延伸一些前沿性內容,提升學生計算機思維連貫性,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提高學生融會變通的能力。因此,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切實教會學生一些實用性內容,鼓勵學生獲得職業技能證書,并讓學生與當前時代步伐一致,助力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動學生有效創新。因此,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做到教學做一體化,推動學生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并為學生實踐操作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多元內容的整合,更好地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體驗,推動學生高效進步,為學生今后自主實踐奠定良好基礎。
(三)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單純立足課堂推動學生學習提升,所能呈現的內容有限,而且學生的學習基礎也有一定的差異性。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借助網絡讓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多種方式實現碎片化學習。同時一些重要教學內容還可以讓學生邊觀看邊操作,更好地釋放學生的學習潛力,服務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可以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更好地以學生素養發展為中心,推動學生積極實踐、互動交流,讓學生學習知識的渠道大大拓寬,使學生的實踐意識得到有效鍛煉,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幫助學生獲得更多教育機會。
二、信息化教學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改革趨勢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的基礎性價值日益凸顯。在職業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除了要保證學生理論及實踐相應的課時之外,必須著力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結合當前學生學習基礎差異性較大、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思維不靈活、應用意識不強等問題,必須更好地以互聯網為依托,引入信息化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意識。并進一步帶動教師教學水平有效提升,適應當前社會對信息化人才培養的綜合性需求,深度實現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學習發展的同時,更好地著眼于一線對人才培養的綜合性需求,提升學生自身學習創新意識。新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應用于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改革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對信息化手段的應用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更好地加強信息化手段的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開展需要關注學生自身實踐技能的提升,讓學生掌握計算機能力,同時能更好地立足時代,面向未來,融通發展,增強學生自身職業技能的適應性,讓學生全面掌握學習過程中涉及的網絡知識、Office軟件、Win10系統操作。另外,還要能夠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學習終端進行有效的學習體驗。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線上學習、合作互動、主題討論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學習成長創造良好空間,并讓學生自主把控學習過程,從主題確定到簽到、分組、選人、測驗、投屏、主題討論、成果展示等多個環節都要讓學生自主參與、靈活實踐,深度激發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二)以任務驅動學生積極學習進步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的更新換代也在逐步加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緊密結合時代發展步伐,將學習中涉及的多項任務有效分解,為學生設計一環扣一環的可執行任務,推動學生學習參與項目實踐。在教學推進過程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發揮學生自身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獲得更強的成就體驗。同時在操作推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團隊意識、合作意識,以信息化教學為學生全面發展有效賦能。以教師的教學指引、評價、反饋,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參與,不斷進步。
(三)以信息化測評落實過程性評價
傳統理念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測評主要集中于考試這種單一性模式,但本身計算機應用基礎涉及的內容面廣,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知識點也非常多。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要更好地立足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情況,推動學生學習發展。教師要圍繞教學過程對學生出勤情況、課前課后學習情況、課堂表現、合作意識、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問題解決意識發展、靈活應變能力等多個方面有效測評,讓學生學習過程連貫化。以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收集數據、科學測評,讓學生積極發現自身的不足,并通過有效的方式進行調整和優化,讓教學反饋能夠更加及時,使學生自身的學習進步意識也能得到有效提升。過程性評價的落實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發現學生的一些優點,對其實施積極鼓勵。這樣可以更好地使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進入良性循環。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能夠獲得更多成就體驗,從而更好地以信息化教學提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綜合效果。
三、信息化教學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基本步驟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與掌握需要長期持續推進,單純降低標準或者以單一形式展示希望短期突破,就會使課程的整體表現力大大削弱。所以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習態度端正、教學指引實施、學生自身創造力發揮等多個方面嚴格要求并細細引導,以更好地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
(一)課前學習,學法指導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用信息化教學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學校都已經準備了相關的微課,并成立了教學資源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推送,讓學生結合視頻完成課前自學。在內容推送的同時,教師要為學生落實學法指導。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讓他們觀看視頻的同時完成相應的預習任務,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確學習重點,把控學習節奏。以Powerpoint動畫設置為例,在教學展開之前,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微課,展示制作完成的PPT。讓學生觀看其中的動畫效果,通過生動、直觀的展示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教師將對該動畫制作的基本路徑通過文字的形式進行有效呈現,并讓學生嘗試在PPT中完成相應的操作。分別包括讓學生制作入場動畫、讓學生嘗試對象旋轉等。通過簡單可執行的任務為課堂有效預熱,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
(二)課前學習數據分析,確定課堂教學重點
在課前微課視頻有效呈現、課前任務有效發布的基礎上,大部分學生會積極投入課前學習過程,還有一部分學生帶有敷衍心理,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還要能夠通過后臺對學生預期效果進行有效的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觀看情況,推送定向通知,督促學習主動性不高的學生積極預習。結合課前學習數據測評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微課觀看情況及學生動畫添加情況等。通過后臺數據分析,60%以上的學生能夠初步理解視頻內容,也能夠為對象添加動畫路徑,這就為教學的順利推進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課中任務引領,喚醒學生學習熱情
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課前能夠為學生自主學習有效預熱,而課堂始終是教學的重點,是推動學生學習參與、提升學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陣地。所以,教師要注重課堂的有效組織和落實,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恰當的情景導入,喚醒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展示一個鮮花盛開的動畫,讓學生更好地明白動畫添加的綜合效果,并進行操作步驟的分析。通過進入、強調、退出、動畫路徑四個典型步驟,喚起學生對動畫路徑學習的熱情,接著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有效的操作,展示并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分小組落實可以更好地為學生自主實踐提供有效空間,讓學生對動畫類型和操作方法有效掌握。而分小組匯報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嘗試獨立講解,通過反復解說,加深學生對這一任務學習的印象。在各小組都能夠對這一任務有效突破的前提下,教師進一步難度升級,讓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主題,嘗試進行后續步驟的操作。教師分別為學生呈現了陽光普照、蝴蝶飛飛、鮮花凋零等場景動畫,讓各個小組通過抽簽的方式來完成。結合有效的任務分配,各個小組高效協作,突破教學任務,最后展示成果。
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參與的氛圍中。同時依托合作、對話、匯報、展示等多個環節,讓學生對制作過程中的效果選項、計時動畫、窗格等具體操作方式有了深刻的理解。結合學生遇到的困難,教師再答疑解惑,一節課在高效、緊湊的節奏中順利完成。學生對PPT動畫設置也有了深刻理解。
(四)課后拓展,推動學生更好地體驗創新
在課堂教學告一段落之后,課后鞏固環節也要及時推進,這可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可以為學生今后工作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一環節的推進可以讓該小組的成員選擇其他小組的課題,進行有效的動作展示,這樣就更好地推動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且可以有效借鑒其他小組的設計方式,為學生體驗探索注入更多的熱情。在課后拓展環節,教師不要為學生設計一些過難的任務,在一節課的緊張學習之后,學生收獲滿滿。貼近學生能力水平,選擇合適的任務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而教師的測評和鼓勵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為后續教學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以虛擬仿真系統為依托,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效果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落實的過程中,除了以網絡微課、視頻為依托,引領學生學習參與之外,虛擬仿真系統的應用也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推動學生扎實掌握學習內容。虛擬仿真系統是在傳統的實物圖片基礎上研發出來的更具情景性效果的綜合教學系統。
在虛擬仿真系統應用的過程中,也可以將小組合作、體驗探索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體驗。以認識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主板接口這個部分的學習為例,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計算機的工作原理、CPU、內存、計算機系統組成等不能夠深入理解。在微課視頻展示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借助虛擬仿真系統來進行深度學習。讓學生對照實訓筆記在虛擬仿真系統上進一步觀察計算機的主板、CPU、內存等,讓學生反復實踐,有效操作。切實認知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主板接口,為學生實踐應用奠定扎實的基礎。在體驗探索環節,教師還可以將計算機原理的應用與一些闖關游戲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白如何通過數據和指令更好地明白內存儲器、CPU、內存型號等,從而有效了解并完善認知計算機工作原理。
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市場調研工作,對當前主流計算機的CPU、內存型號和參數報價有效了解,并嘗試結合不同個體的需求,幫他們推薦購機技巧。讓學生更好地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有效遷移,從而挑選更加適合自己使用需求的計算機配件。理實結合,為學生今后工作實踐奠定扎實的基礎。
五、開展技能競賽肯定學生優異成績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落實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當前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又要更好地以教學過程服務學生未來學習發展和一線實踐工作落實。所以在教學落實的過程中,要增強學生信息技術掌握意識和素材整合能力,使學生真正成長為學習型人才。學校可以通過開展技能競賽的方式,讓學生跨班級、跨專業開展競賽活動。
讓學生將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掌握與項目實踐、對抗競賽結合在一起,貼合課程引導學生去研究理論應用,進而創新性設計,確定項目解決的有效方式。在競賽過程中要更好地賽出成績,賽出風格,肯定學生的優異成績,鼓勵學生不斷挑戰和突破,要面向學生未來發展,引領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這樣未來學生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才會更具自信,學生學習應用意識也能更加靈活。競賽中無論成敗,都要鼓勵學生學習發現,積極進步,使教學育人的價值全面彰顯。
總之,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好地以信息化要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生活教學手段推動學生學習參與,讓學生真正成長為課堂的主人。著眼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理解,服務學生日常生活。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參與、實踐應用,深度激發學生學習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