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琴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在具體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健康樂觀的心態和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使他們充滿自信地參與美術學習、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逐漸形成關心集體、愛護環境和公共財物等良好行為習慣?!泵佬g教學是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行素質教育與新課改教學理念的重要陣地,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體會藝術創造的魅力,提升道德素質。美術課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顯的。作為一種美術活動所具有的德育價值,幾乎伴隨著美術課的整個過程出現。在美術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應該是每個教師的共識。
一、正確認識美術學科的德育教育特點
美術課程的性質決定了美術學科的德育教育特點包括人文性、審美性、情感性及形象性。(1)人文性。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課程能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自我、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社會等方面的關系,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理解美術文化,形成人文素養。(2)審美性。美術課程通過優秀作品的展示,對作品的內容與形式、表現手法及藝術特點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審美形態和藝術語言,在具體的欣賞活動中通過熏陶與感染,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藝術判斷能力和審美情趣。(3)情感性。美術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審美經驗緊密聯系。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學活動,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術教學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體現以情感人、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學科德育特點。(4)形象性。美術課程以直觀的視覺表達,通過直觀藝術圖景的呈現或現實中美的景象的直觀體驗,讓學生感受其中所蘊含的道德意義與價值,激發道德情感,表現道德行為。
二、深入發掘美術教材德育內涵
在小學美術教材中,許多欣賞作品,體現了民族文化精神,注入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審美理想,利于學生了解祖國豐富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遺產、優良的藝術傳統和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對學生起了一定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可以借助教材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小學美術課本教材內容豐富,其中包括色彩、線條、形狀等美術元素。除此之外,還有卡通畫、山水畫、雕塑等不同的美術類型。其中很多美術素材,又具有德育教育的意義,教師在教授學生欣賞或者繪畫美術作品時,要從這些美術素材中挖掘其中的德育內涵,這樣才方便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注重挖掘課本中的德育知識,因課來選擇德育主題并進行德育滲透,把資料通過備課的方式將德育知識融入進去。例如:在上美術《變垃圾為寶》這一課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的材料,如舊掛歷、易拉罐、吸管等進行組合和創造,制作出個性鮮明的立體造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仔細觀察,并在此基礎上搜集各種廢舊材料,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各種廢舊材料加工成各種物品,通過制作,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以及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
三、美術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作為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形式,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達到滲透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比如:美術教師應多組織各種繪畫比賽、手工制作比賽、手抄報設計與制作比賽等美術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激勵升華。又如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革命博物館、紀念館、觀看有積極教育意義的影片,或組織學生參觀各種有積極意義的畫展,或組織學生游覽名勝古跡,外出寫生等讓學生在游玩的過程中受到愛國教育、傳統重德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美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調查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或傳說,根據節日的特征,用各種材料、多種形式創作和制作相關的美術作品。例如,在元宵節即將來臨前,圍繞“花燈環繞的元宵節”這一主題,首先調查元宵節和花燈的來源,用文字、圖像的形式記錄調查結果,并進行設計構思。其次,設計制作各式各樣的花燈。最后,用花燈美化校園或社區。真正使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延伸到學生的生活方方面面,讓德育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日后定能開花結果。
四、通過美術教學評價滲透德育教育
在現階段各科教育學科中要求教師將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評價主要是為了改善和促進學生的發展,不管采用何種評價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進步和發展,并使學生明確要求克服的弱點和發展方向,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對表現不好的學生要指出其缺點,但也不忽略對其優點的表揚;要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對學生批評適度,不侮辱人格,諷刺挖苦。在教育中允許學生犯錯誤,教師必須要有耐心,以身作則的引導,教育學生。如,一教師在教學《巧用對稱形》一課時,同學們興高彩烈的用手中的剪刀和彩色紙剪出了具有很強創意性的對稱形:對稱形的蘋果、衣服、褲子、“A”“B”等圖形。教師讓同學們把自己剪好的對稱形貼在黑板上展示時,每位同學都說出了自己喜歡黑板上那副作品,唯有一個褐色的蝙蝠沒有同學舉手說喜歡,那位同學一直低頭不語。這時,教師在黑板上指出了這幅在角落里由于黑色跟褐色對比不明顯而不顯眼的蝙蝠,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這幅作品嗎?” “不喜歡,因為顏色不好看”我又將這幅褐色的蝙蝠放在了黃色的卡紙上, “現在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們喜歡他嗎” 。告訴學生顏色沒有最難看的,每一種顏色都很漂亮,至少要把它放在合適的環境中。就像同學們一樣,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我們要看到周圍每個人的優點,友善的和同學相處,要養成關心他人的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的滲透了德育內容。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不但要從自身做起而且隨時隨地,不放過任何一次在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機會,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