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倩
內容摘要:調動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調動學生對學科的積極性,我們注重學科本身,從學得后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關鍵詞:小學生? 課堂教學? 積極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適者生存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愈來愈成為人們的需要和必備。鑒于環境、性格各方面因素,很多孩子對英語課的乏味單詞、語法的死記硬背產生了一種厭煩心理,以致于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越不感興趣, 越不愿去學。所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興趣是促使一個學生英語入門的重要手段,因此,怎樣才能調動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是擺在我們每位英語老師面前的一個嚴峻的問題。
一、 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
許多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學英語無用,他們沒有意識到改革開放的今天,英語是多么重要,許多外商的投資以及大量商品的進出口都需要用語言來交流,沒有正確的語言又怎么能溝通呢?因此,作為一個英語教師,首先應讓學生懂得自己為什么要學習英語。通過目的性教育,使學生自覺地從心底萌發要立志學好英語的愿望。
二、設立目標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必須有自己的目標, 比如通過比賽, 學生意識到落后就要失分, 給集體拉后腿, 教師就可以在此時恰當地告訴他們從現在開始, 努力練習, 最后取得到好成績, 在單詞、語法等記憶中, 可以通過多次抽查考試, 限制時間, 讓學生記住幾個單詞, 督促其產生一種進取心, 這可以是一種短期目標的建立, 我們要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在孩子心中確立學英語的長遠目標,。無論采取何種形式與手段,凡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便是一種成功的教學??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習變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智能開發, 英語學習才能達到目的。
三、激發好奇心
興趣的產生就是來源于需要, 體現在學生身上就是學生積極性的主要源泉和心理因素, 也是學習的始動因素。小孩子剛接觸到的英語主要是一些他們平時最喜歡的水果、玩具、小動物等等, 而且在英語教材中也配了一些圖畫, 通過一些感情的具體的實物,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四、英語課堂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1)利用圖片、簡筆畫、圖景來展示。對于一些譯為抽象名詞或不易找到對等實物的單詞,就可以利用圖片、簡筆畫、圖景來展示,讓學生看圖說話,或者看單詞自己畫圖,將學生引進一定的語言環境。比如,課本上演示的交通工具中的飛機、輪船,在我們這小城鎮不易找到,難以拍攝,只好用電化教學手段來移植情境,做到聲像結合,圖文并茂,很適合小學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心理。運用多媒體“虛擬”呈現實物,方便快捷而更具目的性、趣味性及實用性,悅目、悅耳又悅心。
(2)組織表演,體會情境。表演有如分角色朗讀、模擬課文內容的機械性表演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發揮的發展型表演。前者聽聲動感覺,還使學生在情境中有交流語言的真實感。后者主要用于熟悉課文內容,為了更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在“whats your father/moth-er?”對話中,可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教學方式。
(3)讓游戲進入課堂。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是激發兒童英語學習興趣的另一種有效方法。 游戲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英語學習感情。游戲一般都包含智力成分,如觀察、分析、思維、猜測、想象等。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地有意識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戲,能使孩子們覺得好玩,從而延長注意的保持時間。
五、維護學生自尊心并適當夸獎
小學生是非常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既喜歡表現自己,又特別怕出錯,特別是當著很多人的面。在教學中,我有這樣一種感觸:一個學生回答問題出錯了,你馬上糾正錯誤,并叫他一定要改正時,他下一次回答問題就不會這樣積極了。當他們有一點小錯誤時,我們不要過于及時的糾正,老師應該用鼓勵性的話語來表揚他的大膽和自信,他聽到老師的表揚而感到自豪,就消除了他內心的畏懼感;切忌在學生答問之后,馬上糾正錯誤,那樣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阻礙了他下一次主動說英語的途徑。比如一位同學回答問題出錯時,我們可采取這種說法:You are wonderful!…… 在肯定完同學的成績后,再宛轉地指出他的不足:But your ……這樣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基礎上修正錯誤,他們幼小稚氣的心靈才易接受,這樣又調動了他再次說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每一個孩子都有非常強烈的自尊心、自信,教師應無時無刻的尊重和培養他們的自尊心,為學科教學服務。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途徑很多,教師教學方法要得當,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材施教,不斷地了解學生、深入學生、研究學生、探究學生的學習規律,使教學方法常教常新、豐富多彩。這樣才能是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和情趣盎然,使課上得生動有趣、有聲有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提高。這樣才能實現“要我學” 到“我要學”的轉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我們的英語教學水平,達到理想的彼岸。
參考文獻:
[1]李庭薌.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戴煒棟.《外語教育求索》外語教育出版社
[3]龐士讓,課堂教學藝術新論《教育學》2008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中心出版.
[4]張之建主編,中小學教學小百科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0
[5]喬,納瓦爾、馬文,卡爾林斯,肢體語言學【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
[6]盧毓敏.《江蘇教育》.199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