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玉


【摘? 要】隨著我國生物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初中生物是理科學生的重點科目,它是學生掌握生物學科知識的基本途徑。中學生已經開始接觸生物,中學階段的學習為今后生物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對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較低,教師要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發現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在新課改推出的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逐漸開放、自由,學生與教師互動更加頻繁,課堂氛圍也更加活躍。但是生物課堂還是存在有待解決的教學問題,本文對中學生物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模式;問題;對策;研究
在初中,生物不僅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雖然生物學在考試中占的分值不多,但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初中學生剛開始接觸生物學科,而初中生物是學生學習生物的基礎,此階段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由于傳統的教學觀念,生物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生物教師的教學水平明顯下降。為了避免枯燥的教學,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靈活的教學方法,才會讓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學生物教師通常采用傳統講授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學習非常被動,因此教學效果不明顯。
(一)教學理念滯后
初中是為高中階段奠定基礎知識的關鍵時段。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的重點是提高入學率。一方面,這一教學觀念對素質教育的發展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使分數較低的科目在升學過程中被忽視。因此,學校生物教學質量受到了影響。另外,學生普遍認為生物教學與他們自己無關,學生缺乏思想上的關注,導致課堂上聽課不專心的現象。
(二)教學方式單一
生物與其他學科不同,初中生物教學應以其特有的教學模式進行。這一時期的學生剛完成了小學教育,其理解能力較差。此外,游戲和電子產品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枯燥的課堂理論知識很難引起學生的關注。“在課改過程中,我們要重視探究式學習。”傳統的教學方法單一落后,更多的是純理論講解,有些教師還在用“灌輸式”教學,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知識交流,這使得學生很難全面理解所學內容,學生唯有通過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死記硬背理論知識,教師缺乏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
(三)忽視實驗的重要性
生物是一門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學科,要想使生物教學水平有效提高,可以開展實驗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解生物知識的內在含義,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更深的理解。但有些院校沒有充分認識到生物學科的重要性,由于缺乏資金投入和科研投入,使實驗課受到限制,降低了生物教學效率,這使得學生更難理解生物學問題。同時,許多學生認為生物實驗課的過程好玩,對生物實驗感到很興奮,停留在某些實驗的表面,通過實驗現象沒有意識到實驗的重要性。
(四)師資水平不高
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情緒對提高課堂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強調了高素質教師的重要性。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必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道德素質、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合理的組織結構。然而,同市不同校的教師力量也會有很大差異,對于偏遠地區來說,差距將更大。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不合理,兩極分化現象嚴重,老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剛畢業的教師往往缺少教學經驗,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
二、改進初中生物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更新教學觀念
應該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堅持素質教育和實踐教育的理念,摒棄落后的教育觀。科學教育觀念的落實和更新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校應更加重視生物教學,平等對待所有課程,建立生物教學評估體系,營造良好的教育和學習氛圍。教師應積極遵循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改變陳舊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拓寬教學知識面,積極整合和利用特色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新的教育觀念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二)提高教學創新意識
在教學中為了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把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與自己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同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找出他們在學習中的知識漏洞。教師可以采用引導式教學法,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通過創新教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學習素養。
(三)重視生物實驗活動的實施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要確保學生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并在實踐中深刻地掌握知識。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會涉及生物理論知識與實驗結合,初中生對探索未知知識充滿好奇,通過實踐獲取和應用知識,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
例如,學習“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時,教師可以開展現場實驗,讓學生觀看實驗內容,引導學生認知光合作用的實質、光合作用的產物。光合作用的關鍵參與者是植物的葉綠體,在陽光的作用下,葉綠體將通過氣孔進入葉片的二氧化碳和根系吸收的水分轉化為淀粉等能量物質,同時釋放氧氣,如圖1。
(四)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初中生物教師隊伍建設中,應根據學校實際教學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教師隊伍規模。加大資金投入,為吸引高水平教師提供相應的物質支持,使高素質教師真正扎根這里,全心全意為本校服務。高水平的教師可以在生物教學中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提升教學質量。
(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興趣,只有當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時,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觀察和思考生物現象來體驗生物課的樂趣。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滿堂灌形式,將課堂主動權移至學生手中,使教學形式靈活多變、語言幽默風趣,并在課堂上增設互動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生物是具有很強趣味性和應用性的一門學科,只有理論和圖片不能讓學生體驗生物的多彩、神奇和魅力。因此,多媒體的使用可以使課堂豐富多彩。教師通過幻燈片、視頻和動畫攝影的結合,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幫助學生加深了解,從而讓學生更加愉悅輕松地掌握生物知識。但是有些生物實驗,由于實驗設備不齊全或實驗時間過長,不適合學生操作,而使用多媒體來展示整個過程,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直觀、真實的教學情境。
例如《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由于從種子萌發到生長成幼苗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如圖2所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觀察到種子的生長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實驗過程。
三、結束語
初中生物教師應積極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更新和調整教學策略,在意見分歧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調整教學方案、更新教學策略,結合改革需求和學生實際學習要求,營造穩定的課堂教學環境,直接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但教師仍需不斷努力彌補教學的不足,積累教學方法,創造靈活的課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全面進步和發展。總之,初中生物是學生學習理科知識的初步嘗試,在這方面,學校和教師應該同等重視生物和其他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從多方面、多角度優化和改進教學方法,改進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冬輝.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1(4):48-50.
[2]張立明.生物教學中的生命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21(27):119-121.
[3]王芬,裴會敏,文狄,等.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7):79-80.
[4]盧勤泉.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科教文匯,2010(27):130.
[5]吳慶祝.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新校園:閱讀版,2016(6):90.
[6]袁貴紅.初中生物教學現狀研究與對策[J].新課程,2022(2):218.
[7]賈文璐.初中生物教學現狀研究與對策探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6):83.
[8]劉敬國.新課改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54+67.
[9]林雨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下旬刊),2022(2):103-105.
[10]黃志陽.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與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