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萍
摘 要: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溝通的橋梁,若班主任注重溝通藝術(shù),則可以拉近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這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農(nóng)村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越來越多的班主任注重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以實現(xiàn)家校共育共管。本文對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和學生家長的溝通策略進行分析,注重通過多元化溝通路徑和溝通內(nèi)容的發(fā)展實現(xiàn)班級管理成果的優(yōu)化。
關(guān)鍵詞:農(nóng)村;班主任;家長;溝通;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1-0007-03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head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HU Junping? (Xiaokangying School District, Yuzhong County,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head teacher is the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choo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If the head teach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art of communication, it can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ead teacher and the parents and enhance the feelings between each other,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in the class management work of rural primary schools, more and more class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arents of students, so as to realize the co-education and co-management of home and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f head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rent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focusing on the optimization of class management result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communication paths and communication content.
【Keywords】Rural; Class teacher; Parents; Communication; Strategy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中心,班級的發(fā)展與班主任的管理效率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家長和班主任的知識層次有所差別,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還是存在一定的障礙,這也是農(nóng)村學校教育中的難題。農(nóng)村教育的師資力量和總體水平相對城鎮(zhèn)地區(qū)會比較低一些。不過,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發(fā)力以及農(nóng)村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這一現(xiàn)狀或?qū)⒂兴挠^。怎樣有效地促進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應該積極探討的話題。下面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分析和探討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一些看法。
1.相互尊重,注意溝通態(tài)度
班主任不論是和學生還是跟家長對話,都應該把尊重對方放在首位。從某種意義上說,班主任和家長在教育上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都是為了培養(yǎng)社會有用之才。但如果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缺乏相互的尊重,雙方處于一種不平等的地位中,彼此的溝通對話就會很難維持。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肯定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教育和管理;而作為學生家長,也應當給予教師充分的尊重,積極配合學校組織開展班級教育管理活動,共同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發(fā)展。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家庭教育顯得非常重要,要使學校教育發(fā)揮出顯著的教育作用,家校緊密合作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所以,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家長的重要性,建立與家長相互尊重、地位平等的良好關(guān)系。如小明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就剩年邁的祖父母,最近小明的學習狀態(tài)有點兒反常,筆者為了更好地了解情況,采取主動家訪的方式與小明的祖父母進行溝通,以真誠的態(tài)度與老年人進行溝通,讓老年人感受到班主任的真心和熱情。在農(nóng)村地區(qū),很多家長都缺少文化,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面比較缺乏,班主任通過溝通和交流,將自己的一些教育經(jīng)驗傳授給家長,更有利于解決教育問題。
通常,當班主任向?qū)W生家長反饋孩子的表現(xiàn)不夠好,學習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孩子家長會有一些不適應。有的家長會為教師找來談話而覺得沒有面子,會生氣,覺得孩子不爭氣;也有家長覺得不好意思,覺得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不夠好讓教師很費心,對教師特別客氣,但卻未必能聽得清楚教師想要表達的意思。作為班主任,在因為學生的各種情況而和學生家長打交道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對方家長可能的心態(tài),考慮到家長的文化水平,考慮到對方家長是否忙于做農(nóng)活家務,是否有充足的時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班主任盡量圍繞孩子的情況和需要做出的調(diào)整等進行細致的溝通,把意思表達清楚,把對方家長的意見想法溝通好。
2.溝通形式多樣化,注重面對面溝通
班主任運用多種溝通方式,一定會使學生、家長、班主任之間交流更加暢通,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會更加緊密,也更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雖然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讓人們的溝通和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但是這樣的溝通有時也達不到人皆滿意的程度。首先是因為通過微信、短信、電話等方式的溝通不如面對面溝通那么直觀,而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比如,學生家長忙于工作或者其他事情,班主任不可能長時間打電話說明情況。至于微信、短信上的留言,往往很難把握節(jié)奏,溝通效率比較慢。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要注重溝通形式的多樣化,盡量采取面對面的溝通,引起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班主任可以在日常的網(wǎng)絡(luò)溝通和電話溝通基礎(chǔ)上增加班級會議,農(nóng)村地區(qū)很多家庭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回家的次數(shù)非常有限,通過開展定期的班級會議可以給更多的父母提供機會,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也可以定期與各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班級管理是一項內(nèi)容龐雜的工作,作為班主任,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班級秩序紀律、班級或者校園重大活動、班級文明建設(shè)等很多內(nèi)容進行教育管理、組織規(guī)劃。所以,為了保證溝通效率,班主任每次制定不同的班級會議主題,如“社會道德、誠實守信、心理健康、學習方法”等,在給家長傳授正確教育理念的同時也活躍了整個班級氛圍。每個主題的設(shè)定,都要體現(xiàn)班主任教育管理的職能,體現(xiàn)班主任對學生的負責態(tài)度。
3.講究溝通藝術(shù),區(qū)別對待不同家長
農(nóng)村地區(qū)每個家庭的文化素養(yǎng)、教育水平和教育環(huán)境都是不一樣的,班主任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要講究溝通的藝術(shù),采取不同的溝通策略,區(qū)別性地對待家長。比如,有的農(nóng)村家庭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也做好了隨時與班主任溝通的準備,對自己的孩子比較了解,在關(guān)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注重孩子情緒的變化,能很好地對孩子進行引導,這部分家長是最容易溝通的,班主任只需要做好日常的溝通工作就好了。而另外有一部分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下降就沒什么問題,不關(guān)注孩子的人格發(fā)展。針對這部分家長,班主任就要花費更多精力來轉(zhuǎn)變家長的思想,對家長進行指導,從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發(fā)展、興趣愛好、人格特征等方面入手,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感受到自身的責任。根據(jù)家長的具體情況進行區(qū)別對待,并不是要看人下菜碟,把家長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希望每個班主任都能找到最合適的溝通方式。班主任不能寄希望一次溝通就做好家長的工作,但也不能漫無目的、亂走形式,要善于捕捉學生家長在言語表達、教育理念、價值理念等方面的特點特征,爭取跟每個學生家長實現(xiàn)最有效的對話。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對于農(nóng)村地區(qū)的家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家長自己長期在外面打工,心態(tài)悲觀,認為農(nóng)村還難有未來;一些家長對孩子寄托的希望太高,看到孩子成績有波動就氣急敗壞;一些家長總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教育子女非常嚴厲苛刻。針對各類家長的具體情況,班主任在進行溝通對話中都要有充分靈活的應對。講究溝通的藝術(shù)會增強不同類型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意識,大大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壓力,構(gòu)建積極有效的班集體。
4.善于傾聽,理解家長
很多班主任在和學生家長溝通對話的時候表現(xiàn)較為強勢,一直在闡述自己的看法,向?qū)W生家長介紹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對家長提出一些建議意見,但卻不注意傾聽家長的反饋,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很多孩子在學校是一種狀態(tài),在家里又是另一種狀態(tài)。班主任既要及時把學校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又要注意傾聽家長的反饋,這才是你來我往相互溝通對話的過程。班主任要想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guān)系,首先懂得傾聽,學會理解家長。很多農(nóng)村地區(qū)的家長文化水平比較低,他們在與班主任的溝通過程中不知道從何說起,除了談論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其他話題,甚至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不夠了解,講話邏輯不清晰、內(nèi)容反復說,沒有重點。這樣的溝通顯得效率低下,但作為班主任還是要表現(xiàn)得有耐心。班主任在與這部分家長溝通的時候要善于引導,主動找話題與家長進行溝通,同時也要學會理解他們。另外,有一部分家長性格比較急躁,毫不講理,在跟班主任教師溝通對話中說話比較大聲,或者對一些情況不了解就隨意發(fā)言。這樣的溝通,也很容易產(chǎn)生障礙,導致不歡而散。針對這部分家長,班主任要學會傾聽,可以選擇性地忽略家長的一些不準確、沒有價值的內(nèi)容,傾聽家長對待問題的看法,并真誠及時地給予反饋,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熱情和耐心。所以,班主任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是溝通的基礎(chǔ),一方面班主任要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同時班主任也要清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那種期望,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在班主任和家長互相理解的基礎(chǔ)上,雙方的溝通對話往往更容易取得好的進展,學生也會得到好的引導、好的成長環(huán)境。
5.加強對學生的關(guān)心,贏得家長的信任
在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中不僅需要小學班主任的支持,還需要學生家長的積極配合。班主任在引導小學階段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時,避免不了要與學生家長進行一定的溝通與交流,要想保證溝通的效果,班主任就要從根本上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使學生家長能支持教師的教學工作,同時對學校和學生的管理要求進行積極配合,加強家校共育,這樣才能保證小學階段學生的健康成長。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應當加強對每個學生的關(guān)心和愛護,注重每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班主任不僅僅是管理者,更應當是學生的引導者。班主任要努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關(guān)心與照顧,盡可能地關(guān)照到每名學生,及時察覺他們的小情緒或者學習中遇到的小問題,并積極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的關(guān)心和愛護,學生家長自然也會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誠。當家長從真正意義上開始信任班主任,那么無論班主任通過哪種溝通交流的方式,學生家長都會認為班主任是從根本上為學生著想,從而愿意去傾聽班主任針對學生現(xiàn)階段的情況而提出的意見或者建議。讓學生家長加強對班主任的信任,能在極大程度上為自己以后的教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chǔ),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并不復雜,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如果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護和照顧學生,學生能感受到,并且將這種感受告訴學生家長,如此學生家長就會在無形中對班主任有一個大體認知,也逐漸認可班主任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班主任想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那么就會非常順利,從而能達到最佳的交流效果。另外,還值得班主任注意的是,對班級學生的關(guān)心應當體現(xiàn)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這也是學生家長對班主任深入信任的基礎(chǔ)。比如,班主任要及時關(guān)心生病請假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定期和學生家長進行通話交流,根據(jù)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情況展開討論,找出學生學習的薄弱之處,和學生家長共同教育、引導學生。只有班主任真正為學生著想,學生家長才能充分信任班主任,從而愿意積極地配合班主任相關(guān)教學工作的深度開展。
6.根據(jù)學生家長的實際情況,采用各種不同的家訪形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為班主任的工作和生活都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在新時代背景下,班主任進行家訪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農(nóng)村的班主任也應當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積極通過信息技術(shù)使家訪形式多樣化,最大限度地拉近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距離,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針對不同情況,班主任應當采用不同的家訪形式,比如,很多農(nóng)村家庭中,父母都會外出打工,學生只有爺爺奶奶長期在家時,考慮到學生爺爺奶奶的年紀,班主任可以定期進行上門家訪,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一些學生近階段的學習情況和心理情況,系統(tǒng)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對于爸爸媽媽經(jīng)常在家的學生家長,班主任可以通過QQ、微信等方式經(jīng)常與學生家長保持聯(lián)系,定期對學生在家的狀態(tài)進行有效的追蹤。
總的來說,班主任是聯(lián)系學校與家庭的重要紐帶和橋梁,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雙向的,班主任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可以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孩子的關(guān)懷,對教師有更多的信任。同時班主任也可以從家長那里了解到學生,對學生有更多了解,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和引導,促使學生更全面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炳芬.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與家長的有效溝通[J].課程教育研究,2017(13).
[2]妙景景.小學班主任與家長有效溝通合作問題調(diào)查研究[J].學周刊,2017(34).
[3]李彩霞.小學班主任如何開展好和家長的溝通互助工作[J].好家長,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