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緒玲
摘要:該文從豬鉤端螺旋體病的角度切入,對該疾病的癥狀進行有效分析,明確該疾病的診斷方式,從預防及治疔2個角度提出豬鉤端螺旋體病的科學防治措施,旨在進一步加強該疾病的防控治理,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關鍵詞:豬鉤端螺旋體病;診斷;科學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5.1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2.031
Diagnosis and Scientific Control of Swine Leptospirosis
LU Xuling
(Animal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Quarantine Center of Qi County,Hebi Henan 456750,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symptoms of swine Leptospirosis disease were effectively analyzed,the diagnostic methods of swine Leptospirosis disease were clarified,and the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gles,the aim i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aquaculture.
Keywords:Leptospirosis of pigs,diagnostic analysis,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0引言
豬鉤端螺旋體病對養豬業影響巨大,需加強對該病科學防治的關注和重視程度,有效解決生豬生長發育中存在的疾病問題,保證生豬的健康,促進家豬養殖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1豬鉤端螺旋體病
豬鉤端螺旋體病為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對家畜和野生動物都有較強的致病性。豬鉤端螺旋體病病原為細螺旋體屬的鉤端細螺旋體,顯微鏡下呈纖細圓柱形。
1.1病原
豬鉤端螺旋體病病原以波摩那型鉤端螺旋體為主,致病性高,主要胞壁成分和革蘭氏陰性菌類似,屬于需氧型革蘭氏陰性菌。豬鉤端螺旋體病的病原菌可在畜間交叉感染,能引發黃疸、皮下組織水腫、流產等臨床癥狀[1]。該病原對外部環境的生化抵抗力不高,持續干燥、高溫、光照等作用能夠將其大量滅活,但在中性水環境和潮濕有機物載體中存活時間顯著增加。該病原對多種消毒劑敏感,普通消毒劑對該病原具有良好的抑殺效果。如果使用以往常用的青霉素、金霉素等治療,容易出現耐藥性,降低治療效果。目前主要應用新型頭孢菌素、復方青霉素、氟苯尼考等藥物進行治療,獲得顯著的治療成效。
1.2臨床癥狀
豬鉤端螺旋體病潛伏期為2~7 d,具有如下幾種典型臨床癥狀。①流產型。豬鉤端螺旋體病能夠造成妊娠母豬早產、流產和產死等,同時出現胎死腹中形成腐敗、木乃伊胎等。剖檢可發現黃肝、黃脂、腎臟、散在灰白色壞死病灶結節、皮下水腫等現象。②神經型。發病過程中生豬出現癲癇癥狀,身體抽搐、尖叫、驚厥、四肢僵硬不協調、吐沫,該類型發病豬治愈率較低,通常情況下,生豬發病后大多預后不良,是造成生豬急性猝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剖檢可發現發病豬腦膜有充血和出血現象,部分組織出現黃染情況,肝臟、腎臟、脾臟、肺臟、心臟等位置沒有顯著的病變現象,僅僅出現水腫、出血和充血現象。③黃疸型。該類型在50~60日齡育肥豬高發,表現為可視黏膜急性黃疸,精神萎靡不振、糞便干燥結節呈球狀、尿液渾濁、食欲下降、久臥不起,少數病例表現為無征兆猝死。對黃疸型發病豬解剖發現,肝色呈土黃色、膀胱蓄積尿血樣尿、皮下脂肪黃染。④水腫型。水腫型主要發生在生長旺盛期的仔豬群,主要癥狀和仔豬水腫病相似,發病仔豬頸部出現顯著的水腫現象,發病初期出現短暫發熱現象,可視黏膜有一定程度黃疸,食欲明顯下降、精神萎靡、便秘和尿液過度渾濁。剖檢可發現豬淋巴結腫大、充血和出血、肝臟和脂肪層顯著黃染。
1.3流行病學
所有豬都易感染豬鉤端螺旋體,以低齡仔豬感染后危害最大,癥狀最明顯,病死率較高。中大豬患病后出現較強的癥狀,或呈隱性感染,空懷母豬發病較少。豬鉤端螺旋體病的傳染源主要是發病豬和帶菌豬,其他攜帶病原體的動物,被病原體污染的飼料和工具等都是該病潛在的傳染源。病豬和帶菌豬的排泄物和分泌物處理不當時,能夠造成動物之間出現循環傳染和交叉感染。貓、鼠類、蛙類和犬等都是豬鉤端螺旋體的自然宿主[2]。陽性感染個體能夠經過排泄物和分泌物排毒,對外部自然環境產生長期污染。豬鉤端螺旋體病的感染途徑多元化,和發病畜、其他陽性感染個體直接或者間接接觸都可感染,病原體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受損表皮黏膜等多種途徑侵入,導致健康牲畜被感染發病。豬鉤端螺旋體病主要在雨水充足、高溫高濕春季和夏季呈現出高發,主要與細菌、體內外寄生蟲等大量繁殖有緊密關系,同時和病原體的中間傳播媒介呈現出緊密關系。
2豬鉤端螺旋體病診斷
豬鉤端螺旋體病在臨床上具有相應的典型病狀,但是和其他相關常見病有多方面的相似癥狀,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通過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3種。①壓片鏡檢。無菌條件下收集病死豬胸腔積液、心臟血、肝臟、腎臟組織,壓片處理,暗視野顯微鏡下檢查,可發現不同形態的病菌,菌體一端、兩端呈現鉤狀彎曲,運動活潑。無菌條件下采集瀕死期病豬的心臟血、肝臟、腎臟組織進行涂片,鍍銀法染色,暗視野顯微鏡下檢查,可發現大量棕黑色,細絲狀的圓形螺旋體,菌體一端、兩端呈現鉤狀彎曲。②動物試驗。無菌條件下采集新鮮病料制成組織混懸液,靜置10 mm獲取上層澄清液對試驗動物進行接種試驗,毒力較強的,試驗動物接種3~5 d后出現發熱、黃疸、絕食等癥狀,逐漸衰竭死亡。動物試驗過程中,在體溫上升時采集心臟血培養檢測病原體,同時需要和新生仔豬溶血性貧血等相類似癥狀有效區分。③病原學診斷。采集病死3h內的動物尸體血液、分泌物等新鮮病料送檢,防止時間較長后組織中的菌體溶解無法檢測,病料處理后可以在暗視野顯微鏡下直接鏡檢或采用免疫熒光抗體法、姬姆薩染色法、鍍銀染色法進行檢查。
3豬鉤端螺旋體病科學防治措施
3.1預防
養殖人員需要選擇合適的養殖場地,保證環境和條件符合生豬生長的需求,同時合理規范地布置豬舍,保證良好的通風、光照、排水等條件。養殖人員在飼養過程中要控制好豬舍溫度、濕度,做好防暑防寒工作,定期殺菌消毒,保持豬舍干凈整潔。
豬場有既往病史的,養殖人員應用鉤端螺旋體病多價菌苗接種免疫,15 kg豬肌注3 mL/頭;15~40 kg豬肌注5 mL/頭;40 kg以上豬肌注8 mL/頭。另外,養殖人員應用土霉素、四環素對生豬早晚各喂1劑、持續7 d,能夠有效凈化內源性感染。
3.2治療
對輕癥病例,可以應用氟苯尼考、多西環素、黃芪多糖等原粉拌料、混飲內服,早晚各1劑,持續8~10 d,該配方高效、毒副作用較輕,在低齡發病仔豬中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和有效性。重癥病例治療過程中,對絕食12 h以上或有明顯繼發感染的發病豬,可以采用0.1 mL/kg野頭孢菌素或氨芐西林鈉、0.1 mL/kg銀柴注射液、0.1 mL/kg黃芪多糖注射液混合肌注,按照病情嚴重程度,每天1~2劑,持續肌注3 d[3]。重癥治療時,首次注射可以搭配另側頸部肌注10~15 mL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促進病豬排出有毒宿便,盡早恢復食欲。另外,在重癥豬治療過程中要做好精細化飼喂管理,保證飲水和飼料正常供應,保證治療效果。
4結束語
養殖戶要加強日常精細化飼喂管理力度,做好豬鉤端螺旋體病的預防工作,發現豬患病后,及時分析病情、盡早診斷,采用針對性治療措施做好救治和疫病控制工作,防止疫病持續擴大影響范圍。
參考文獻
[1]王立豐.豬鉤端螺旋體病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和防治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9,52(4):120-121.
[2]劉影.豬鉤端螺旋體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防控[J].養殖技術顧問,2019(12):86-87.
[3]劉鵬.豬鉤端螺旋體病的檢疫與防控[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