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菊
小雨是2019屆我新接初一后遇到的最頭疼的一位男生。當我拿到新分班的名單時,我迅速看了一遍入學成績,最后一名兩科共18分,我頓時一陣燥熱,感到遇到“高手”了。
入學第一天軍訓,當教官點名時,我發現小雨沒有按要求穿校服,他穿著一件套頭衫,下面的褲子幾乎要掉下來,就像街上的小痞子。當時我很生氣,把他叫出隊列問他為什么沒穿校服,他一句話不說,眼睛也不敢看我,像個受氣包。軍訓時,教官總是批評他老低頭,他總是一句話也不說。休息時,他總是一個人躲在一個角落里。我能感到這孩子很自卑。
軍訓結束正式上課的第一天,小雨沒交作業,我找到他問原因,他沒說,我把媽媽請到學校來。他媽媽很無奈地告訴我:“孩子小學沒寫過作業,老師說過他幾次后就不再管了。我們家是外地的在北京做生意,沒時間管孩子,想讓他混到初中畢業跟家里一起做生意。”聽家長說完后,我沒有責怪她,只是告訴她,這孩子升入初中后我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管,科任老師也要管,我們不會放棄他。家長聽我這么說,慚愧地低下了頭,流著淚說:“以后我會抽出時間配合老師管孩子,要不,對不起老師的一片苦心……”
通過一星期的觀察,我和各科老師溝通,他們一直認為小雨很聰明,就是毛病太多。這些毛病的養成,是由于家庭放縱、小學的不良習慣造成的,長期以來他有些自卑、破罐破摔的傾向。我們各科老師一致認為:只有消除自卑,培養習慣,家長配合,才能挽救這個孩子。
作為班主任的我當起了小雨的心理輔導員,我充分利用午飯后的時間找他談心,通過幾次交談,我發現他有極強的表現欲,但得不到大家的關注,老師、同學、家長都認為他是個不可救藥的孩子。為此,他自卑、破罐破摔、不寫作業、沉默寡言。了解了這種情況后,我立刻召集科任老師再次商量補救措施。我們決定根據各自學科特點,以關愛為基礎,從賞識開始,盡可能為其創造條件,讓他感受成功,培養自信。
小雨體育最好,尤其是跑步。體育老師在體育課上對他大加夸贊,同學們對他刮目相看。9月30日的校運會,他報了1000米和4×100米的接力,在1000米的跑道上,他飛一樣奔跑著,同學和老師為他吶喊、加油,他不負眾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在接力比賽中,他是最后一棒,在前三個人落后的情況下,他力挽狂瀾,接棒后拼命向前沖,最后爭取到第三名的好成績。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他激動地漲紅了臉,眼睛望著我,充滿了自信。
小雨的數學最差,數學老師就對他采用低起點,小步走的辦法——留最簡單的題,盡可能讓他得到100分。一周后,小雨從厭惡數學變得主動找老師問問題,數學老師高興地在同學面前夸他變化大,一定能學好!
英語老師看到他的變化也很高興,經常在他的作業本上寫鼓勵的話:“你的體育很棒,數學進步大,說明你很聰明,我相信你的英語也一定能學好,孩子加油!”
老師們的良苦用心初見成效。我還通過微信向家長表揚了孩子的進步。我在短信中寫到:“您的孩子進步很大,只要我們家校齊心合力,用心幫助他,孩子一定能行!” 很快,他的家長給我回復:“謝謝老師,以后我一定擠時間幫助孩子,督促孩子,鼓勵孩子認真學習,配合學校工作!”我看后很感動,對這個孩子更加充滿信心。
從此以后,小雨的家庭作業再也沒有無故不完成,而且很認真,以前歪歪扭扭的字如今變得工工整整,以前數學錯題成堆如今卻偶見錯題,以前英語聽寫總在15分左右,如今每次都在50分以上。
小雨有了信心后,老師們感到找到了一塊“銹鐵”。我們再次和家長商議怎樣擦去他身上的銹,讓他發出金色。經商量,我們決定用插小紅旗和擁抱的方法來試試。只要他一天在課上回答問題超過3次,作業都能完成,就在墻報欄中他名字后面插一面小紅旗,回到家中爸爸和媽媽給他一個擁抱,讓他天天進步,天天得到愛心擁抱。
這個辦法開始實行后,小雨每天完成作業的質量不斷提高,上課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了,第一周他得了3面紅旗,對他來說已經是一個飛躍;第二周得了4面紅旗,他進步了……他養成了寫作業的好習慣,而且上課愛回答問題了。
老師們經過一個月的強強聯手,小雨終于走上了學習的軌道。正在我暗自慶幸時,他老毛病又犯了:連著兩天不交作業,上課無精打采。我忙利用課間找他談話。原來這兩天父母不在家,以前的小學同學找他玩游戲,幾乎玩了兩個通宵。聽后,我沒有責備他,用手拍拍他的肩膀說:“老師相信你以后不會那樣做了……”他聽后傷心地哭了,覺得對不起我。學困生在轉化時常出現反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所以,我又一次發動科任老師和全班同學想辦法讓他穩住。我們最后決定師生聯手幫助他,他的同桌主動提出當他的師傅:監督他,鼓勵他,拉著他一步一步向前走!
一次,小雨英語沒背完,可他要值日掃地,他的同桌主動提出幫他值日,事后他很感動。第二天,他早早吃過午飯幫同學掃地,我看到后,在全班夸他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次他的“感恩”之光照耀全班,同學們對他甚是佩服!
語文課上,我讓小雨到黑板前聽寫20個生詞,他竟然得了滿分,我很高興! 讓他當眾談談是怎樣學習的。他激動地說:“我以前寫作業總是敷衍,寫后什么也記不住,現在我用心寫作業,課前同桌幫我聽寫了一遍,寫完后就記住了。”多好的回答,他的“認真”讓全班同學嘆服!很多學習不認真的同學看到小雨的變化,都積極地去學習,于是不認真的學生越來越少。“師傅帶徒弟”的美德在全班傳揚,學習好的都認了“徒弟”,班上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很濃厚!
小雨的確變了……當全區期末考試成績下來時,他驚呆了:語文80分,數學72分,英語85分,全班第23名。面對自己巨大的變化,他眼睛濕潤了,這是他上學以來最好的成績。他的媽媽也給我發短信說:“老師,您辛苦了!孩子現在變化真大,愛學習了,愛勞動了,有愛心了……我對孩子有信心了,以后我會好好管孩子。”
這就是1+1>2的驚喜。
特約編審/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