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芳
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英語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英語學習的靈活性較強,只有培養學生開放性的學習思維,才能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靈活地應用英語。
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存在弊端,影響初中英語的教學效率。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教師要想提高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效率,就必須結合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切入點,探究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措施。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相對單一
目前部分初中英語教師還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采取講授為主、討論為輔的教學方式。在學習新課之前,英語教師先根據教材上的內容讓學生熟悉本章節需要了解的詞匯和短語。然后讓學生掌握詞匯和短語后,再帶領學生學習英語短文中的內容,最后通過留課后習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成果。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并在短期內能讓學生掌握詞匯和短語,但初中英語教學涉及內容較多,學習起來也相對靈活,如果單純地采用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長此以往,學生還會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
(二)缺少語言氛圍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已成為初中英語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就是為了能讓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復雜性問題,能用英語去應對生活中的各項情景。但是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下發現初中英語教學缺少語言氛圍。首先,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是用英漢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的,這是因為學生的基礎不同,如果教師采用純英文教學,部分學生可能不太理解。但對于英語基礎好的學生,中英結合的教學方式根本就無法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其次,學校的外教數量相對較少,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語言訓練是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重要方式,通過加強語言訓練,學生能思考中文和英文之間的差異有哪些,通過思考性的學習方式方便、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
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通過不斷思考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但從初中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學生多為被動學習。首先,部分初中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習慣被動接受知識,依賴教師講解,因此在日常學習時也很難有自己的思考。其次,初中英語作為第二門語言納入學生的學習范圍中,由于初中生對英語的文化背景了解不深刻,只是機械性地學習,甚至部分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習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因此不利于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有效策略
(一)豐富教學方法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初中英語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形式,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新鮮感。
第一,采用小組教學法,開展初中英語教學。在學習一門新的課程時,初中英語教師先將學生按照英語基礎進行分組,每一組中既有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又有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在小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英語基礎相對好的學生當組長,帶領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共同學習。由于初中生的年齡相仿,所以采用小組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而且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教師一直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但由于部分學生相對內向或者擔心自己口語表達不標準,所以幾乎不開口講英語。但采用小組教學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敞開心扉,在說笑之間就開始利用英語進行表達。與此同時,小組教學法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英語學習,要小組成員自行探討學習的重點、學習的主要內容,在探討過程中能讓學生全面了解該章節的學習內容,進而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比如,在學習“I love autumn”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收集這一章節所要學習的重點單詞,對不認識的單詞可以通過查字典或網絡搜索的方式了解單詞的大致含義,一般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都會有固定的學習方式,所以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展示這種學習方式,讓其他同學借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初中生思維相對活躍,但缺乏一定的耐性,因此在開展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給予相應的引導,一方面是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學習內容,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步入正確的學習軌道,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培養英語思維。
第二,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要想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單純地依靠英語教材是不夠的。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豐富英語教學形式,讓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開放性思維。首先,多媒體技術涉及視頻、圖片等相關信息,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了解初中英語教材中所涉及的英語背景和相關的文化知識。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英語教師雖然也會給學生普及一些英語常識,除了初中英語教材中所規定的學習內容外,教師還會教學生一些俚語,在俚語背后會蘊藏很多英語故事,教師采用俚語與故事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但是教師所了解的知識內容也相對有限,因此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從網絡上搜索英語故事和英語視頻,讓學生根據英語故事和英語視頻去了解國外的文化,在文化背景下進行學習,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就能換位思考,利用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去理解英語教材中出現的一些情景問題。比如,在學習“The best neighborhood”時,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了解國外鄰居之間的相處模式是什么,然后再讓學生講解國內鄰居之間的相處模式是什么,國外和國內鄰居相處模式之間的差異點有哪些,相似點有哪些。讓學生通過對比學習的方式,發現國內外生活的差異,進而幫助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在與外國人交流時或者有機會和外國人做鄰居時,能采用正確的交流方式進行交流。與此同時,學生在已知的文化背景下學習英語,容易對英語產生興趣,進而能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二)營造語言學習氛圍
第一,通過設置英語角營造語言學習氛圍。初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目前的學習進度設置英語角,并在英語角設置相應的主題。在設置主題時,主題一定要貼合學生目前所學習的內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主題的過程中應用到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主題比較熟悉,能減少學生的抵觸心理,讓學生能自覺參與到英語角的學習中。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很多學生都被動學習,缺乏主動學習的心理,所以在開設英語角時,教師可以向學生闡述英語角開設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了解英語角只是給學生提供的一個交流空間,不要讓學生產生壓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英語角組織學生通過情景劇的方式展現英語、學習英語。情景劇是比較靈活的一種學習方式,通過情景劇的學習能使學生的思維面更廣,思考的問題也更完善,尤其是部分學生在排練英語短劇時,會主動從網上搜索美劇或動畫片,在網上搜索資料的過程中,學生所接觸到的英語情景越多,思維也就越開闊。比如,在學習“Back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拍攝一個關于school的情景劇,在準備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收集相關的材料,在收集過程中可以講解不同國家的學生在上學過程中都會遇到哪些問題,不同國家的考試制度是什么樣的。通過這種講解的方式能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成效。
第二,教師要不斷提高英語教學能力。聘請外教是營造英語語言氛圍的最直接方式,但并不是每一個初中院校都有能力或有條件去聘請外教。因此,需要初中英語教師不斷提高英語教學能力、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在課堂上給學生營造語言氛圍。首先,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用英文進行授課,在授課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應,通過學生反應來調整語言方式。很多話都可以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進行表達,教師可以先用一些常用的表達方式測試學生是否能聽懂,如果學生聽得懂,教師可以提高表達難度,如果學生聽不懂,教師就可以稍微放慢語速,讓學生慢慢適應英文教學。其次,教師在課堂上也要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增加交流練習在課堂中所占的比例,在交流過程中通過互相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結語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就必須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以及英語學習現狀。然后再結合英語教材探究當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基于開放性思維的理念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