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安
新課程教學推行多年,各種模式讓人應接不暇,很多人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效仿,最終卻完全迷失了自己。在“雙減”的大方針下,學生機械訓練的時間沒有了,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唯有不斷地鉆研課堂,向45分鐘要效率。“五步”教學法正是在此背景下,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多年的不斷學習、實踐、總結,得出的指導課堂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五步”教學法在理科教學中的優勢尤為明顯。以下筆者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為例展開說明。
第一步,自主探究部分。這一部分是前提,也是關鍵。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開發學生的潛能,完全取決于這部分的設置是否合理、是否到位。首先,教師要以簡潔的語言或借助多媒體在情景導入的同時設置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看書、思考、嘗試解答。可提前準備導學案,上課前幾分鐘發給學生,也可以利用PPT出示,還可以直接板書在黑板上。可根據內容的難易而選擇不同的方式。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尤其要注意的是:問題設置不宜太難,也不宜太簡單。要既體現知識的針對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獨立解答,又要起到激發學生挑戰欲的作用,能給中上游學生思考的空間。在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要巡視、監督、引導,以防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開小差,進入不了學習狀態。教師在引導時要引而不發,且聲音不宜太大,以只影響到個別學生為宜。
第二步,分享、討論、展示部分。此環節在鍛煉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習興趣方面尤為重要。此環節要完美實施,可把班級分小組,不用刻意分成“馬蹄形”或圓形,也不用刻意擺設桌凳,前后兩排4人為宜,當然這4人最好按好、中、差學生組合,設一組長,由組長負責主持組內的交流、討論。先要求組內組織展開自學情況分享,每人都必須發言,可以有意識地安排發言順序,讓優秀生最后發言,并整理、歸納本組結論,也可由組長整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各組傾聽大家的討論,可適當地點撥、引導。同時要把控時間,適時地要求各組展示討論結果。其中必須有討論最不理想的結論和相對完整的結論兩種情況。展示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口頭講述,也可以上講臺板書,也可以口頭講述、教師板書,還可以上講臺一邊講解一邊板書。
第三步,教師講解、歸納整理部分。這一部分乃畫龍點睛之部分,是唯一體現以教師為中心的部分。通過前面學生的自學、討論、展示,教師已較全面地掌握了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點的理解情況。此時教師要做到有的放矢,對學生理解的內容略講,對普遍問題詳細講,最終板書演示或強調。
第四步,當堂訓練,即時反饋部分。對學生來說在學習中獲得的感性知識必須經過多次重復的演練或實踐才能融會貫通,深入記憶。而練習正是深入理解、掌握的重要步驟。此環節盡量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在獨立完成不了的前提下可尋求幫助。此練習主要以同步配套練習冊上的選擇題和課本后課堂練習題為主,根據難易程度可選擇完成一種或兩種作業,按時間來決定。但練習題的選擇一定要有針對性,數量和難易要適中。本環節尤為重要,它是檢驗本堂教學成敗的關鍵。環節如何流暢、氛圍如何濃郁,如果大部分學生不會做題、不會解答,則是一堂失敗的課、無效的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深入學生中積極地答疑解惑,查漏補缺。教師不但要發現學生認知上的不足,更要從數量上去判斷學生的掌握程度。以備較全面地評估本堂課的成敗,為在課后以及下一堂課上的強化提升打好基礎。
第五步,師生總結,布置作業。根據遺忘規律,最后的總結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總結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可以請2~3名中下游學生口述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同時讓其他學生補充;也可以以提問的形式完成知識梳理;還可以直接由教師口述或結合板書梳理。同時還要布置少而精的課后練習題,不宜超過2道題。
總之,“教無定法”,在全面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五步”教學法只是從課堂實施的環節上規劃了教學流程。扎實的教育功底、教育素養等均影響著課堂效果的差異,所以課堂教學的探討永遠都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屠大華.現代教育理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2]趙祥麟,王承緒.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