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珊
伴隨新課標方針的滲透,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手段逐漸失去了實效性,故此教育者要積極應對新要求,不斷優化教學模式。閱讀在語文教學中一直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亦是影響整體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對學生寫作及理解能力都有直接的影響,故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認識到閱讀環節的重要性。基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要想提升該環節教學的有效性,還需教師努力挖掘有效的授課方法,引領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提高其閱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從而提高其整體語文水平。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
語文閱讀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只有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才能更好地吸收各個學科的知識,提升學習能力,故此教師有必要提升該環節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身心還不成熟,自主學習能力也較弱,需要有效的手段來引導其邁向正確的學習道路,這就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潛入閱讀學習之中。通過閱讀,能夠不斷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繼而有助于其辨析是非對錯,同時亦能激勵他們發散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及寫作能力。可以說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就是促進其學習水平提升的前提。
二、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狀態
在新時期教學發展之下,小學語文既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又逐漸凸顯了其在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的弊端,以下是對當下該教學具體狀態展開的分析。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迎來新機遇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各個學科的授課模式及手段都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從而致使教育者逐漸研發了諸多新型的授課方法,如情境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這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亦是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授課模式能夠順應新時期教育的環境及需求,繼而優化學生的閱讀成效。不斷更迭的閱讀教學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全新的課堂模式以及新的吸收知識與技能的方法,對其學習能力及其他語文素養的養成都產生了良好的作用。此外,在不斷革新的發展腳步下,教育者愈發意識到學生綜合能力培育的重要性,繼而設計更加符合其內需的授課內容,這對學生而言無疑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進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總的來說,當下小學語文正處于逐漸優化的態勢發展中,是該教學面臨新機遇的關鍵時期,這對于整體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都能產生實際效應和助推作用。
(二)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方面
就小學生的實際狀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在閱讀方面都缺乏興趣,加之自身管控能力較弱,很難保持閱讀的習慣。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是在語文課堂上跟隨教師的講授來閱讀和學習,并未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另外,由于文本內容中存在一些隱晦性語句以及陌生的字詞,這便加劇了其閱讀的困難,使其更不愿獨立去探究文章,故而也就導致當下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偏低的狀態。
2.教師方面
在現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多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習慣按照教學大綱去授課,教學方式千篇一律,趨于單調化,缺乏有效的創新,進而也就影響到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如果教師不做出創新與優化,不僅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還會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產生制約,故而教師應當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手段。
3.學校方面
部分學校過于注重升學率,這便導致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取灌輸式教學手段,一味地注重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過多側重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注,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此之下,學校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必定會與新課標相悖,不僅難以提高教學質量,更會阻礙青少年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想要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及質量,就要結合教學的發展現狀,并積極融入先進的授課理念及方法進行全面優化,只有具備宏觀的把握之后,才能找到科學、合理且可行的改善措施,繼而實現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小組合作,進行互助閱讀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最佳方式,即將主體地位歸還于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各個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繼而推動教學的進步。對此,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模式,以此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及交流,從而鍛煉他們合作、實踐的能力,這樣亦能強化他們的學習體驗,進而獲取較高的學習成效。
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教師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讓他們展開互助式閱讀。即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字詞時,小組成員可以通過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在閱讀完畢之后,讓他們互相交換如何解決生字詞的方法。梳理文章之后,教師再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獨立探索問題的答案,如“通過文章得到了什么”“文中植物媽媽都想了什么辦法”,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閱讀和探析,一方面能夠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亦能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掌握重難點。
(二)以人為本,引導閱讀方法
新課標主要提倡的就是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設置順應其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融入人本化授課理念,以此為基礎來優化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旨在提高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及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繼而提升其語文水平,因而教師在日常課堂上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引導。
例如,在學習《彩色的夢》一文時,教師要著重輔助學生進行有感情的閱讀,并要求其將一些優美或具有特色的句子摘抄下來,并深入探索該文章,掌握作者寫作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文本的學習成效,還能使其找到有效的閱讀方式,把握作者的描寫手法和文章結構等,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其對文章進行深刻的體會,繼而使其獲取良好的閱讀體驗。
(三)讀寫結合,實現學以致用
閱讀教學不僅是單純地帶領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閱讀,同時還是為寫作奠定基礎的重要環節。反之,寫作教學也能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可以說讀與寫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故而教師可以借助讀寫結合的方式來提升其閱讀水平,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首先,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基礎水平。其次,結合文章內容來對其開展讀寫結合的訓練,即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融入寫的練習,讓學生將文章中一些優秀句子進行抄錄或仿寫,從而不斷積累語文知識。
例如,在開展《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領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然后再讓他們自行對文章進行深如剖析,摘抄認為好的句子,以此成為自己日后寫作的素材。同時,教師可以針對該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仿寫,如以“有趣的動物園”為主題,借助課文的一些描寫手法來開展寫作練習。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促使其掌握課文的主旨和描寫手法等重點內容,繼而提高閱讀能力。
(四)激勵學生質疑,提高學習潛能
在學習中,學生不單單是接受知識的個體,教師亦要鍛煉他們的質疑能力,只有不斷發掘問題,才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繼而才能提高學習成效。故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激勵學生大膽提問和質疑,扭轉其被動學習的狀態,促使其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例如,在講解《小英雄雨來》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閱讀機會完全交給學生,并鼓勵他們敢于質疑,讓他們將在閱讀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通過閱讀,有的學生提出:“雨來為什么不選擇保護自己說出李大叔的去向?”“為什么文中要用‘掩護而不是‘保護?”等。最后,引導學生對問題通過查詢資料或者分析來探尋答案。如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從而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五)課下訓練閱讀能力
身為教學者,應當探尋更多授課方式,致力于提升授課效果,而教學也并非只是課堂上的事情,教師可以開拓課下教學,從而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總的來說,培養閱讀能力亦是對寫作經驗的積淀,如果將閱讀與寫作融為一體,不僅是對傳統模式的沖擊,還能實現學生閱讀能力趨向多元提升。換言之,教師要積極創新閱讀教學,且要迎合新時期教學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內需,從而促使其閱讀學習成效得以顯著提升。
針對課下閱讀訓練,教師可以首先明確實施該環節的目的和主要側重面,繼而實現課堂教學與課下作業的有機融合,以此引領學生升華閱讀思想,全方位了解課文的內在屬性,進而不斷提高語文素養。在此環節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留意生活中常見事物的特征,并引導其將閱讀知識進行聯系,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向的探索態度,進一步激發閱讀熱情。同時,對日常事物觀察的訓練,亦有益于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進而產生良性的輔助效能,對其寫作能力提高形成良好的刺激作用。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關乎學生整體語文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努力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訓練他們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授課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及授課內容,采取適宜的方法來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繼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諸如小組合作法、人本化教學法、讀寫結合法、課外訓練法等,旨在鍛煉學生獨立探索、思考問題的能力,繼而提高其閱讀水平,提升其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