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霞
在新課改背景下,將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資源,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將生活與教學完美地結合。
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如今,部編教材中加入了更多的生活元素,體現了對生活化教學的重視。而以往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教學內容在生活中的應用。傳統的方法使課堂顯得機械枯燥,無法使學生深入了解課堂內容,減弱了課堂效果。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吸收知識,提升語文學科素養。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活中處處都可見語文知識。在教學中可以使用豐富的生活素材,營造貼合實際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小學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重要時期,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語言提升有直接的影響。在應用此教學方法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避免生搬硬套,造成不好的教學影響。熟悉的教學場景具有濃厚的親切感,可以使學生深入教學情境中,從而愛上語文這一學科。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地進行生活化實踐,在實際中完善教學方式,為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添磚加瓦。
二、生活氛圍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不成熟,難以理解抽象的事物。教師在制訂教學方案時,應加入合適的生活化元素,將課堂內容融入現實生活,設定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教學目標。學生可以在具體場景中體會教學內容,感受生活氛圍,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現如今,互聯網發展迅速,教師在設計時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加入生活元素,也能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富有吸引力。例如,教師在設計《江南》一課時,可以準備江南蓮葉的短視頻、圖片等,讓學生直觀地欣賞詩中所描述的場景,有利于對詩文的理解。還可以增加一些江南其他景色,輔以合適的音樂,營造立體化的場景,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增加一些需要學生動手的環節,如畫出文中描繪的場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有許多不同的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整節課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也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融入生活情境的方法,如故事導入法、情境模擬法等。不同的方法帶來的效果不一樣,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進行選擇。而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許多課文十分貼合生活實際。例如,在學習《白鵝》這一課文時,對于從未見過白鵝的學生,可以組織到有大白鵝的地方進行實際參觀。實地聽聽白鵝的叫聲,觀看步態和吃相是否與課文中描寫的一樣高傲。對于有機會見到白鵝的地方,則可以布置學生提前觀察大白鵝的習性,在課上分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使課堂內容與生活實際契合。教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多進行創新。
(三)打造豐富的主題活動
小學生喜歡豐富多彩、充滿生機的課堂,需要不斷地吸引注意力,才能保證整堂課的順利進行。生活化教學活動中,采用豐富的主題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的層次感。教師要學會利用周邊環境,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學習《麻雀》一課時,可以安排學生觀察麻雀的樣子,深刻體會麻雀的小,從而學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一經典用語的含義。觀察后可以讓學生畫麻雀,進一步了解麻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講述生活中家人保護自己的故事,深刻感受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從而加深對家人的愛。在課堂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游戲活動,活躍課堂氛圍,緩解學生的情緒。
(四)布置新型的課后作業
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后作業總是采用抄寫生詞、背誦課文等枯燥無味的、單一的作業形式,雖然有一定的學習作用,但效果不佳。教師批改大量的作業也是一件費時費力的工作,影響備課的時間和質量。對學生而言,也會產生一定的厭煩心理,不利于學習質量的提升。因此,新型的課后作業對教學十分重要。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布置課后作業,改善作業的效果。例如,學完《開滿鮮花的小路》一課后,教師可以布置在家門口小路兩旁種花的實踐活動,種下后拍攝照片,做好標記。并且采摘一束美麗的鮮花在第二天上學時送給自己的同桌,記錄自己送花后的心情與感受。這種課后作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更讓學生懂得了給予的美好。
綜上所述,將生活實際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十分重要,可以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更適合學生的全面提升。在具體實踐中,應當提前制訂合適的教學方案,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課堂上要打造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課后布置新型的作業,才能更好地實施生活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