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昕
摘 要:中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增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意識、構建“基于工作實際重視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強化“工學結合、校企聯動”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評價體系、提供更多實踐和展示的舞臺等舉措,讓中職院校、廣大師生和企事業單位形成強大合力,從而真正實現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中職 國際貿易 職業核心能力
2021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我國更加需要一批掌握國際貿易專業技能、了解國際貿易規則、具有良好外語溝通能力的外貿從業者。作為直接為一線崗位提供技術技能人才的中職院校,必須重視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提升畢業生的崗位匹配度、工作適應性和專業技能水平,以進一步提高其創新能力,拓寬就業上升空間。
一、中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升的意義
在新時代、新發展要求下,社會對于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標準也不斷提高,合格的職業人不僅要有過硬的理論水平,還需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快速發展。因此,全面提升中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意義重大。
(一)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適應新形勢、新變化
中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是指對自身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職業能力,是個人綜合素養的全面體現,總的來說包括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兩個方面?;灸芰χ傅氖菍W生離開校園以后從事社會活動所必備的基本能力,包括溝通、協調、合作等與人交流的能力,自我管理、學習技巧等自我管控和提升的能力,以及現代社會必備的信息處理、軟件操作能力。專業能力指的是進入國際貿易相關工作崗位以后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包括語言、法律、貿易等。
在科技水平不斷進步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對于崗位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學生具備職業核心能力也就意味著擁有面對行業變革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適應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工作崗位中更好地轉換角色、調整狀態,更好地實現專業學習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匹配。
(二)能夠有效提升中職國際貿易專業的影響力
作為直接為一線企業培養技術人才的中職院校,畢業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中職院校的聲譽和專業的口碑。近些年,國際貿易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的經濟結構也產生了很多根本性變革,隨之而來的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就業模式、水漲船高的職業需求,這些都對中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就業造成了較大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對職業核心能力重視不夠,畢業生在工作中缺乏相應的素養,既耽誤了學生大好的學習時光,也白白耗費了社會和企業的培養精力,更可能對項目進度、企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到頭來影響的還是對學生具有培養義務的中職院校。
因此,中職國際貿易專業要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確保學生在具有扎實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具備良好的動手能力、有效的溝通協作能力、較好的調查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
二、中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升的路徑
中職國際貿易專業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教學過程,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必須順應中職院校和學科特點,確定科學合理的實施路徑,從而實現職業核心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增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意識
在傳統的中職國際貿易專業教學理念中,往往存在“重專業技能、輕職業能力”的現象,導致畢業生步入工作崗位后對于突然變化的環境適應性較差、與人溝通能力不強、忽視團隊協作、無法有效解決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因此,中職國際貿易專業教育需要樹立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意識。
一是打造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水平教師團隊?!半p師型”教師對中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只有在教師擁有良好的職業能力意識的前提下,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所以,中職國際貿易專業教師應具有一定的外貿行業從業經驗,知曉外貿工作的具體情況,深入外貿企業進一步掌握實踐技能,加深對專業教育的認識體會。二是加強學生的思想認同。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職業核心能力在自身今后的工作和發展中所起的關鍵作用,逐漸形成職業精神和職業核心能力意識,引導學生了解國際貿易中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指導學生掌握職業核心能力,生成提升自我綜合素養的內生動力。
(二)構建“基于工作實際重視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體現在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需要從工作實際出發,結合學科特點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是開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將職業核心能力提升課程作為中職院校的必修課,通過專業化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對于職業核心能力的認知,規范教師在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面的教學方法,形成科學的教育模式。二是做好滲透教學。要在專業課教學中加強職業核心能力的滲透,把單一的基礎課教學轉變為職業素養提升的綜合性課程教學。國際貿易核心職業能力主要體現在對基本經濟理論、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貿易實務的掌握和應用。要實現專業知識和綜合實訓的二位一體,突出重視各學科間的協調貫通,做到課程內容的融合統一和層次關聯,實現課程體系優化提升;同時,完善專業課程設置,強化英語和計算機能力培養,實現專業課程的精準教學。三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專業授課教師應堅持“以綜合能力提升為導向”的教學理念,通過項目實訓、翻轉課堂、情景演練、慕課教學等多種方式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教學手段,把崗位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和國際貿易工作過程作為主線融入專業教學,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團隊意識與協調溝通能力。
(三)強化“工學結合,校企聯動”的教學模式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關鍵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目標意識,使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快速跟上企業發展變化。
一是要加強校內實訓軟件的應用。以實際貿易的全流程為基礎,通過實訓軟件模擬國際貿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提升對進出口業務的認知,營造真實工作氛圍。二是加強校企聯動。中職院校通過不同方式與涉外機構和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幫助學生前往本地海關、貨代企業、外貿公司、外資企業等對于國際貿易人才有較高需求的企事業單位,讓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中感受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三是以指定項目帶動能力提升。除了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外,中職院??梢越o學生指定項目,分派一些與國際貿易專業相關的企業或部門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通過課余或集訓時間以團隊分工的方式解決問題并總結經驗。
(四)改革教學評價體系
中職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以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容易對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導,學生會將考試所涉及的專業技能學習作為主要學習目標,忽視其他能力的培養。課程考核是課程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推動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環節,全面系統的評價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準確認識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一是堅持過程考核。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考核需堅持客觀公正,體現多維度綜合考評,加強對階段和過程的考核,進一步降低期末考核所占的比重,實現綜合性評價。二是改革評價機制。堅持“以職業核心能力為本位”的教學評價機制,發揮好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把能夠反映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評價方法引入評價體系,在考核內容上更多關注學生綜合素養、實踐操作和創新創造的能力,做到合理評價和科學引導。
(五)提供更多實踐和展示的舞臺
職業核心能力提升貫穿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了真正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應為學生搭建更多實踐和展示的舞臺。在日常教學中,可開展對小型外貿項目的研究,培養學生發現和研究問題的習慣;在實踐教育中,可舉辦演講辯論活動,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拓寬知識層面;在課堂教育外,可開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同時,課下還應鼓勵學生以國際貿易為主題,多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合作協調和創新創業的能力,進一步拓寬學生未來的發展道路。
三、小結
中職國際貿易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學生就業范圍的廣度和職業發展的高度,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的工程,需要中職院校、教師、學生和企事業單位形成合力,狠抓落實,真正實現學生職業精神、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竹韻.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工學結合考核方案改革[J].學周刊,2013(12).
[2]黃穎,丁夢琰.基于核心能力培養的國際貿易專業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11).
[3]甘麗華.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的外貿英語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7(6).
[4]朱堯興.職業教育應關注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J].價值工程,2012(3).
[作者單位:安吉技師學院(安吉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