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帥 王福剛
摘 要: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中職能否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訪談等研究方法,調查了當前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并在對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中職 專業課教師 教學能力 提升策略
當前,大部分中職專業課教師從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沒有經過企業崗位鍛煉,缺乏實踐經驗,很難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能人才。加強對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對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中職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中職高質量辦學的關鍵。
一、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是中職專業課教師、在校學生、教學管理人員和部分用人單位。通過問卷星網絡調查的方法,共調查了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的15所學校31個專業的375位中職專業課教師、1 135位在校學生、126位教學管理人員和部分用人單位。通過調查,了解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分析問題存在的根源,為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提供重要參考。
(一) 中職專業課教師的來源情況
調查顯示,76.27%的中職專業課教師畢業于普通高校,15.6%的中職專業課教師畢業于師范院校,畢業于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的中職專業課教師僅占8.13%。這表明,一方面,大部分中職專業課教師需要系統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知識結構需要完善;另一方面,大部分的中職專業課教師沒有進行過專業技能操作方面的訓練,實踐操作能力較差。
(二)中職專業課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情況
調查顯示,有將近一半的中職專業課教師注重在平時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自學和教學中不斷反思,說明提升中職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外力影響較小;參加各種培訓的中職專業課教師有27.31%;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企業或社會實踐的中職專業課教師僅占13.71%。中職應積極謀劃,制定相關制度,提供多種恰當途徑,以提升中職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
(三)中職專業課教師加強自身專業實踐能力的情況
作為中職專業課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專業實踐能力。調查顯示,脫產到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實踐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占調查教師人數的41.34%;“通過帶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和“經常參與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的調查教師人數占48.21%。從調查結果來看,中職專業課教師普遍認為提高專業實踐技能最有效的途徑是進入企業親自操作、親自參與。
(四)中職專業課教師培訓情況及培訓期望
調查顯示,絕大部分中職專業課教師沒有參加過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系統培訓,對參加類似的培訓有著強烈的需求,尤其是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在調查問卷中,筆者設置了“按照您個人的情況,請對培訓內容按照重要性由大到小進行排序”一題,絕大部分教師把專業技能這一項排在了第一位。
二、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分析
(一)課程和教學設計能力
接受問卷調查的中職專業課教師大多教齡較長,已經具有了基本的課程和教學設計能力,但僅停留在會用的層面。對課程和教學設計能力一題,63.29%的專業教師選擇了“會用”,12%的專業課教師選擇了“有所了解”,只有24%的專業課教師選擇了“精通”。針對這一狀況,很有必要對專業課教師進行系統的課程和教學設計培訓。
(二)制訂授課計劃和編寫教案能力
調查顯示,中職專業課教師基本都能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教材和學生情況制訂授課計劃和設計教案,9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這方面的能力。雖然教師都能獨立制訂授課計劃和設計教案,但與教學進程一致的授課計劃和優秀的教案卻很少。由此可見,有必要加強對中職專業課教師制訂優質的授課計劃和設計優秀教案的能力的培訓。
(三)開展教學的能力
根據對中職專業課教師最經常開展的教學環節的分析,大部分教師具備基本的實施教學能力。筆者通過咨詢中職主管教學的領導以及職教專家了解到,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教師開展教學的能力參差不齊,年輕教師相對教齡長的教師,水平相對較低。容易出問題的環節有三個。一是課程導入。課程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它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很多教師能通過結合案例、生活實際和知識回顧等多種手段引入授課內容,順利完成授課計劃,而部分教師上課不注重導入環節,甚至沒有導入,直接進入新課環節。即使教師知識水平相同,教學效果卻相差很大。二是課后作業。中職專業課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較少,動手實踐的作業更少。三是處理突發事件。在課堂上可能會有出其不意的突發事件,大部分教師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但部分教師處理突發情況時,顯得力不從心。
(四)開展教學研究的能力
在教學研究方面,高學歷和經驗型教師能力較強。調查顯示,參與多次教材開發的教師占三分之一左右,有49.76%的教師參與一兩次,表明教師的教材開發能力需要提高。參與多次課題研究的教師僅占21.74%,發表多篇文章的教師還不到參與調查人數的一半,僅有42.51%,有一半左右的教師僅參加一兩次課題研究(59.9%)和發表一兩篇文章(44.44%),這明顯不符合中職專業課教師應具備的教學研究能力要求。
(五)實踐教學能力
調查顯示,職教專家和行業企業專家對中職專業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評價不高,有33.6%的職教專家、28.6%的行業企業專家認為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達不到崗位要求。從學生的調查結果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對“教師缺乏哪些方面的能力”的調查數據表明,認為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的占比最高。
三、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
根據調研分析,濟寧市高級職業學校進行了提升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筆者結合實踐情況和相關專家研究成果,提出以下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制定科學的中職專業課教師發展規劃
結合各專業特點,一校一案、一專業一案,制定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師長期發展規劃,出臺相關的指導性文件。要制定合理的校本培訓方案,鼓勵教師走出學校,在關系到教師切身利益的課時、績效工資、職稱評聘、評先樹優等方面給予支持,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逐步提升全員的教學能力,為學校長期發展提供保障,形成良性循環。
(二)校企合作為中職專業課教師實踐鍛煉提供便利
當前,企業與中職合作的積極性不高,企業認為校企合作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甚至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協調,從政策方面給予適當傾斜,使企業認識到校企合作將為企業帶來長遠利益。中職專業課教師進企業實踐鍛煉能有效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其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能有效促進企業技術改革,提高企業研發水平。
(三)建立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機制
建立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機制,引導青年教師盡快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通過“傳幫帶”機制,使新老教師結成對子,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堂管理、學生評價等各個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規范指導;通過“聽課”“示范課”“觀摩課”提高青年教師的授課技能;通過聽青年教師的課,發現其中的不足并進行適時指導,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四)加強教研活動和團隊建設
組織中職專業課教師開展常態化集體教研活動。以專業、學科為單位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同專業、同學科的中職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學重難點、課堂設計、課后反思等方面進行廣泛交流、互動研討、取長補短,發揮整體功能,促進教學能力穩步提高。
構建優秀的教學科研團隊,提升教科研能力。通過參與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標準、建設精品資源課程,申報各級各類課題、教學改革項目、名師工作室等相關科研活動加強團隊合作,將先進的科研成果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提升中職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
鼓勵中職專業課教師積極參與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級各類培訓,組織校本培訓和定制培訓。開展新進教師的培訓,使新入職教師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提高教學能力;鼓勵中職專業課教師學習新的技能,與兄弟院校、企業加強交流,開闊視野;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培訓,聘請校內外專家就中職專業課教師在實際上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指導、答疑解惑,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開展定制培訓,與高校、教科研單位合作,針對中職實際,讓教師走出去,通過聆聽專家講座和參觀先進學校等活動提高中職專業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眼界。
四、小結
中職專業課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教育主管部門應完善中職專業課教師發展政策,中職應建立健全適合中職專業課教師發展的長效機制、制定適合中職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措施。這些策略的有效運用,將會有效提升中職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利于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強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建青.以發展性評價激勵中等職校青年教師的成長[J].教育與職業,2005(23).
[2]陳柏華,徐冰鷗.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的構建——教師專業素養的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9).
(作者單位:濟寧市高級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