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昭平 劉進

摘 要:“雙師型”教師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關鍵力量,本文結合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中職教師發展面臨的問題,對提升中職“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進行研究,提出強化課堂思政教育、深化一體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構建中職“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等策略。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 教學能力 一體化教學
課 題:本文系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學研究立項課題“職業發展理論視角下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課題編號:ZJZB2020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質量與教師教學能力密切相關,是職業教育研究中重點關注的內容。對“雙師”的內涵界定較多,普遍認可的有“雙證說” “雙能說” “疊加說” “雙層次說”四種理解。這些觀點的共同點是強調教師能力的多重性和對綜合素質的要求。
一、中職“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內容
一般而言,中職教師需具備課程開發、課程教學、專業知識、行業能力、信息素養、研究和發展6個維度的教學能力。中職教師需具有專業知識和課程教學能力;課程開發、行業能力對于教師能力要求較高,挑戰性較大;信息素養在當前數字化轉型時期,需要多加重視;另外,從事中職教育的教師多為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研究和發展能力與社會實際需要有一定差距。
二、中職“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
(一)強化課堂思政教育
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的不只是有技能的勞動者,還應是品行端正、吃苦耐勞的合格勞動者。中職教育的教學對象大多是未成年人,他們曾在基礎教育階段參加升學考試受挫,期待在某方面得到肯定與認可,他們潛力很大,在思想上、行為上需要一盞啟明燈照耀。因此,中職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思政教育,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相互滲透,這就對從業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職學校大多數教師來自非師范院校,未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訓練,缺乏實踐教學經驗,在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融會貫通方面欠缺經驗。因此,自新教師入職之日起,學校就應采取新老教師結對幫扶等辦法,遴選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的教師作為其指導教師,對入職教師開展職前教育與訓練、安排聽課試講考核、組織脫產實習等,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崗位需求,提高將技能與思政融合的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為人師表的師德師風。
(二)深化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
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可作為檢驗教師課程教學能力、專業知識能力、課程開發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具體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來進行,達到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目標。一是通過教研活動、教學研討,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彼此取長補短,共同成長,讓教師們對教師職業常懷敬畏之心。二是通過下廠實踐,獲取新設備、新工藝等知識,同時弄明白企業的崗位需要什么樣的技能人才。三是通過教師技能大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和實踐操作能力提升。技能大賽能讓教師更清楚崗位內涵(有哪些模塊、哪些知識點等),并且通過技能大賽的歷練,讓教師弄清楚在實際操作中如何讓學生弄懂每個知識點,將產品做到精益求精。四是通過參與一體化課程教材的編寫,理解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總體思想,了解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式,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打下基礎。
(三)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
《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普遍開展項目教學、情境教學、模塊化教學,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對“雙師型”教師的課程教學、信息素養、研究與發展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職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普遍喜歡能動手的專業實踐課,對于公共基礎課興趣有限,因此,在專業課深度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后,公共基礎課如何創新教學方式逐漸被大家所重視。比如,積極推進思政課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與當地博物館、文化館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啟動思政實訓教學;統籌推進數學、英語教學改革,將數學、英語與專業內容相融合,讓學生所學能用、夠用;引進專業數字資源庫,組織專業教研室與基礎教研室集體備課、集中評課、整體反思,豐富基礎課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等,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
(四)構建中職“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
結合中職特點,筆者提出了中職“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的構想。該體系涵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20個,其中課程教學、專業知識是教師教學能力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權重賦分20分,其余均為15分。對于二級指標,未給予具體的權重賦分,在運用中可根據一級指標的總分值和評價對象所處的職業階段賦予具體的分值,更具適用性和靈活性,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該教學能力評價體系可用于評測不同職業階段的中職教師,將其貫穿于教師職業生涯的全過程。評價結果可作為教師授課安排、參加技能競賽、申報課程項目等的依據,以發掘教師個體發展潛能,實現“雙師型”教師職業發展。
三、中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中遇到的問題及思考
(一)中職教師的專業素質與一體化課程教學的全面開展不匹配
近年來,中職教師的引進大多以高校畢業生為主,他們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實踐經驗。中職學校普遍將在國家一類大賽中成績突出的優秀畢業生留校任教,這些教師動手能力強,但課程教學能力、學科綜合理論知識欠缺。一體化教學要求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學做相結合,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講授的內容不是單一學科知識,需要將多學科知識融合在每個項目教學中,對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體化教學深度開展后,當前人才引進機制的制約,勢必會導致理論與技能都過硬的教師相對短缺,因此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將理論扎實的教師與技能過硬的教師合理搭配,是提升中職“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
(二)學生升學意愿增強影響中職“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
根據湖北省教育考試院統計,2021年湖北省技能高考報名人數為37 273人,技能高考報名人數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6 500人,增長率為21.12%。由于家長及學生有強烈的升學愿望,學生在完成企業頂崗實習后,與企業簽訂就業合同的比例降低,有些企業因此而中斷了校企合作。中職“雙師型”教師需要從教學、競賽、指導學生等多方面進行歷練,也需要持續有效地進行企業培訓,在企業實踐中獲得前沿技能與實戰經驗。因此,中職學校在辦學中需要采取差異化策略,哪些班級是就業班、哪些班級是技能高考班需要明確定位,并實施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師課程安排上可實行同系部相近專業輪崗制,讓教師既術業有專攻又全方位成長;在安排頂崗實習中明確學生就業意向,對于參與技能高考的學生盡可能全程主攻升學,對于就業意愿強烈的學生進行多技能強化訓練以及多方面崗位職業指導,讓學生能扎根企業。相關部門推出的系列政策,在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同時,也能為中職“雙師型”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提供不同的平臺,拓寬教師的視野,讓教師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雙師型”教師。
(三)評價激勵機制不健全挫傷中職教師積極性
目前中職“雙師型”教師的薪酬主要依據職稱確定,與其崗位貢獻、業績幾乎沒有聯系,在收入上與非“雙師型”教師差別不大。而在教學中要求“雙師型”教師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均有較高的水平,承擔比一般教師更繁重的備課、授課任務。雖然在課時費上中職“雙師型”教師高于非“雙師型”教師,但微小課時費的差別難以保障中職“雙師型”教師的教學質量并激發其持續發展動力。因此,如何健全中職“雙師型”教師評價激勵機制也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在對中職“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方式上,除職稱晉升、出國培訓外,授予榮譽稱號、提高課時費等也是較好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金星霖.“雙師型”教師的起源、內涵及其培養[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5(5).
[2]刁均峰,韓錫斌.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學教學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1(10).
[3]曹昭平,柯婷,劉進.關于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幾點思考[J].職業,2019(29).
(作者單位:武漢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