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紅
摘 要:所謂的整本書閱讀,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對書中的內容有一個完整的理解與感受。一般情況下,學生在閱讀名著這類書籍的時候不容易讀通和讀懂,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指導。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6-0123-03
Guide Upper Elementary Students to Read Whole Books with Mind Maps
CHEN Yihong (Longhai Shima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so-called whole book reading, as the name suggests, is to let students have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 of the content of the book.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it is not easy for students to read through and understand books such as famous books. At this time, teachers need to guide them.
【Keywords】Mind map;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Whole book reading
整本書閱讀教學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師生、教學環境來說,有著積極的意義。具體地講,對教師來說,整本書閱讀教學與教材相結合可以促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以及文章的內涵,明白其中的教育價值,從而進行有效的學習;并且,通過這樣一種閱讀教學過程,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書中的情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為教學創造良好的環境,推動閱讀教學有效進行。
1.思維導圖的作用
思維導圖這種教學方式對作為教師的我們來說應該并不陌生。在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應用思維導圖,無論是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對于課堂教學工作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一方面,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引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識的脈絡結構。想讓學生了解書籍中的相關內容,就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結合具體的知識結構,并通過相關圖形的展示,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此來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對于課堂教學工作來說,結合思維導圖,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更為完整的閱讀思路,能夠讓學生針對具體的內容形成自己的知識探索與分析,從而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發展,達到更好的課題教學效果。
2.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情況
(1)閱讀能力較差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雖然他們經歷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學習,按道理來說,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閱讀能力,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即便是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他們本身的閱讀能力還是比較低的。尤其是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情感以及具體細節的探索上,還是存在明顯的不足,影響整體閱讀的效果。
(2)閱讀興趣不高
從小學生自身特點來看,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興趣并不高,即便是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也是如此。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本身就比較愛玩,而閱讀往往需要靜下心來,而小學生普遍缺乏耐心。所以,閱讀實際上與學生本身的興致不符合,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完全投入其中,從而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和長期發展。
3.影響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的因素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工作中,教師為了做好教學工作,就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入手做好相關的分析。通過相關的分析能夠知道,雖然小學語文教師已經從不同的角度給學生做好了相關的課堂教學和分析工作,但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分析其中的相關內容,從而推動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基礎授課和課程拓展之間還是沒有找到很好的平衡,從而影響學生整體學習思路的發展。對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僅僅從基礎的知識角度入手來做教學工作是不夠的,更多的是要讓學生獲得能力上的提升。但是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想要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也不容易。畢竟小學生本身就比較喜歡玩,即便到了高年級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而學習能力的提升,相對來說要求也比較高,學生不能形成很好的探索方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自身學習能力上的提升。
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看到學生開始對知識有了不一樣的要求。雖然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工作中,教師基本上是圍繞教材的相關知識來授課,但是從小學生的實際需求來看,只是做好這一點是不夠的,很多學生已經開始對課程內容的補充有了特別高的需求。可是小學語文教師在落實相關工作的時候,不見得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從而導致學生無法獲得更好的發展。與此同時,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學氛圍也有較高的要求。但是結合教師的實際來看,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很多時候教師運用過于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展開相關的教學設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影響學生發展。
4.思維導圖下整本書閱讀的方式
(1)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想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給學生做好整本書閱讀指導工作,就需要從思維導圖角度入手,展開相關的閱讀設計。但是作為教師來說,想要在實際的閱讀教學環節中,給學生做好這一方面教學設計工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整本書閱讀,不是針對某一個篇章的閱讀教學,而是整個書籍的閱讀指導工作。整本書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學生閱讀完成之后需要對其有一個連貫的觀點和看法。尤其是對于一些比較深奧復雜的書籍來說,學生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全部看完的,需要好幾天才能完成。但是小學生的穩定性、連貫性又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因此,為了做好這一方面工作,教師應該從實際角度入手,做好自我能力的提升。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學習平臺,或者是網絡資源,對這一方面的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和探索,形成自己對于整本書閱讀指導的課堂的獨特思考和探索。這樣一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才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2)建立閱讀互助小組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工作中,教師在給學生落實相關授課工作的時候,可以通過建立閱讀互助小組的方式來做好相關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想要讓他們完全靠自己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工作,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一些比較深奧的書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是容易遇到各種問題和困惑。所以作為教師來說,要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就需要讓學生組成閱讀互助小組。讓小組之間互相監督和幫助,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完成好整本書的閱讀,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我們以《猴王出世》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想要單獨依靠學生自學完成相關的知識探索工作是不太可能的。這就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有更深的思考,尤其需要結合課程提示的內容展開討論。通過討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夠讓學生圍繞具體的內容找到不同的答案,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3)教師要加強思維導圖的構建指導
首先,從書的結構入手。對于小學生整本書閱讀工作來說,教師在讓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時候,需要從書的結構入手給學生做好思維構建工作。對于不同類型的書籍來說,其中所涉及的文章結構類型都不同,而不同類型結構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所要采用的閱讀方式也有所不同。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在了解書籍基本結構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思維的構建工作,才能夠找到閱讀方向,從而推動整體閱讀能力的提升,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發展。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就需要讓學生展開自學活動,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在課文的教材設置中也有關于加強學生問題引導方面的內容。所以筆者打算利用這一點問題提示,引導學生對課文知識展開閱讀工作。具體來說,讓學生結合課程問題進行閱讀思考,一邊思考,一邊對課文內容進行構建導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知識內容進行再一次的思考,閱讀后,反復揣摩思維導圖,就可以把閱讀過的內容在自己大腦里進行回放,從而掌握整本書的閱讀,以此來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其次,從書的細節描寫入手。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的語文整本書閱讀工作中,教師要從書的細節描寫角度入手,給學生做好指導授課工作。對于一本書來說,細節描寫就好比人的外表,一個好的細節描寫,就是一個美麗的外表,能夠吸引人投入其中繼續閱讀。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其中的細節描寫也非常重要。因為通過學習細節描寫,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具有極大的提升和推動作用。
我們再次以《猴王出世》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要從單一的文字描述中感受到石猴這一人物性格,是不太現實的。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展開學習。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毫無疑問,許多學生都想要扮演石猴。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扮演石猴的機會,同時進一步感受課文對于石猴的描述,可以讓每名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扮演石猴,最后師生一起選擇最讓人滿意的一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石猴人物形象的理解與感受。
再次,從書的思想情感入手。在落實整本書閱讀工作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從書的思想情感入手,給學生做好閱讀指導工作。任何一本書都有作者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體會和感受書籍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好地感受書籍的內涵。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體會書中表達的思想情感這一方面內容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畢竟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閱歷也不豐富,無法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真實有效地感受書中的思想感情,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加以指點,才能讓學生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實現自我閱讀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我們以《草船借箭》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掌握課文的關鍵細節,教師利用PPT向學生展示幾個問題:“1.誰用草船借箭?2.向誰借箭?3.為什么要借箭?4.怎樣借的箭?5.箭最后借到了嗎?”讓學生圍繞這幾個問題,四人小組,對課文內容展開討論。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走下講臺進行巡視,并時不時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聆聽學生的觀點,并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觀念,從而推動學生學習得更深入。在學生討論完成之后,教師利用PPT對一個個問題進行梳理和解決。而在解決一些問題的過程中,如:3.為什么要借箭?4.怎樣借的箭?就可以向學生展示自己在課前找到的教學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簡單的視頻動畫,對問題有更深的理解。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學習課文,不僅能夠讓其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內容,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成長。
(4)結合文化背景形成個性化理解
在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工作中,教師為了做好學生閱讀引導工作,可以從文化背景的角度入手,引導學生,從而實現學生對書籍的個性化理解。而對于書籍的文化背景來說,不同的內容在書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層層遞進的,這樣才能夠在實際文字構建中,表達出具體的文化情感,從而實現豐富的文化表達。
我們再次以《草船借箭》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針對這一方面的教學工作來說,教師在應用補救教學法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具體來說,在《草船借箭》教學活動中,一部分學生會好奇借箭之后曹操的感受,那么教師就可以通過尋找相關的知識內容,給學生做好相關的知識補充工作。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對課程知識的內容有更好的感受,以此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5.結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從現有的教學內容出發,找到閱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從這些問題著手,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促進學生閱讀知識結構的形成,達到更好的課程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平.借助思維導圖,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整本書[J].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18(05).
[2]吳秋恒.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實踐——以閱讀《愛的教育》為例[J].祖國,2018(09).
[3]李惠芳.思維導圖在農村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2019(51).
[4]鄧迎春.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小學高年段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實踐探析——以冒險小說《黃花梨棋盤》教學為例[J].語文課內外,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