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 申莉莉
風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一種天氣現象。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氣層包裹,作為流體,大氣每時每刻都處于運動之中,它在水平方向的移動被稱為風。萬種風情拂過了滄海桑田,在文學作品中留下了許多蹤跡,它曾把細柳裝扮成碧玉,讓海棠“綠肥紅瘦”,也曾無情地打在雪夜回家之人的身上。不過在小說《西游記》中,風既沒那么自由自在,也不敢肆意妄為,而是經常被神魔們操控著。
神魔們往往刮起大風,以實現出行的目的。在第十八回,豬八戒的首次出場便是駕狂風而來。妖未至,風先來,飛沙走石,翻江攪海,讓人心生恐懼。原文用了“凋花折柳勝揌麻,倒樹摧林如拔菜”“金梁玉柱起根搖,房上瓦飛如燕塊”等描寫,借花柳樹木、房屋瓦塊的變化以突出風力之大。按照《風力等級》國家標準,風力達到10級時,就會出現樹木被連根拔起、建筑物受損等征象。由此推斷,豬八戒騰云駕霧時伴隨的陣風風速大致有24.5~28.4米每秒。從時間上看,大風與神魔相伴相隨,豬八戒到達高老莊后風便停止,這說明風持續的時間并不長。這種風取材于現實中的雷雨大風,它的特點是風力很大、風向不定、來去匆匆。

雷雨大風是由對流風暴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第一,對流風暴中有上升和下沉氣流,下沉氣流到達地面并向四周輻散,這是造成地面大風的主要動力原因;第二,由于降水蒸發冷卻作用,下沉氣流會形成冷空氣堆而向四周擴散,冷空氣堆與暖濕空氣交匯而形成陣風鋒,其推進和過境時會導致大風;第三,受到風暴強上升氣流的抽吸作用,低空暖濕氣流在快要進入上升氣流區時加速,導致地面大風。綜上所述,雷雨大風與春夏季的對流風暴有莫大關系。
對流風暴往往發展得比較旺盛,其內部上升氣流和下沉氣流的運動都很強烈,運動速度可達到25米每秒,受其影響產生的地面風速也很大。另外,因為下沉氣流在到達地面時是向四周擴散的,并隨著風暴而移動,因此地面風向多變。基于上述原因,雷雨大風造成的損失不容小覷,在雷雨天氣多發季,大家務必要及時關注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
雖然豬八戒出行時的風力可達10級,但與孫悟空的筋斗云相比,仍然相形見絀。在第三回,孫悟空“縱筋斗云,霎時間過了二百里水面”。筋斗云的構想來源于高空中的毛卷云,它一般出現在海拔5千米以上的高空中,有毛絲般的纖維結構,看起來像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只要持續觀察一會兒,大家便會發現,毛卷云的移動速度非常快。因此,表面上看,孫悟空是“駕云而馳”,實際上是“御風而行”。那么,是何種力量推動毛卷云快速移動的呢?
在此不妨通過風速來一探究竟。明清時期的度量單位為“里”,1里約為576米。若將“霎時間”按5分鐘計,那么筋斗云的移速約為384米每秒,與一個標準大氣壓、標準溫度下的聲速相仿。由于近地面的土壤、山巒、植被以及建筑物等會阻礙空氣的流動,所以風速會隨著海拔的增加而增大。在對流層頂部附近,有狹長而蜿蜒的高速風帶(寬度為100~500千米,長度為幾千千米),其中的快速氣流在氣象學中一般被稱為高空急流。高空急流中的風速最大可超過100米每秒,雖然比筋斗云的速度遜色了一點兒,但卻是自然界中風的王者。由此看來,推動毛卷云快速移動的應該是高空急流。
高空急流中最常見的當屬副熱帶急流和極鋒急流。在北半球,副熱帶急流在北緯30°附近,高度約為13千米;極鋒急流在北極附近,高度約為10千米。副熱帶急流主要出現在冬季,風速比極鋒急流小一些;極鋒急流冬季強而夏季弱,冬季偏南而夏季偏北。急流的形成與急流兩側的氣壓差有很大關系。比如,在冬季,極鋒兩側的氣壓差很大,氣壓梯度力很強,在地轉偏向力和氣壓梯度力的共同作用下,極鋒附近的高空中就會形成風向偏西、風速很大的急流。

人類接觸急流的歷史比較短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轟炸機自東向西飛往日本,執行占領某島嶼的任務時,偶爾會遇到強的偏西風而被迫返航。此前,在對快速移動的卷云進行地面觀測時,氣象學家已經推測出高空中可能存在一種非常強勁的西風。飛機的使用給了人類與急流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從而有力地證實了這一推測。現在,大家已經知道,飛機向東飛行時,要利用急流來加速;向西飛行時,則要盡可能避開急流。

在第六十九回,豬八戒從出現時間、風、云等角度闡述了妖和鬼的辨識方法。
八戒道:“……鬼乃陰靈也,一日至晚,交申酉戌亥時方出……就是鬼,也不會駕云。縱會弄風,也只是一陣旋風耳,有這等狂風?……”通過八戒的話語,可知“旋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出現時間為午后到前半夜,出現時空中無云且持續時間較短。
那么在氣象學中,這種旋風是哪種風呢?很多人認為是龍卷風,其實應當是塵卷風。塵卷風往往出現在晴熱天氣的午后,持續時間為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來去匆匆,這與書中的描寫非常吻合。
烈日炙烤著大地,讓地表溫度持續上升,炙熱的地表不斷加熱其上方的空氣,形成“上冷下熱”的不穩定層結狀態。地表上方的熱空氣以熱泡的形式上升,近地表處則由于空氣稀薄而形成低壓,于是周圍的空氣就會補充過來,不斷向熱泡處匯聚。由于受地表各種“障礙物”的干擾,前來匯聚的空氣很容易“跑偏”,于是上升的空氣發生旋轉,塵土、灰沙以及其他輕細的物體便隨風卷起,形成塵柱,這就是塵卷風。從形成過程可以看出,炎熱、干燥是塵卷風產生的必要條件,故而,它最容易出現在夏日的午后。
如何區分塵卷風和龍卷風呢?

首先,塵卷風氣柱的旋轉始于地面,向空中延伸,故而呈現倒錐狀外形;而多數龍卷風形成于雷暴云的底部,氣柱的旋轉始于雷暴云中,向地面延伸(未必接觸地面)。其次,塵卷風是一種小尺度的對流旋渦,直徑只有幾米,可見高度為幾十米;而龍卷風是一種強烈的空氣渦旋,風力可超過12級,一般伴有雷雨、冰雹等。正因為塵卷風的尺度比龍卷風的小,因而破壞性也小很多。從視覺而言,區分塵卷風和龍卷風的簡單方法是:塵卷風的上空晴熱少云,而龍卷風的上空烏云密布;塵卷風由地面向上攀伸,而龍卷風從云中向下延伸。
《西游記》中還描寫了其他風,如黃風怪制造的黃風不僅風力大,而且夾雜著沙塵,吹得孫悟空眼珠酸痛、冷淚常流;賽太歲的紫金鈴可讓紅火、青煙和黃沙一齊滾出,嚇得孫悟空趕忙摸了兩個鵝卵石塞住鼻子。很顯然,這兩次大風的描寫都來源于自然界中的沙塵暴。沙塵暴影響大、范圍廣,已經從大風中析出,作為一種單獨的氣象災害,在此就不贅述了。
總之,萬種“風”情在《西游記》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體現了古人對天氣現象觀察之詳細、了解之深入。作者用浪漫主義手法將風這一天氣現象運用到了神魔小說中,惹后人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