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強調了未來國家發展建設的主要方向,高新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面對數字化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內部審計是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經營理念與模式發生較大變化,傳統內部審計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現代化發展需要,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現代化治理發展的關鍵選擇,能夠為企業良性發展、優質運營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對企業內部審計應用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數字化轉型對高新企業內部審計的影響,提出數字化轉型下的內部審計優化對策。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內部審計;問題;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53
0引言
目前,經濟發展不僅呈現全球化趨勢,而且還呈現出數字化、智能化特點,在此背景下企業的發展理念、經營模式等發生了巨大變革,經營管理也開始朝著數字化方向轉變,其中內部審計也開始從信息化轉型到數字化,目的是為了適應企業的現代化經營管理需要。打造數字化內部審計工作系統,開展數字化的監督、評價與管理,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方式進行審計數據分析和判斷,不僅能夠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而且可以幫助企業有效抵御各種風險挑戰,維護企業穩定運營,因此就要求企業必須做好數字化轉型的準備,找準數字化轉型的有效路徑。
1企業內部審計的應用現狀
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對企業經營發展中的各項業務情況和控制管理活動進行有效性評價和監督,協助相關部門和管理人員做好企業管理,對于戰略目標的實現起到積極支撐作用。當前企業內部審計的應用現狀表現在:內部審計覆蓋缺乏全面性,當今企業組織形式多為控股企業、參股企業,但是對眾多參股企業缺少內部審計意識,以及忽視了戰略規劃審計的重要性認識,未做到審計范圍的全面覆蓋。內部審計過程質量控制集中在制度層面和機制制定方面,且側重于對事后控制,對審計前期質量和風險的評估與控制尚不完善,整個質量控制體系的效用有限。內部審計的結果未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僅將其作為績效考核的參考給予員工以獎懲措施,所運用的領域不夠豐富,真正的價值并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削弱了內部審計的作用。而且審計結果的質量也有待提升,所形成審計意見更多的是基于定性分析開展的,缺少定量分析以及量化指標的評價,也制約審計結果的有效利用。
2高新企業內部審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對內部審計重要性認識缺失
大部分高新企業都有序并積極推進內部審計工作,然而對于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卻存在一定缺失,片面將內部審計工作視為對財務活動的監管,只開展對財務使用情況的監督,并且把內部審計的責任交給財務部門進行負責,一些企業未針對內審工作開設專門的部門,如此就造成內部審計的作用被低估,且缺少專業內審人員的前提下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也表現出一定的欠缺。另外,企業管理層對于復雜內審工作的認識不到位,尤其是內部審計工作中反饋出來的問題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和思考,導致一些風險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而為企業正常經營發展形成威脅。
2.2內部審計流程缺乏規范性
高新企業在內部審計工作流程缺乏規范性,結合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實際情況來看,可以劃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環節,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企業所關注的重點集中在事后審計環節,且對三個環節的銜接并不到位,導致事前審計、事中審計的信息無法為事后審計做支撐,也致使內部審計工作不能覆蓋全面,審計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2.3內部審計制度執行不到位
內部審計制度是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企業在內部審計制度建設方面缺乏完善性,且對制度的執行存在不到位的情況,執行力較弱,未實現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規范,內審工作質量受到很大影響。在制度的制定方面,忽視了與企業本身實際情況的聯系,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沒有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做出與時俱進的調整,制度較為滯后,因而在實際落實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性。在制度的執行方面,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缺失,未嚴格依照制度規定開展工作,而且沒有相應的考核監督機制進行控制,一些制度規范不能落到實處,相關問題也得不到有效處置,進而也影響著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2.4內部審計獨立性不足
高新企業內部審計應用中還存在獨立性不足的問題,雖然有些企業設置了單獨的專門進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部門,但是其依然直屬于管理層之下,會聽從管理層的命令和要求,而管理層對于內部審計專業知識的認知和掌握并不夠全面和深入,其在管理思維和管理決策方面也會出現一些不合理之處,當管理層下達的命令存在偏誤時,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也要按要求執行工作,致使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隨之降低,影響內部審計結果的客觀性,不能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可靠參考。
2.5缺少專業內部審計人才
審計人員是內部審計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其專業性和素質能力直接影響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效果,決定著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從當前高新企業的經營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缺少充足的專業審計人員,整體素質水平不夠高,多數審計工作人員都是由財務人員所兼任,因而對內部審計工作效果產生一定影響。而且,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對于信息技術、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得不夠深入,職業提升的自主性也不夠高,導致內部審計人員局限于原本的專業認識中,缺乏發展意識,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形成一定限制。
3數字化轉型對高新企業內部審計的影響
3.1數字化轉型對高新企業內部審計的挑戰
數字化轉型是指內部審計工作的方法、所應用的技術都在數字技術基礎上進行,更加智能化和先進化,與傳統審計方式有著很大不同,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
一是以數字化平臺為依托開展多項審計工作,內部審計人員需將有關經營情況、財務活動和人力資源等信息提前錄入到數字平臺中,并掌握相應的查找、使用方法,借助數字平臺提升了審計工作各環節的效率以及分析精確度,但同時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審計、財務等專業知識,也要具備相應的數字平臺操作技能,從而才能發揮好數字平臺的作用。
二是更加注重數據分析,重視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通過所設計的內部審計基礎模型,以自動化方式實現對各種數據的整合(如表1所示),并進行數據分析和風險識別,由此獲得的分析結果是管理層制定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而數據如何實現完整、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是內審工作所面臨的難題。
三是審計方式更加多樣、靈活,與傳統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單一形式相比,數字化轉型后的內部審計工作既可以在現場進行,也可以遠程進行,借助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使得內部審計工作更加靈活,而這一過程中也增加了內部審計信息的安全隱患,存在技術風險和信息安全風險,因而也對企業數字化內審工作形成挑戰。
3.2數字化轉型對高新企業內部審計的意義
數字化轉型對于高新企業的內部審計而言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一方面,內部審計的數字化轉型是順應時代發展而做出的新改革、新進步,高新企業積極推進內部審計的數字化轉型促使企業整體也朝著新時代的方向發展,幫助企業找準科學合理的戰略發展方向。另一方面,高新企業推進內部審計的數字化轉型,可以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規避內部風險,為企業更高、更多價值的創造提供支撐。數字化技術的投入和應用,讓信息對接更加便捷和準確,各項數據信息可實現實時性傳遞,減少了失誤率,并且還能夠借助審計模型實現對內部風險的全面、深入分析和識別,及時采取措施對風險進行處理,為企業價值創造有利條件。
4優化高新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
4.1與時俱進的轉變審計理念
高新企業內部審計的數字化轉型需與時俱進的轉變審計理念,樹立數字化思維,充分認識到企業當前經營發展中數據規模的變化和復雜程度的變化,從全局視角出發順應行業發展需要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確保對復雜、海量數據的全維度風險問題分析評估,切實發揮內部審計的價值,為企業相關決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對此,高新企業管理層要積極了解數字化轉型,將數字化思維延伸到企業文化中,強化審計人員、財務人員等對新時期內部審計形式的理解與認識。同時,內審人員也要積極溝通交流數字化轉型思路、方法等,共同推進內部審計的數字化轉型工作。
4.2合理設計數字化審計系統
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在于搭建數字化平臺,設計數字化審計系統,以內部審計實際應用場景為依據合理設計審計系統框架,切實滿足內部審計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數字化審計系統的設計首先要明確系統的結構層,主要包括用戶交互層、功能應用層和技術核心層以及數據架構層(見圖1所示),其中用戶交互層是將內部審計相關的利益主體聯系在一起,由風險智能地圖、審計知識庫、數據查詢平臺、審計報告平臺、機器學習平臺等共同構成,為審計人員挖掘數據、查詢數據等工作提供支持。功能應用層和技術核心層中利用高級分析模塊進行數據風險分析并提供預警,人工智能模塊能夠借由機器學習技術直接進行海量審計數據的處理,并給予假設和預測,使得內部審計模型更加完整,同時可以完成對文本的深入挖掘,分析其中的主觀情感和客觀觀點等,發現與既定標準的差異,識別異常。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可代替人工完成數據挖掘、數據整合、數據分析對比等多項重復性工作,提升內部審計工作效率。數據架構層則分為數據采集和數據儲存,實現對企業內外部各種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的管控,形成有效機制和方法,保證數據質量和安全。
4.3提升內審人員的技術能力
為確保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的順利進行,高新企業需重視內審人員技術能力的培訓和提升,以專業復合型人才組成內部審計工作隊伍,有力支撐數字化轉型。在招聘環節提高門檻標準,引入擁有扎實審計專業知識和熟練信息技術、數字化審計系統操作的人才。對內部審計人員組織專業技術培訓,指導內審人員更新審計觀念、學習數字化平臺操作方法,促使內部審計人員隨工作發展需要不斷成長。同時,為了讓數字化轉型更快完成,企業也要在內部審計部門中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對接,以便及時解決數字平臺運行的各種問題。
4.4提高內部審計數據管理重視
高新企業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中對數據信息的整合和應用更加注重,且依托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的傳遞和儲存,這一過程中信息數據安全性受到一定影響,因而為確保數字化轉型的順利推進,企業必須提高對內部審計數據安全性、完整性管理的重視。在數據整合傳遞環節,增設加密機制,傳輸端口分別設置密碼,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傳遞,并對數據存儲進行嚴格控制,同樣加密分類保存,按照不同的使用用途以及不同層級、職責人員的權限設置數據訪問限制,提高數據管理規范性。另外,內部審計數字平臺要對數字平臺設置安全防護,如殺毒軟件和防火墻等,防止來自數字系統外部的惡意攻擊,從而保護審計數據信息的安全,為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保障。
5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新企業發展中傳統內部審計工作逐漸顯露不足,難以完成復雜事項分析和把控,并存在內部審計流程不規范、制度執行不到位、人才缺失等問題。為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高新企業應充分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在新理念、新技術引入的前提下積極推進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轉變傳統審計理念、設計數字化審計系統,并積極提升內審人員技術能力、加強內審數據管理,從而優化高新企業內部審計,提升內部審計價值。
參考文獻
[1]呂敏蓉.數字化背景下企業內部審計轉型痛點及對策[J].財會學習,2021,(28):124-126.
[2]王璐.對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的思考[J].今日財富,2021,(13):173-174.
[3]畢秀玲.新時代內部審計的新發展[J].中國內部審計,2021,(03):1.
[4]李剛,王鵬虎,孫寧,等.推動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的思考[J].現代金融導刊,2020,(11):35-38.
[5]董建忠,王眺昕,彭娟,等.大數據視域下內部審計數字化轉型探討[J].中國內部審計,2019,(03):64-67.
基金項目: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基于數字化轉型的河南省高新企業內部審計優化研究”(212400410467)。
作者簡介:張召哲(1982-),男,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