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靜波
多媒體教學設備普遍運用于課堂教學,為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源,特別是希沃電子白板、立體式交互一體機等教學設備的運用,進一步豐富了數學課堂圖文并茂、數形結合的形式。而對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提出了新挑戰,用好多媒體技術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斷實現課堂質量的高效化、藝術化,是當前數學教師必須思考的核心問題,筆者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和思考,就多媒體下的數學課堂學生動手操作有效性策略做如下分析。
一、精心備課,充分把握課堂知識的層次結構,實現對課堂的最優把控
作為教師教學的重要環節,備課對教師而言就是戰場謀劃,通過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增強教學的計劃性、針對性。讓課堂在計劃進行與臨場發揮互補中實現深化。通過對教材大綱、課程標準、課本內容、最新資訊的整合增強教學內容的目標性、實用性、發展性。同時以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好奇心,愿意主動學;通過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征、知識層次設計教學課件、拓展內容、拔高程度,使面向對象盡可能覆蓋全部學生,使后進生有進步、中等生有提高、學優生有發展。同時對教法進行精心設計,擇其優者而從之,以教材內容為指導,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使課堂進行順暢有效,使課堂過程層層遞進,使課堂環節環環相扣。
二、巧用課件,靈活設計課堂知識的展示過程,實現對課堂的動態設計
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引發課堂教學方式的巨大轉變,從最初的一塊黑板、一枝粉筆、幾張掛圖,到如今的電子白板、影像設備。課堂環境實現了從靜態到動態,從單一到多樣的跨越。互聯網的急速發展,帶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改變了以往的一本教科書,幾頁參考內容的局面。教師可以根據所要教授的知識內容,設計符合教學對象需求的教學課件、課堂環節、知識延伸等教學部分。運用圖文并茂、聲像并行的方法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精美的圖像、精彩的動畫、優美的聲音吸引下深入參與課堂。在愉快的環境中實現對教授知識的充分掌握。同時拓寬視野,培育學生寬廣的眼界,身坐教室,眼觀遠方,心思世界。
三、突出主體,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實現對課堂的正確認知
對于一節課而言,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而在現實課堂中,教師往往會越位表演,搶奪學生的主體地位,久而久之,師生之間的信任感變得愈加匱乏,造成教師更加被動地教,學生更加被動地學,無形中導致學生思想僵化、實踐能力低下、主動性不高。重新定位、認識自身身份,該學生的教師不代勞,該教師的不逃避,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導演的責任是盡自己最大能力,挖掘演員潛能,設計影視情節,導出精彩電影;演員的責任是認真完成劇本賦予自身的角色責任,最大限度地本色出演。電影如此,課堂也是如此,教師的責任在于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課堂環節,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選擇合適的教法,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學生的責任在于根據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習,知識水平有所增長,個人發展有所提高。教師以自身積極的情感影響學生,師生之間營造出互相信任的氛圍,從而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
四、精準評價,準確、有效地評價課堂的過程動態,構建課堂評價體系
對學生來說,教師對自身的評價非常重要,有時更會成為學生內心是否喜歡一節課的衡量標準。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合理的評價至關重要。首先,評價要及時、準確,在教學過程或學生動手過程中適時進行評價,堅持褒多貶少的原則,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參與課堂,讓學生從敢說、敢問、敢做逐漸向想說、想問、想做轉變,激發課堂活力。其次,評價客觀、公正,不以學生的過往表現為參考標準,只評價學生在此時此地的課堂表現,讓學生感受教師的關注,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最后,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評價過程中,要逐漸摸索建立符合自身性格特征與學生性格特征的評價體系,讓評價體系成為推動學生敢于動手操作、善于自主學習的動力。
五、善于反思,及時、準確總結課堂教學的效果,實現對課堂的反向思考
教學反思對于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很多制式的教案本也專門留出了教學反思的格子,足以說明反思無論對教師自我提高,還是對后續課堂教學的更優進行都有其重要作用。在反思中總結優缺點、得與失。反過來將其運用到新課教學中,形成良性的循環過程,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身教學體系,在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與課堂效率。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動手操作的有效性,讓動手操作從低效逐漸變為高效,讓學生逐漸適應主動學習的節奏,變被動為主動。逐漸建設出符合課標要求、時代特征和學生實際的高效課堂,對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讓教學過程變為師生協作的發展過程,在教學中,讓教師的職業發展與學生的個人成長得到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