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作為音樂的一種表達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鋼琴教育活動能夠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培養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提升。文章主要對鋼琴教育活動與學生情感發展內在機制的原則、意義、策略等方面進行探討,旨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鋼琴帶來的審美體驗,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鋼琴教育活動;學生情感;審美體驗;內在機制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9-0-03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學生的情感教育逐步成為社會和學校重點關注的內容。情感教育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達有重要意義。鋼琴教育能有效促進學生對情感教育的認識和了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
1 鋼琴教育活動對學生情感發展內在機制研究的原則
1.1 情感表達原則
鋼琴教育對學生情感表達和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能夠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況和精神狀態,促使學生進入積極樂觀、輕松快樂的學習狀態。可以說,情感教育對學生來說必不可少。鋼琴是一種以藝術育人的表達形式,可以使學生投入大量的情感,抒發自身的感性認知,引導學生在面對任何人和事時,都能表現出感性的理念和積極的態度。特別是在學生感到絕望和無助的時候,其保證學生能夠用感性的理念化解心中的負面情緒,展現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態度。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保證學生情緒穩定,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向上、樂觀的情感,引導學生在彈奏鋼琴的過程中,將鋼琴帶來的情感和自身的情感緊密融合,流露和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1]。
1.2 形象欣賞原則
鋼琴教育中的形象欣賞原則主要是指充分結合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音色等要素,生動形象地展現感情,使枯燥乏味的鋼琴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
鋼琴教學除了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外,還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學生可以欣賞到鋼琴音樂作品的音樂美、藝術美和情感美[2]。美的體驗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可以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鋼琴藝術的美感教育和情感熏陶,讓學生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凈化學生的心靈,做到愛自己,也愛他人。鋼琴教育的形象欣賞性原則在學生情感內在機制構建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情感的角度欣賞鋼琴演奏,享受鋼琴作品帶來的情感再現和藝術表達。藝術教育的目的,除了教會學生技能外,還包括讓學生將藝術內化為一種素養。在藝術的熏陶下,學生的心中能夠產生情愫,學會用藝術的方式豐富自身的情感和情緒表達。
1.3 實踐體驗性原則
鋼琴教育和學生情感表達有密切的內在聯系,主要體現在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更好地讓學生感受鋼琴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3]。鋼琴是一種藝術性比較強的表達形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學生要積極參與到鋼琴演奏的實踐過程中,體驗鋼琴音樂作品營造的情感境界。教師在課堂上要指導學生演奏鋼琴,讓學生深入感悟作品承載的情感。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加鋼琴教育課程研究,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藝術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實踐體驗能力。
對鋼琴學習來講,理論學習只占一小部分,更多需要學生切身體驗、動手實踐。鋼琴表演,不僅是彈奏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與內涵的傳達與表現。鋼琴教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鋼琴表演活動,在實踐中促進學生內在情感的表達和流露,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引導學生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用真摯的情感感染和熏陶聽眾。
2 鋼琴教育活動對學生情感發展內在機制研究的意義
2.1 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鋼琴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對學生情感表達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鋼琴教育的情感表達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對鋼琴教育的需求,制訂適合學生情感流露和表達的教學計劃,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深刻體會鋼琴藝術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藝術文化修養。在美育視角下,鋼琴教育活動中學生情感的表達對學生成長具有積極意義,對音樂教育的改革也有重要作用。學生的情感表達是一種重要的音樂審美體現形式,是學生必備的一種藝術修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注意學生內心情感的表達,將鋼琴知識、技能和個人的內心情感充分融合,豐富作品的內涵[4]。
2.2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進一步明確,目的是適應我國的國情,為社會培養合格的藝術人才。但現實的藝術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傳統、單一,在課堂上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所缺失的。而研究鋼琴教育與學生情感的內在機制,有助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保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構建高效的課堂,是一種新的嘗試。在課堂上,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覺和自信,當課堂的主人,徹底改變傳統鋼琴教學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枯燥的學習氛圍。
師生情感內在機制的構建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充分采納學生的真實想法,保障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為學生創造出更好的情感表達空間。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演奏出來的鋼琴旋律和節奏更加生動形象,流露出充沛、飽滿的藝術情感。在這樣的學習課堂中,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更加豐富,而且具有多樣性。同時,音樂作品傳達的藝術情感能夠直擊聽眾的心靈。
2.3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是激發學生思維和情感表達的源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藝術文化修養的啟動點。學生要想使自身情感的表達更加豐富,就要從內心對鋼琴學習產生興趣。以興趣為“老師”,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有助于學生情感的準確表達和想象力的迸發,提升學生的鋼琴彈奏技巧,進一步凈化學生的心靈。興趣的產生可以促進學生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能力不斷提升,讓學生在鋼琴演奏中充滿進取精神和自信,逐漸增強內心表達情感的欲望[5]。
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準確表達情感,引導學生在練習和演奏鋼琴的過程中,充分理解作品,準確傳達作品的情感,全身心融入鋼琴藝術氛圍,從本質上有所收獲、得到成長。通過不斷練習和演奏實踐,學生的情感會不斷豐富,情緒體驗能力也能得到增強,對其以后的情緒表達和情感流露有積極意義。此外,通過對鋼琴教育活動與學生情感內在機制的研究,可以實現教師的教學目標,培養出情感豐富、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有利于提升藝術教育的質量。
3 鋼琴教育活動對學生情感發展內在機制研究的策略
3.1 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鋼琴教材
鋼琴教育教學活動中,學校和教師要根據學生內心的需求,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合培養學生情感的鋼琴教材,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積極開展鋼琴教育活動,慎重選擇鋼琴教材,是建立鋼琴教育活動情感內在機制的第一步,也是較為重要的一步。教師對學生開展基礎情感教育,能夠不斷發掘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促使鋼琴教育更加深刻地融入學生的情感教育過程,凈化學生的心靈。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適合學生情感表達的教材,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藝術文化修養,更好地完善鋼琴教育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充分激發學生對鋼琴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和發展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素材,采用適合自己情感表達的方法,激發學習鋼琴的熱情和興趣。
例如,藝術院校在開展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會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取科學、合理的教材,并在使用過程中,注意完善和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在課上學習、課后練習、社會實踐等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提升情感素養和藝術修養,提升學生體驗情感和表達情感的能力[6]。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要摒棄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情感的表達,從學生情感的角度出發,選擇情感比較豐富的作品用于教學,讓學生體會這些作品的思想內涵。
3.2 構建鋼琴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的構建、營造,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教師在鋼琴教學中,要盡量多讓學生親身實踐,創造更加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深刻理解作品內涵,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如果教師在鋼琴教學中,對學生缺乏情感引導,就會影響學生的鋼琴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如果學生對鋼琴課感到厭煩和乏味,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就會大大降低。教師要針對這一問題,適時調整、改進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表達和流露情感,逐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大有裨益。良好的師生關系,順暢、融洽的交流溝通,可以保障學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表達,讓學生親身感受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悟,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求知的欲望[7],從而達到凈化學生心靈和促進情感表達的目的。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喚起學生對情感的認知和了解,使學生樹立健康的音樂觀,理解鋼琴教育在情感內在機制上帶來的變化。
例如,音樂學院的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鋼琴學習興趣時,可以多組織學生到情境感更加濃厚的音樂活動室、音樂展覽廳進行實踐體驗,欣賞名家曲目旋律,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同時,要根據不同層次、不同種類的鋼琴演奏曲目,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每首鋼琴曲的旋律和節奏所蘊含的不同情感。理論講解加上體驗感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不同曲目間的細微差異,有利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深層次理解,更能在以后的鋼琴課程學習中加深學生的音樂認知。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發現不足,調整和改進教學計劃,優化課程教學。
3.3 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完善教學內容
在鋼琴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注重加強情感的交流和溝通。教師要加強引導和指正學生鋼琴演奏中的情感表達,盡可能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建立健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在亦師亦友的和諧氛圍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鋼琴學習,努力學習藝術理論知識,自覺練習學習曲目,保證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對一些情感感知能力比較弱的學生,要加強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給予其更好的幫助和引導,因材施教。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學習效果,科學合理地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并根據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適時調整、優化,提升學生的鋼琴彈奏水平,保障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學習狀態。
例如,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嘗試配合演奏鋼琴曲目,教師彈奏前半部分,學生彈奏后半部分,相互觀摩,發現不足,及時改進。這種鋼琴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優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同時,教師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其在彈奏技巧方面的不足,在實踐中,準確引導學生的情感表達。構建和諧的課堂,要求教師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和教學過程,給學生預留更多的實踐時間、體驗時間。在課堂上,學生應成為主體,教師要以引導和鼓勵為主,以說教為輔。
4 結語
在藝術文化教育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鋼琴教育一度成為社會和學校的新寵。鋼琴教育是一門藝術性課程,能夠促進學生情感的表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學校在鋼琴教育中,不僅要教會學生鋼琴彈奏技能,還要引導學生更好地表達情感,增強鋼琴音樂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 陳蓉輝.論鋼琴教育活動與學生情感發展的內在機制[J].東北師大學報,2001(6):109-112.
[2] 韓暄.論鋼琴教育活動與學生情感發展的內在機制[J].科技展望,2016,26(4):341.
[3] 張依賢.鋼琴教學中初二學生情緒情感培養的教學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15.
[4] 趙娟.中國社會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之文化闡釋與建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21.
[5] 宋鈺琦.情感語義下的鋼琴教學淺析[J].大眾文藝,2013(24):250-251.
[6] 蘇蕾.關于鋼琴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思考[J].藝術評鑒,2016(7):150-152.
[7] 于一丹,劉海峰.鋼琴教育中情感教學的應用思考:評《情感與教學——關于鋼琴教學的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6):115.
作者簡介:陶紅(1980—),女,江蘇無錫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