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要】目的:探討社區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的11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社區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成長度、家庭適應度、合作度、情感度和親密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服藥依從性的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的癥狀管理、疾病相關知識、自我效能總分和共性管理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的癥狀管理、疾病相關知識、自我效能總分和共性管理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社區護理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功能、服藥依從性和自我效能,值得進行推廣。
【關鍵詞】社區護理;家庭功能;服藥依從性;自我效能;糖尿病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nursing on diabetic patients
LIU Haiyan
Dongying Auto Repair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Dongying District, Dongying, Shandong 257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on diabetic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16 diabet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2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munity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scores of growth length, family fitness, cooperation, emotion and intima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core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Before nurs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ymptom management,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total self-efficacy and common managemen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nursing, symptom management,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total selfefficacy and common management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 And th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Community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family func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self-efficacy of diabetic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Community nursing; Family func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Self-efficacy; Diabetes
近幾年,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結構改變、人口老齡化加重的大背景下,糖尿病患者的人數越來越多,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其的護理配合[1]。社區護理能營造溫馨、和諧的社區氛圍,確保糖尿病患者精神愉快,延緩病情的發展。本研究探討了社區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的11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齡40~92歲,平均年齡(64.53±3.26)歲,病程2.7~19.4年,平均病程(7.43±2.29)年;對照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齡40~92歲,平均年齡(65.16±4.28)歲,病程2.7~19.4年,平均病程(7.36±2.18)年。兩組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分析后,仍可繼續進行研究(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社區護理,具體為:(1)情感護理。護士需要富有同理心的對待糖尿病患者,在對話時可以握住患者的手,以關切的眼神和親切的語言滿足糖尿病患者被尊重的需求,且采用鼓勵、肯定和贊賞的語言支持、鼓勵患者,使糖尿病患者正確的健康信念能夠樹立。(2)入戶隨訪:社區醫護人員必須定期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入戶隨訪,以隨時了解糖尿病患者用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發揮監督、鼓勵、指導等作用;需要及時幫助糖尿病患者解決問題,以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每次進行入戶隨訪的時間需要控制在半小時左右。(3)電話隨訪: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一定要引起社區醫護人員的重視,通過進行電話隨訪,詳細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近期用藥情況以及病情控制情況等,對于患者堅持遵醫囑用藥的行為,要進行鼓勵和肯定,而且耐心詢問糖尿病患者是否有新的困惑或問題,并給予指導和解答;此外醫護人員還要及時聽取患者反饋的意見和問題。
1.3 觀察指標
采取家庭功能評估量表,包括5個條目:成長度、家庭適應度、合作度、情感度和親密度等,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家庭功能越好。
采取服藥依從性量表,評估兩組的更改服藥時間行為、按醫囑定時服用藥物行為、忘記服用藥物行為、自行減少服藥次數行為、按醫囑定量服用藥物行為、自行停止服藥行為、自行服用非醫囑藥物行為、自行減少服藥劑量行為、按醫囑服用指定藥物行為、采用中藥或偏方行為。
采取自我效能量表評估兩組的自我效能,包括癥狀管理、疾病相關知識、自我效能總分和共性管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 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成長度、家庭適應度、合作度、情感度和親密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的成長度、家庭適應度、合作度、情感度和親密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服藥依從性評分對比
觀察組糖尿病患者各項服藥依從性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癥狀管理、疾病相關知識、自我效能總分和共性管理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的癥狀管理、疾病相關知識、自我效能總分和共性管理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的癥狀管理、疾病相關知識、自我效能總分和共性管理評分均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的癥狀管理、疾病相關知識、自我效能總分和共性管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胰島素作用發生缺陷或者分泌不足是糖尿病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發病時間常常較長,必須長期進行治療[2]。目前,中國有4000萬例的糖尿病患者,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沒有嚴格的遵從治療而出現各種急性并發癥和慢性并發癥[3]。該病容易伴發多種的并發癥,如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還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4]。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由于記憶力、語言功能、判斷力的減退和自理能力的下降,會產生很多新的健康問題[5-6]。由于大部分患者對于疾病的致病原因、相關知識等沒有較好的了解,一般只是重視采用降糖藥的效果,卻對患者提倡的飲食控制等產生忽略;并且沒有對飲食進行明顯的控制,使得血糖控制沒有達到較高的效果,同時影響病情的恢復[7]。通過進行入戶訪視,在糖尿病患者的家庭環境中,保持一種輕松的氛圍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逐步引導患者產生轉變行為的想法,并制定科學性的行為轉變計劃,并要求其他的家庭成員也能參與到這一計劃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監督體系[8]。社區護理以社區作為單位,實現了患者生活與護理工作之間的緊密聯系,能在患者生活中慢慢滲透疾病保健相關的知識,使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更多[9]。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的成長度、家庭適應度、合作度、情感度和親密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社區護理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功能。觀察組糖尿病患者各項服藥依從性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社區護理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觀察組的癥狀管理、疾病相關知識、自我效能總分和共性管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社區護理能增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
綜上所述,社區護理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功能、服藥依從性和自我效能,值得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斌,郭剛,汪蓓蕾,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血糖及胰島素敏感性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6):1378-1380.
[2] 周靜璇,陳映輝,郭婉瀅,等.基于時效性激勵理論的延續性護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7,16(5):47-50.
[3] 侯麗萍,趙紅玲,張雪坤.米格列醇和阿卡波糖分別聯合二甲雙胍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207-208.
[4] 王宗玲,戴麗娜,王美霞,等.沙格列汀或格列美脲聯合甘精胰島素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9):31-35.
[5] 黃嬋娟,童麗靈,陳萍萍,等.個體化綜合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水平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7,28(17):2916-2918.
[6] 竇家慶,唐松濤,楊啟程,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發癥與血糖控制及其危險因素的相互關系[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7,52(3):426-430.
[7] 倪云霞,劉素珍,李繼平,等.護士主導的管理模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就醫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2):222-227.
[8] 杜娟,蔡少蓮,陳興強,等.知識技能訓練對社區護理人員糖尿病知識掌握管理態度及行為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21):2971-2972.
[9] 劉昔蘭,劉小蓮,施少雄.基于家庭醫生團隊的社區護理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21):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