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林
教師要充分認識并發揮好數學這一學科的綜合素質教育作用和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滲透數學文化,逐漸成了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密切關注的焦點問題。筆者從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數學教育文化的重要意義和途徑兩個方面對其加以闡述,為后續培養小學生的基礎數學文化素養奠定良好的數學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
(一)為學生展現更全面的數學風貌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現代數學文化,有助于為學生展現更全面的數學知識,更進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與傳統數學課堂“碎片化”教學方式相比,數學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中,能使數學理論更完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助于學生建立起更加系統化的數學知識體系,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探索數學知識創造一定的條件。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后,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是許多小學數學老師普遍面臨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把數學文化融入數學教學中去,教師適當地將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中,可以增強其實用性,使其在實踐中加深對數學問題的認識,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困境
時至今日,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仍在不斷地滲入,但從當前的滲透結果來看,尚未達到預期的滲透目標。本文通過對一些小學數學課堂的調研,得出了當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教師對數學文化的理解不夠。這是由于數學文化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時間較短,許多教師對其所滲透的數學文化缺乏較為系統的認識,這不僅會影響到其對數學教學的滲透,還會極大地阻礙其優化和完善。例如,從過去對數學教育的滲透來看,許多老師在滲透數學文化的時候往往會把數學文化融入課程背景中,這樣做看似是向學生傳達了數學文化,但這種傳授的方法缺少了技巧和趣味,使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效果并不理想。在這種數學文化滲透的大環境下,學生并沒有對數學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長期教學方式的不當很可能導致學生對數學文化不重視,從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數學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
(一)幫助學生認識、理解知識的本質
對事物本質屬性的理解,是培養學生分類思維的先決條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如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都是抽象的,因此,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障礙。數學文化的核心是數學的創造過程、發展過程和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住數學現象的基本原理。
(二)在作業指導環節中滲透數學文化
作業是學生鞏固和深化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將作業引導滲透到數學文化中去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課堂上的作業可以不用特定的習題,可以布置與數學文化有關的作業。比如,讓小學生在課堂上發現一些關于數學的知識。又如,在數學課上,老師檢查學生的作業,并給予他們指導和點評,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對數學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三)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是為了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生活的需求,所以,必須把數學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把數學文化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的實用價值,了解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所以,在數學文化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掘數學文化的內涵,把數學思想和實際生活充分融合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普遍性。
(四)講述數學故事
數學故事包括生活故事、童話故事等。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模仿,容易受到榜樣人物的影響。在小學階段,典范教育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教學方式。在數學文化的長河中,誕生了許多優秀的數學家,他們的科學態度、勤奮的品質、對數學的堅定、對數學的執著、縝密的思考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比如,華羅庚家庭困難,但他喜歡數學,堅持自學,最終成為一位數學大師。這樣的數學文化故事,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內在的教育意義,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發生轉變已經是當今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系統地傳授基礎知識,而且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婷婷.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教師,2021(17):49-50.
[2]郭向子.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才智,201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