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軍
隨著教師隊伍的逐漸壯大,農村小學開始擁有較為充足的師資力量,小學包班制也由過去的盛行慢慢走向衰落,教學地位與價值逐漸出現弱化趨勢。然而,對于小學包班制教學模式的討論并沒有結束,在眾說紛紜中展現出小學包班制利弊并存的兩面性。因此,探究小學包班制的利與弊仍舊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對于踐行科學育人觀非常有幫助。
一、小學包班制的概念簡介
小學包班制源于農村師資力量的匱乏,是指農村小學由一名教師負責本班的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美術、音樂等全部教學科目或大部分教學科目的教學模式。在小學包班制中,如果教師能夠擔任所有小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就會獲得“全科教師”的殊榮。當然,全科教師應該是指在德、智、體、美、音、勞等方面全部有所建樹、具有較高能力的“全才式”完美教師。
二、實施小學包班制的優點
小學包班制是農村教育由弱到強科學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存在,必然具有一定的優點,才能夠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一)節省師資力量,保障開全課程
在農村小學中,包班制教學模式使偏遠地區也能夠獲得一定的師資力量支持,確保農村地區所有小學、所有課程都有教師負責,做到開足開全課程,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農村小學存在生活環境差、物質保障程度低、交通不便利等諸多不利條件,導致農村小學得不到充足的師資力量,因而小學包班制能夠暫時解決農村小學的燃眉之急,確保基礎教育的如期開展,并保證一定質量。
(二)促進課程融合,提升教學質量
在農村小學中,包班制教學模式能夠讓一名教師同時擔任多個學科甚至是全學科的課程教學任務,因而能夠使教師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多學科知識的教學準備、內容設計、課堂教學以及教學反思等活動。這樣,教師能夠在多學科的知識大融合中透徹地把握各學科之間的區間鄰近性與知識相似性,進而能夠有效建立各學科之間的知識聯系、區域重合以及課程融合。因此,小學包班制非常有助于教師將課程融合理念應用于日常教學之中,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融洽師生關系,打造幸福課堂
在小學包班制教學模式中,教師幾乎天天都與小學生直接接觸,因而極大地提升了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交往頻率、信息交流密度、情感溝通質量,因而非常有助于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慰藉與情感牽系,更能夠提升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感、安全感、信服感與崇拜感。教師在小學生的思想意識以及內心世界中處于非常特殊的地位,對小學生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感召力以及帶動力,能夠緊緊地將小學生吸引在教師身邊,并對其施加積極有益的影響,提升小學生在課堂學習、合作探究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打造幸福課堂。
(四)全時陪伴學生,滿足生命訴求
在小學包班制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小學生的高頻率密切接觸不僅能夠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幸福課堂,還能夠幫助教師在高密度師生交往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小學生的主體愛好、個性品質、個人能力與主觀訴求。因此,教師能夠更多、更好地獲取小學生的主體信息,牢牢掌握住小學生的認知需求、表現需求、成長需求等,因而能夠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主體信息,切實提升后續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生本性、人文性以及實效性,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三、實施小學包班制的缺點
小學包班制是為了解決農村小學師資力量不足的現實情況而出現的一種特殊化教學模式,卻在教學中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然而,不可否認,小學包班制仍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克服。
(一)全才教師資源不足
在農村學校中,真正各科教學都非常出色的教師非常稀少,因為“人無完人”,一個教師不可能所有學科都很擅長。全才教師資源的不足又會衍生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多而雜、亂而差”現象的存在,這種現象在教師不擅長的課程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全是“勉強教學”的過錯。小學包班制需要全才教師資源的鼎力支持,而全才教師的數量少之又少,自然不能完全滿足小學包班制的實施要求,因而沒有充足師資力量支持的小學包班制,其教學效果必然堪憂。
(二)科科會未必樣樣精
對于教師而言,小學階段的課程知識較為簡單,教師對各科的課程知識都能夠快速、高效、優質地解決,使小學包班制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可能性。然而,教師雖然各科知識都會,卻未必都能夠達到高質量、高水平與高效益的良好教學狀態。這樣,雖然教師為小學生提供了全學科的課程教學,卻難以將所有課程教學都提高到較高水平。因此,教師雖然各門課程知識都有所了解,卻做不到各門課程教學都十分精通,從而使小學包班制處于低效狀態。
(三)學生失去最優教學
在小學包班制教學中,教師由于只能提供部分高質量的課程教學工作,必然導致其他課程教學水平一般、效果一般。因此,小學生無法得到各科都最優化的課堂教學,無法進入最優化狀態之中,必然影響到小學生的知識學習、信息積累、視野拓寬、能力訓練以及素養發展。課堂教學是小學生進行主體探究、自主學習、互助成長的生命認知發展平臺,因而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與小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非最優化課堂教學”必然導致小學生的“非最優化成長”,這是一個無可辯駁的教學現實。
(四)教師備課工作不足
在小學包班制教學模式中,教師承擔著幾乎所有學科的課程教學任務,因而在備課過程中又要承擔數位教師的備課工作量。因此,教師的備課工作必然又要面對時間分配不合理、精力投入不均衡的尷尬境況,備課質量自然無法得到保障。這樣,教師可能在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上投入的時間與精力較多,而在其他“副科”上卻會投入非常少的時間與精力,必然導致“副科”的課堂教學活動質量和課堂效率下降。
(五)思維模式較為單一
一個人擁有較為穩定的思維活動模式、邏輯推理能力與抽象思維,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必然擁有較為個性化的思維活動,且長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在小學包班制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個人思維與教學智慧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信息收集、知識詮釋、才干增長與素養發展,因而長期固定不變的教學智慧與思維活動必然會導致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推理能力與邏輯思維的固化。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得不到充足的多元化刺激,思維模式較為單一,非常不利于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的科學發展。
(六)教學風格長期固定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教師受自身教學能力、教學方式、思維活動、邏輯推理、思想意識以及價值理念等諸多因素的直接影響,會有較為固定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習慣。因此,小學包班制中的教師的教學風格必然會在小學生的思想意識與內心世界中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記,時間久了,小學生必然會產生審美疲勞和厭煩心理。因此,教師教學風格的單一化會慢慢弱化小學生的認知興趣、探究熱情、求知動機以及發展意識,因而非常不利于小學生的科學發展。
四、對小學包班制的反思
由上可知,小學包班制是一個既有優點也有缺點的教學模式,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深度考量、科學安排、合理使用,才能夠實現小學生認知環境的最優化。
(一)二人包班制是包班制教學的創新
一名教師進行包班教學難免有點勢單力薄,因而一些地區開始嘗試二人包班制教學,以此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加強大的智力支持與能力保障,因而是一個可行性非常高的教學模式。兩名教師可以選擇自己較為擅長的科目進行課程教學,在相互彌補、互幫互助、整合發展中共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這樣非常有助于教學模式的優化發展,實現包班制的創新發展。因此,二人包班制擁有一人包班制不可比擬的優越條件,借助二人的集體智慧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智力支持以及思維活動,為小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思維誘因與智慧啟迪,加速全面發展。
(二)小學包班制適合低年級教學使用
在低年級教學中,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邊學邊玩的狀態,因而對于教師的課下備課活動要求較低,課程知識的難度也較低。因此,小學包班制非常適合教師在低年級教學中開展,能夠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在中年級與高年級階段,小學包班制就要謹慎開展,要確保教師教學能力與課程教學需求相一致,不能出現低效教學情況。因此,教師要立足低年級教學、科學育人觀以及素質教育的客觀需求,積極完善小學包班制,為小學生的寓教于樂、自主學習、友好交流與快樂成長提供一個科學、完備的主體認知環境,推動小學生的高效認知與快樂成長。
綜上所述,任何教學模式都具有兩面性,小學包班制也不例外,是一個優點突出、缺點也突出的教學模式,因而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全局考量、科學應用,有效克服缺點,才能夠真正突出優點。因此,教師以小學包班制為深度探究對象,自覺反思與全面剖析小學包班制的優點與缺點,積極為課堂教學指明科學發展的方向,對優化課堂教學、助力學生成長意義重大。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對小學包班制利與弊的研究”(GS[2020]GHB278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