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長沙市已在義務教育階段普及樂器教學,豎笛、口風琴、口琴、葫蘆絲、簫、非洲鼓、鐘琴等樂器都已進入音樂課堂。長沙市每年一次的“班級合唱合奏”比賽,讓“樂器教學進課堂”的理念更加受到上級的重視,也有利于督促教師更加用心地設計樂器課堂,讓學生們在掌握一門樂器基本演奏技能的同時也提升了整體音樂素養。下面我將就口風琴演奏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這一問題進行簡要論述。
一、為什么選擇口風琴
口風琴是小學生較容易掌握的樂器。根據長沙市開福區金灣小學師生的問卷調查顯示,與豎笛相比,有95%的學生認為口風琴更容易演奏,83%的學生更喜歡口風琴,75%的教師認為口風琴更適合小學課堂教學。口風琴音高更準確穩定,以《乃喲乃》一課為例,一部分學生持續穩定吹奏“sol、mi、do”柱式和弦形成低聲部,一部分學生吹奏《乃喲乃》旋律形成高聲部,從而使學生建立準確的音高概念。同時,小學生用琴一般采用37鍵口風琴,小巧靈活,便于攜帶。口風琴的音域由f至F3跨越四個八度,可以吹奏教材中的任意曲目,還能吹奏出豐富的和聲效果。口風琴還可以任意變換調性,小學階段課程在C調的演奏基礎上,采用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加入F調與G調教學,而口風琴恰好可以完成這些不同調式作品的吹奏。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由教材歌曲與適合學生年齡的其他樂曲組成。教師將教學過程以微課的形式上傳至各班QQ群,供學生自主學習。口風琴教學以考級形式進行,所有學生自主填寫金灣小學口風琴考級報名登記表進行考級。
三、教學方法
1.口風琴吹奏呼吸方法教學
正確的呼吸方法對吹奏口風琴非常重要。呼吸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學生在初學階段比較習慣于胸式呼吸或者腹式呼吸,這會導致氣息不足,出現吹一個音換一口氣的現象。而胸腹式呼吸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的擴展和延伸,是兩種呼吸方法的完美結合。教學中,應當首先進行胸腹式呼吸法教學,重點教學丹田氣息的運用方法。一段時間后,學生就可以一口氣吹奏八小拍。
2.循序漸進、拆分式教學
以《康康舞曲》教學過程為例,教師應當根據曲目難易程度,優先教學容易的片段。教師在開始教學如何吹奏曲目前,應當首先安排4課時讓學生掌握C大調上下行音樂吹奏,然后按正確的教學順序進行由易到難的拆分式小樂段教學。其中第一部分用時較多,需要安排3周課時,讓至少80%的學生完全掌握。
3.分層式、鼓勵式教學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特別注重輔差法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的掌握程度分為優、中、良三個層次,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較弱的學生。通過這種方法,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的演奏問題也因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逐步解決,同時形成了一種奮勇爭先的學習氛圍,加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四、教學評價
在口風琴教學中,采用科學的評價機制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很好地整合家長、學校、課堂的資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在課堂層面,教師可以將學生日常的學習情況及時記錄與評價,同時積極利用家長資源,組織班主任在班級群中發動學生在家里進行練習,以家長拍視頻打卡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對能夠長期堅持并且練習成果顯著的學生、能夠配合教師督促學生在家里打卡練習的家長進行獎勵。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勵策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將學生在日常學習的情況以及期末吹奏樂曲的情況綜合起來作為期末成績,用科學的評價機制,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隨著義務教育階段體藝“2+1”項目的推進,金灣小學積極落實該項目的實施。口風琴進課堂由普及率60%提升到100%,實現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堂教學和活動學習口風琴,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持續的深入研究實踐,教師們設計了多個優秀教學案例以及教學課例,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更加清晰,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