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蕾 張堯



摘要:上海上生·新所EMME品牌買手店隱匿于繁華都市的霓虹深處,其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多元化的空間場所,以生態理念為指導思想,展現出樸素純粹的自然主義風格。文章以上海上生·新所EMME品牌買手店設計為例,首先分析店鋪獨特氣質的根源,為自然主義設計提供理論依據與參考,其次探討店鋪空間的多元性,最后總結店鋪的設計亮點。
關鍵詞:自然主義;生態設計;EMME品牌買手店
中圖分類號:TU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2-0-03
由“芝作室LUKSTUDIO”團隊設計的品牌買手店EMME,第一家店鋪位于上海市延安西路,上生·新所21號樓的底層。置身于熙攘的建筑群之外,藏匿于城市霓虹的深處,這家品牌買手店猶如一顆被精心收藏的寶石,等待著過客的探索與挖掘。品牌店透過空間設計維系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傳達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見圖1)。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速發展,設計與生態之間的關系變得密不可分。美國生態學家瑞恩曾提出與生態文明設計相關的概念:任何與生態環境協調,并將其對環境的破壞降至最低的設計形式都被稱為生態設計[1]。生態設計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以生態理念為主要指導思想,以自然物如樹木、花草、陽光等為媒介進行創作,它強調作品與環境的融會貫通,著重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2]。
在室內空間設計中,以生態理念為指導思想的室內環境空間設計,強調生態自然之美,主張簡潔樸實、清新自然,反對鋪張浪費、刻意雕琢。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運用藝術手法將自然引入室內,達到室內室外的融合[3]。EMME品牌買手店的設計,遵從了生態設計的手法和原則,在人與自然關系的處理上,巧妙運用了生態設計方法,帶給人們視覺和精神上的滿足。文章嘗試從設計理念、空間特性、設計亮點等方面評價EMME品牌店,為EMME品牌店體現出的樸素純粹的自然主義提供理論支撐[4]。
1 品牌店獨特氣質的根源
初次到店鋪時,筆者對它的印象是簡樸而不簡單。雖外表簡樸低調,但內里空間卻別具一格[5]。設計師以巧妙的技法、自然的材料表達出簡素的氣質,又以獨特的創意呈現契合的功能和豐富的體驗感。在筆者看來,店鋪這種獨特氣質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EMME這一小眾品牌服裝的設計理念,二是芝作室設計團隊貫穿設計全過程的美學追求[6]。
1.1 EMME服裝的設計理念
以“慢時尚”為精神哲學,大自然為設計靈感,藝術為表達方式,EMME的服裝用極簡自然的顏色和面料打破現代潮流的桎梏,以獨具匠心的傳統手工藝打造質感生活。在這個充斥科技元素的快節奏時代,EMME始終秉承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致力于將現代設計元素融入天然材料,堅持最原始的手工制作技藝[7]。在眾多自然元素中,木、水、土是EMME的化身,服裝的顏色、面料、樣式均展現出一種自由純粹的獨立品位,傳達出“做真實的自己”的生活態度[8]。
這種自然純粹的服裝特質使服裝品牌特性與店鋪氣質風格相符,回歸本質、回歸自然。在材料的選擇上,設計師運用了很多富有自然肌理和自然氣息的材料,如水泥漆、天然石材、原木地板、水泥自流平等[9]。整個店鋪被周圍高大的樹木和低矮的灌木叢包裹,為了使自然更好地融入室內,建筑內外的邊界被刻意模糊。室外混凝土墻的紋理延伸到室內走廊,玻璃將室內外分割開來,兩個入口空間在視覺上渾然一體(見圖2)[10]。
1.2 芝作室設計團隊的美學追求
芝作室的創始人陸穎芝認為,設計源于現代建筑學。她的作品在做到新穎時尚的同時,還蘊含簡單純粹的美學追求[11]。“在這個年代,大家對純粹的東西有更多的追求,金碧輝煌終是浮云,有品質的東西才是最好的。”陸穎芝在一次訪談中說。陸穎芝的設計作品是對喧囂鬧市的冷靜回音,滿足了當今社會人們在狂熱追求外界物質過后,期盼回歸內心平靜的精神追求[12]。
2 自然主義設計理念在店鋪中的實踐應用
與其說EMME是一家品牌買手店,毋寧說它是一所飽含生活美學的藝術館。EMME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它可以是你駐足小憩片刻的買手店,可以是欣賞藝術的文化場所,亦可以是一處享受美好生活的精神花園[13]。
2.1 品牌買手店
EMME的第一重角色是表層意義上的品牌買手店。買手店將擁有不同氣質的服裝品牌聚集在一起,這種巧妙的組合,體現了時間、歷史與文化的沉淀。在這里,可以買到來自歐洲獨立設計師的十多個小眾服裝品牌,這些服裝的設計靈感源于對藝術及大自然由衷的熱愛,展現出純粹自然的極簡美,造就了精致、獨特的女性氣質。它們建立在極簡主義美學的基礎之上,同時也具備平靜而莊嚴的氣質[14]。服裝設計中的低調奢華并不是一種盲目的樸素,它是一種見過極致絢爛之后的樸素,是簡而精,看似樸素而又彰顯奢華。其剝離繁雜表象,回歸純粹、簡約本質,回應人們的內心需求[15]。
2.2 藝術空間
我們可以把EMME品牌店定義為一個集作品展覽、藝術品珍藏品鑒于一體的藝術文化空間[16]。EMME每個月都會邀請一位藝術家舉辦小型作品展覽,由于店鋪空間的包容性,這里可以容納許多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在此地展覽過作品的有夏陽老先生、居住在上海的以色列藝術家和時尚攝影師等。展覽不僅能讓人感受到藝術畫作帶來的視覺震撼,也能使受眾與藝術家深入交流[17]。
于EMME的主理人是一名熱愛旅行、熱愛生活的人,因此點綴店鋪的還有從世界各地淘來的手工制品。空間的處理手法能夠讓主人隨著季節和藏品的變化,混合藝術、時裝與家裝用品展示[18]。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手工藝術品全部被擺放在EMME店鋪里,這些藝術品不僅為空間增添了趣味性和藝術氣息,也賦予了EMME精彩的故事,承載著的一段段彌足珍貴的回憶[19]。
2.3 精神家園
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中,一個能讓人駐足、休憩、擁抱自然的商業空間顯得彌足珍貴。EMME不僅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能夠給人提供精神食糧的文化空間,也是一個可以讓人卸下疲憊、交流情感、享受生活的都市歸隅。這里會不定期舉辦一些小型講座、知識分享會,邀請服裝設計師來分享經驗,如怎樣根據自己的風格搭配衣服等[20]。EMME偶爾還會舉辦瑜伽課程、香薰制作課程等,在充滿禪意的庭院里感受自然,體會生活,放松身心,有利于人們找尋內心深處的一方安寧[21]。
3 EMME品牌店的設計亮點
從陸穎芝的其他設計案例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始終貫穿生態、可持續的理念,且大多具有無限的包容性,EMME品牌店亦是如此。EMME品牌店最大的設計亮點主要是具有生態可持續性,在處理人與自然、空間場所的關系方面運用了很巧妙的方法,提升了環境的舒適度,增強了人的體驗感[22]。
為了使自然更好地融入室內,除刻意模糊建筑內外的邊界和巧妙運用自然材質之外,還設計了戶外庭院的框景、在有設計日光開窗之處添置綠植及設計自然光等。在衣帽間外,由內對外的框景有一處享有庭院視野的休息區,可以讓人欣賞到外部的庭院景色[23]。綠植的點綴使空間氛圍變得活躍,頂部設計的日光開窗讓自然光線隨意灑落在身上,多了一分自然且不刻意的藝術感(見圖3)。店內的人工照明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漫射的自然光,光線透過框景被巧妙地加以利用,營造出足以舒緩身心的恬靜、自然的氛圍。一系列框景、開洞與鏡子的應用,呈現出室內的豐富層次,也把室外的光景帶入室內,彰顯了空間的延續性。
4 結語
在EMME品牌店里,藝術和生活息息相關,藝術來源于生活,而生活亦處處體現藝術。EMME品牌店崇尚自然、回歸純粹的理念和空間的包容性,使它收獲了來自不同領域的顧客。EMME品牌店透過空間設計維系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無論是服裝設計理念,還是店鋪設計方法,均傳達著對精致生活、自然純粹的追求,這是一座真正的恬適靜謐的精神家園、一個浮華都市里的靜謐綠洲。
參考文獻:
[1] 李振升,蘇艷煒.基于情感共鳴理念的室內生態設計[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5(5):63-67.
[2] 陳婷婷.在喧囂背景中做純粹的設計:訪芝作室創始人、設計總監陸穎芝[J].設計家,2017(1):26-31.
[3] 呂艷飛.基于生態美學下的綠色室內設計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0(6):106-107.
[4] 周超,高磊.聯結主義視角下的設計概念生成思維機制分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12):36-37.
[5] 李柏霏,王瑋.“晴好小居”公寓三室兩廳北歐風格室內設計[J].包裝與設計,2021(3):98-99.
[6] 南力筠,房華.單身女性SOHO住宅室內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9(21):104-105.
[7] 李柏霏,王瑋.做舊家具發展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9):48-49.
[8] 孫曉帆,王瑋.基于南京地域文化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以牛首山文創產品設計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2(4):84-85.
[9] 吳成煒,王瑋.都市山水美學文化探析:以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為例[J].漢字文化,2022(4):164-166.
[10] 張玉,王瑋.挑食兒童的互動性餐具設計[J].設計,2022,35(3):112-114.
[11] 周超,汪瑞霞,趙忠超.景觀評價下的城市水岸步行旅游圈景觀優化策略[J].社會科學家,2020(7):44-50.
[12] 裴韶華,王瑋.校園文創產品設計的創新思考:以南京林業大學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2(3):82-83.
[13] 龍穗,王瑋.基于視覺和特色化理論的校園導視系統設計:以南京理工大學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2(2):94-95.
[14] 厲群,施愛芹,厲笑余.淺談城鄉旅游中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開發[J].社會科學家,2019(11):108-112.
[15] 李銘湖,王瑋.校園文創設計與研究:以南京林業大學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2(2):106-107.
[16] 楊慧,王瑋.賽博朋克美學視角下的家居產品設計初探[J].包裝與設計,2022(1):102-103.
[17] 管雪松,黃厚毅.共進:城市生態設計的價值追求[J].江蘇社會科學,2018(6):211-216.
[18] 唐倩,王瑋.淺談二胎政策下的兒童家具設計[J].包裝與設計,2021(6):136-137.
[19] 韓甜甜,厲群,吳夢倩.綠植在室內住宅空間設計中的應用:以錦繡花園116幢別墅設計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9):92-93.
[20] 卞小倩,王瑋.淺析具有養生功能的現代辦公家具[J].包裝與設計,2021(6):140-141.
[21] 楊雯萱,王瑋.“網紅”店空間陳設流行色研究[J].包裝與設計,2021(6):128-129.
[22] 陳雪,王瑋,顧天威.蘇州園林元素在現代別墅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1(13):72-73.
[23] 吳鑫鈺,王瑋.基于中國傳統生態美學思想的燈具形態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22(1):98-99.
作者簡介:李春蕾(2002—),女,山東棗莊人,本科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室內設計、藝術設計、城鄉發展與建設。
張堯(2002—),男,江蘇淮安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