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兒園中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創新,突出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強化幼兒對閱讀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文章立足于幼兒園中班繪本閱讀教學情況,提出繪本閱讀審美化教學策略,以期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成長及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中班;繪本閱讀;審美化教學
作者簡介:游慧瓊(1983—),女,福建省廈門市蓮龍幼兒園。
在中班繪本閱讀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實施審美化教學策略,以“美”為切入點,引導中班幼兒感受繪本閱讀之美,對美的內涵進行深刻感知,這種方法有助于增強幼兒的閱讀體驗感,培養幼兒的閱讀思維和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有效地提升中班閱讀教學效果及質量,為幼兒更加全面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繪本閱讀教學概述
繪本閱讀教學是一種閱讀教學方法,它注重將文字與圖片進行結合,對幼兒進行有效引導,激發幼兒參與閱讀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教學的效果及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中班幼兒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應用繪本閱讀模式,注重使用圖片豐富、故事性強的圖書,讓幼兒通過欣賞精美的圖畫和閱讀簡單的文字描述,體驗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
二、中班幼兒繪本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繪本閱讀教學模式比較單一
幼兒園中班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的開展存在繪本閱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問題。這不僅會影響繪本閱讀教學的效果及質量,對于幼兒的成長及發展也會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在單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帶領幼兒一頁一頁地對書本進行閱讀,然后將故事內容講解一遍,再讓幼兒對繪本故事的內容進行復述和總
結。教師將繪本故事內容及內涵直接灌輸給幼兒,幼兒被動地參與到繪本學習中,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教師與幼兒之間也缺乏有效的互動和交流,這導致一些幼兒對繪本閱讀學習產生了不愉快的體驗,從而抵制繪本閱讀。例如在教學繪本故事《蜘蛛買鞋》時,教師簡單復述故事內容,然后聯系故事內容告訴幼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不是所有東西都適合自己,要結合自己的特點進行選擇”這一道理。這種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沒有將繪本中的圖片和文字進行結合,也未能夠給予幼兒充足的思考空間,無法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繪本閱讀學習當中。
(二)忽略繪本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有些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更加側重于知識教學,忽略了繪本情感教育的作用,這不利于幼兒綜合素養的培養。這些教師注重引導幼兒掌握故事梗概,對文章中的生字、故事情節進行講解,而沒有借助繪本故事內涵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導致繪本閱讀的教育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教學繪本故事《小獅子學禮貌》時,一些教師更加側重引導幼兒對文章故事情節進行把握,培養幼兒復述故事的能力,以提升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但沒有聯系文章內涵,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讓幼兒意識到禮貌的重要性,學會禮貌待人。這樣的教學并沒有挖掘出這個繪本故事的真正內涵,只是讓幼兒學習到了淺層知識。
(三)教師過度干預
一些幼兒教師在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對幼兒參與繪本閱讀的行為過度干預,沒有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空間,這導致幼兒在繪本閱讀學習中,完全處于教師的控制之下。比如很多教師在講解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時不時提問幼兒,引導幼兒問答問題,課堂教學節奏過快,限制了幼兒的學習思維及想象能力的發展。這導致幼兒在繪本閱讀學習中處于被動的地位,難以提升對繪本閱讀的興趣。繪本閱讀教學如果流于形式,就難以培養中班幼兒的審美能力,也難以使閱讀教學的實際意義得到發揮。
三、中班繪本閱讀教學有效策略分析
教師對中班幼兒進行繪本閱讀教學,要注重聯系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效地把握繪本閱讀中的圖片和文字,注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聯系幼兒生活實際,巧用提問,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繪本閱讀學習當中,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幼兒主動地參與到繪本閱讀學習當中,能夠對繪本閱讀的內容、內涵進行理解和掌握,從而體現繪本閱讀審美化教學的特點。
(一)注重把握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教師要聯系幼兒的年齡及性格特點,對繪本教材進行有效的選擇,多選用一些趣味性故事,激發幼兒參與繪本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使繪本閱讀由教師講轉向幼兒學。這有助于提升繪本閱讀教學質量,實現繪本閱讀審美化教學目標。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引入《母雞蘿絲去散步》這個有趣的繪本故事,該繪本中的動物形象具有鮮明的色彩美,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給予幼兒強烈的視覺沖擊。為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與探究欲望,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母雞蘿絲的繪畫形象:母雞蘿絲的樣子既有些像剪紙,又有些像刺繡,而且它的頭、翅膀以及尾巴的顏色十分鮮明,以黃色為主,身上還有用黑色線條畫上的一些羽毛狀的花紋,十分漂亮。教師再引導幼兒注意母雞身上顏色的搭配,讓幼兒認識顏色合理搭配的重要性。接著,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再分析狐貍的形象。在幼兒以往閱讀的繪本中狐貍多是狡猾的,形象也很丑陋,而在這個繪本中狐貍的形象則是優美的,教師可以借機告訴幼兒審美是多樣的,從而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此外,在這個繪本故事中,一些背景圖的顏色搭配也讓人眼前一亮,尤其是樹木和農家風光的整體色調,讓人看了感覺很溫馨。教師可以借此對幼兒進行色調的講解,讓幼兒了解在繪畫中使用暖色調可以讓整個畫面充滿溫馨感,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從而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
(二)有效地把握繪本閱讀中的圖片和文字,實現圖文結合
教師要引導幼兒結合精美的圖片,并聯系文字內容,對繪本中的故事內容及其表達的核心思想進行感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使繪本閱讀教學更加有效。同樣以繪本故事《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教學為例,為引導幼兒把握繪本的內涵,教師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故事的同時,要求幼兒將文字與畫面做對比,找到繪本中的巧妙設計。如在閱讀描寫母雞散步走過的地方的文字時,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每個地方的場景是怎樣的,以哪些顏色為主,從而挖掘繪本故事背后的深意。這樣既能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印象,還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分享閱讀感受,在互相分享中達成審美教育的目標。
(三)注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圖文、視頻,為中班幼兒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幼兒的眼球,使幼兒主動地參與到繪本閱讀學習中。幼兒在觀看有趣視頻、精美圖片,感受故事內涵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了審美能力。為了更好地結合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在為幼兒選擇繪本內容時,可以選擇有相關動畫片的繪本。這樣在幼兒閱讀完繪本以后,教師就可以為幼兒播放相關動畫片。例如教師將《天線寶寶》繪本故事作為中班審美閱讀教學材料,在幼兒閱讀完之后,為幼兒播放動畫版《天線寶寶》片段,這樣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從而完成對幼兒的審美教育。
(四)聯系幼兒生活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
中班幼兒繪本閱讀審美化教學工作的開展,重點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使繪本閱讀教學的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而這其中的關鍵在于深度挖掘繪本閱讀的教育價值,讓幼兒真正理解繪本故事的內涵。這就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的發展形勢,立足于教材內容,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教學,進一步提升幼兒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審美能力,實現審美化教學目標。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立德樹人”的理念,引導幼兒對繪本故事的內涵進行分析。接著注重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有效結合繪本閱讀中的圖文,對繪本故事進行有效講解。具體來說,在繪本閱讀中,教師讓幼兒根據繪本故事里主人公的做法進行分析,充分發揮想象力,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思考。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對繪本故事進行演繹,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的體驗感,充分地調動幼兒參與繪本閱讀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繪本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教師可以自己扮演兔媽媽,并選一名幼兒扮演兔寶寶,通過與幼兒合作表演將繪本內容展現出來,讓幼兒在參與或觀看表演時深刻體會到兔媽媽對兔寶寶的愛。教師再進一步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引導幼兒聯系到日常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的愛,理解與感激媽媽的付出,從而實現對繪本故事的深度理解。教師要加深幼兒對繪本中心思想的理解,并鼓勵幼兒學習與發現繪本故事中隱藏的審美內容。
此外,為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請家長利用閑暇時間與孩子共讀繪本,或者共同演繹繪本內容,并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從而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家長注意引導幼兒對繪本故事的內涵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并認真地傾聽幼兒的觀點,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從而保障繪本閱讀的效果。
四、巧用提問,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
中班繪本閱讀審美化教學,不僅要充分地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更要注重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繪本閱讀及學習當中,以提升繪本閱讀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及發展。在繪本閱讀審美化教學課堂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借助問題設計,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讓幼兒對繪本故事進行深入的學習及思考,從而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猜想式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發現繪本故事中的“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故事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能夠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對繪本故事產生自己獨到的
見解。
比如,在對繪本故事《彩虹的盡頭》進行教學時,為了讓幼兒自主探索繪本中的問題—彩虹的盡頭有什么寶貝,教師可以先問幼兒:“你對寶貝這個詞有什么理解?”很多幼兒回答說爸爸媽媽常叫自己為“寶貝”,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繼續思考:“‘寶貝除了指人,也可以指一些特別的東西,請大家結合現實生活繼續思考?!庇變河珠_展了熱烈的討論,提出“寶貝”可以是寶石、金子、好吃的零食、心愛的玩具……教師肯定幼兒的回答,繼續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故事,然后再問幼兒:“現在你覺得彩虹的盡頭有什么寶貝呢?”幼兒說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寶貝,每個人看的都可能不一樣。最后教師再總結:“‘寶貝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可以是摸得著的,也可以是摸不著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寶貝?!边@樣的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在無形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實現審美教育。
結語
中班繪本閱讀審美化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立足于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堅持興趣導向,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繪本閱讀學習當中。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因勢利導,引導幼兒對繪本閱讀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并對繪本閱讀中的“美”進行有效感知,提升幼兒繪本閱讀學習的體驗感,從而提升繪本閱讀教學的效果及質量,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閱讀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林艷萍.如何利用繪本閱讀提高幼兒相關技能[J].學周刊,2020(20):171-172.
[2]莊雋.閱讀悅樂:指向幼兒多元發展的“繪本閱讀+”活動的研究[J].才智,2020(16):47.
[3]馮德菲.思維導圖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0(1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