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陽 陳英


【摘要】目的:分析在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對神經功能指標的作用。方法:研究時間從2020年1月—2020年12月,研究對象為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納入60例作為研究樣本,通過雙盲法分入實驗組與參照組當中,各30例,前者應用的護理方式為早期康復護理,后者應用的護理方式為常規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指標(NIHSS評分與ADL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生理、心理、環境、社會)、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與討論。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指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實驗組NIHSS評分相比于參照組更低,ADL評分相較于參照組更高(P<0.05);實驗組的生活質量評分與護理效果相較于參照組更高(P<0.05)。結論:在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護理中應用早期康復護理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促進患者康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卒中后抑郁癥;早期康復護理;神經功能指標;護理效果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TANG Yang, CHEN Ying
The Third Hospital of Changsha, Changsha, Hunan 41001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Methods: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0.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Among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6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s research sample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by a double-blind method,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former us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while the latter used routine nursing.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es(NIHSS score and ADL score)before and after nursing,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physiology,psychology,environment and society)and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Results:Before nursing,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nursing,the NIHS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ADL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P<0.05);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Post-stroke depres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 Nursing effect
腦卒中后抑郁癥是腦卒中患者常見并發癥,發生率比較高,主要表現在于患者的情緒持續低落、食欲下降、興趣減退等,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與肢體功能產生嚴重影響,也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對于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來說,可通過藥物干預改善抑郁癥狀態,對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單純依靠藥物干預效果并不顯著,應用效果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需要加強患者的康復護理干預,旨在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與肢體功能,也能進一步恢復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疾病預后改善作用顯著。早期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范圍廣泛,應用于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中能強調患者的早期康復鍛煉與護理,從而促進患者功能恢復[2]。本文主要分析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于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中,共隨機抽取60例,經雙盲法將患者分入不同組別當中,分別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實驗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2.46±3.04)歲;參照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62.02±3.42)歲。經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分析結果為(P>0.05),說明可進行對比研究。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我院醫學診斷確診為腦卒中后抑郁癥疾病,即經漢密頓抑郁量表進行評估,評分為18分及以上者;②患者意識比較清晰,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開展相關檢查;③知情研究內容,且與我院簽署相關協議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抑郁癥疾病病史者;②合并有意識障礙、癡呆、失語等病癥;③合并有嚴重軀體疾病;④不能配合醫護人員者。
1.2 方法
1.2.1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內容為: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完善相關檢查,評估患者病情,并結合患者病情狀況遵醫囑予以相應護理干預,在護理工作中需要結合患者經濟條件、社會支持與家庭支持等情況予以對應藥物指導與心理疏導。
1.2.2 實驗組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內容為:(1)心理障礙康復:在患者入院后就要與患者展開良好交流與溝通,建立良好護患關系,通過耐心的態度講解腦卒中疾病相關知識,對于患者產生的錯誤觀念與消極念頭需要及時制止,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構建一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樹立治療信心。(2)軀體障礙康復: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予以相應的康復訓練,如針對語言功能障礙與肢體功能障礙患者來說,應該要從易到難、從被動到主動等方式進行功能鍛煉;在肢體訓練當中,床上訓練應該要從小幅度到大功能位,先大關節后小關節,以被動活動為主,旨在維持患者各肢體關節的活動度,避免出現肌肉萎縮等情況。在早期坐位訓練以及平衡訓練當中,應該要從小角度開始;步態練習以及日常生活活動練習也要結合患肢功能情況制定相應的康復訓練計劃,日常功能訓練包括上肢抬高訓練、肩關節松動訓練、拇指外展等,在對患者手指進行訓練時,手法應該要輕柔,需要結合患者病情需要適當予以強刺激,指導患者進行如廁、上下樓梯、穿衣、洗漱等方面的日常訓練,促進患者康復。(3)并發癥早期預防:由于患者的肢體功能活動受限,患者排痰能力比較差,護理人員需要協助患者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預防感染的發生;在飲食方面應該要盡量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飯后可以對患者適當進行腹壁按摩,有助于促進胃腸道蠕動,預防便秘;已經出現便秘癥狀則要告誡患者不要用力排便,飲食盡量以半流質飲食為主,有助于促進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引起顱內血壓上升產生不良后果;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情緒波動變化比較大,同時可能伴隨著自傷傾向,為此要囑患者家屬多多陪伴患者、開導患者,避免對患者產生刺激,注意患者心理變化與行為動態,預防患者自殘。
1.3 研究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指標(NIHSS評分與ADL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生理、心理、環境、社會)、護理效果。生活質量評分:采用WHOQOL-BREF量表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包括四個方面,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護理效果:以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作為評估標準,經護理后,患者的評分減少75%以上則表明顯效,減少介于50%~75%之間則表明有效,減少50%以下則表明無效,護理效果為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指標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指標對比差異無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參照組低,ADL評分比參照組高(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相比于參照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實驗組明顯較高(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相比于參照組,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較高,互相之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腦卒中后抑郁癥在臨床屬于一種常見疾病,抑郁反應比較隱蔽,輕微抑郁患者僅僅表現為興趣喪失、情緒低落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隨著抑郁程度逐漸加重,可能會導致患者產生輕生念頭,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3]。目前針對腦卒中后抑郁癥這一疾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分析其誘發因素,可能與生活習慣改變、心理壓力增加等有關,通過常規護理干預往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予以藥物指導,為患者講解藥物對疾病的作用,同時鼓勵患者家屬予以患者更多心理與精神上的支持,從而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屬于一種新型護理措施,將其應用于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神經功能與生存質量也有一定效果[4]。近年來有多項研究均表明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能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升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其中心理障礙康復能夠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糾正患者對疾病產生的錯誤認知與錯誤信念,構建融洽護患關系也能為后續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軀體障礙康復則能恢復患者的軀體功能,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神經功能有較大作用,通過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方式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5]。從結果上看:實驗組患者的NIHSS評分相比于參照組較低,ADL評分與護理效果相比于參照組高,P<0.05。分析其原因:在本次研究當中,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當中,認知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認知水平,為患者樹立治療信心,進一步提升患者對醫護人員的配合度,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時將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緩解,增強患者的體驗,減少情緒波動;康復訓練則能促進患者各項功能康復,進一步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應用價值比較高。另外,并發癥預防護理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盡量減少患者在康復期間產生的不良體驗,對改善患者情緒狀態有積極作用,因此實驗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恢復更好。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饒璐,曾麗,葉碧玲,等.敘事護理聯合中醫穴位按摩對腦卒中后抑郁癥狀群的影響[J].循證護理,2021,7(0):125-128.
[2] 龐曉麗.認知心理護理在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護理中的應用[J].系統醫學,2021,6(2):189-191.
[3] 鐘麗玲.心理疏導聯合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抑郁癥的負性情緒和神經功能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19):3188-3190.
[4] 岳春慧.認知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神經損傷和認知功能的作用探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0):124-125.
[5] 范琳琳.認知心理護理改善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患者認知障礙的作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