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曉玲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結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育內容的特征和教育目標的要求,建立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便于學生發現問題、滿足學生的學習目標。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教育需要,在現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創設情境,對接生活的教學模式,進行語文教學。初中時期是學生構建思維模式與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語文本就是一門枯燥、單調的學科,尤其是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就更應該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去解決語文古詩詞學習中的問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1.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要點
1.1 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欲望
古詩文的很多內容對學生學習和理解都有一定的難度,造成學生閱讀乏味的感受,較多的文字性理論也很難讓學生快速接受。情境教學創設必須要與教學內容做到相輔相成,以便于完成教學目標。要創造這樣的情況,必須是開放、創新、有趣的情境。換言之,情境的內容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方面,也是比較新穎的,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古詩詞學習效果。此外,通過初中語文課堂的趣味學習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強化對古詩詞知識的認知,促使學生深度地理解古詩詞的內容及其表達的思想。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于自身比較有興趣的事物會更加努力地學習,而且愿意進行深度思考;相比于嚴肅的知識傳授,學生更容易融入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教師需要充分掌握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情境創設的出發點,并通過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內容創設,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產生積極的情緒和好奇的心理,愿意全身心去探索古詩詞的精髓,激發主動求知欲。
1.2 注重利用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初中語文古詩詞學習如果完全依靠教師的板書傳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思維定式,無法做到活學活用,致使很多學生只能夠對固定的詩詞內容進行機械化的解答,完全按照教師上課所講的內容或者教材上的示例進行復制性的背誦和記憶。如此一來,課堂氛圍也會變得越發沉悶枯燥,學生的思路被束縛住,也無法調動自身的思考能力。而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當今教育越來越強調學科素養的培養,考試的題目也變得更加靈活,經常會出現教材上沒有收錄的,或者學生比較陌生的古詩詞,僅僅靠死記硬背是無法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的。其實學生就像是含苞欲放的花蕾,而花蕾的開發是必須要用教育的灌溉才能完成。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應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法的優勢,用情境帶動學生的自主解析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詞的規律和技巧;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特點,布置一些學生感到好奇的情境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完成情境式課堂的構建。
1.3 構建多元化課堂
情境教學創設的重要作用是實現多元化課堂的構建,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調動學生的語文思考能力。常規古詩詞教學中課堂教學步驟的變化比較少,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講解和練習。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形成一種固定的學習模式,造成在思考和解題過程中思路變得越來越狹窄,逐漸產生排斥的情緒,同時導致教學設計無法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情境化教學包含豐富的場景以及多種多樣的應用模式,比如多媒體資源的導入、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等,教師把學生的思維進行轉移,走進生活。用不同種類的情境創設模式,讓學生提升深度理解能力,完成古詩詞知識的深度學習。通過情境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增加體驗感,能夠身臨其境地走進古詩詞當中,學習知識,讓學生增強靈活性。初中語文教師應利用情境教學創設增加多元化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同時,從文中獲得文化的熏陶,以此提升學生的古詩詞解析能力,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能讓學生愿意去進行基于自身愛好的探索和嘗試,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2.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2.1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走進古詩詞內容中,是教師需要加強的。部分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沒有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和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師過于注重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學生無法全身心思考教師的問題,進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都得不到有效提高。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保證備課的質量,只有備課的內容符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才能夠保障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對詩詞內容進行充分地了解和思考。也確保學生可以找到自身閱讀的優勢,并改正存在的問題。教師不要把課堂當成是一成不變的授課地點,應該把課程變成詩詞中的場景,導入新穎的教學素材。通過情境創設改變呆板的教學氛圍,并讓學生感到很好玩,迫不及待地想要進行文章的閱讀,看看文章內容是否跟課堂情境一樣,或者兩者有怎樣的聯系。語文教學模式不能在現有的教學方法里停滯不前,要從發展的角度對待教學工作,不斷在教學內容中更新一些新鮮的教學模式。學生喜歡輕松快樂的氛圍,教師需要加強對教學環境的改善。例如在學習《望岳》一課時,良好的情景能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詩詞內容,課文主要的描述對象是五岳之首的泰山,以物喻情,但泰山坐落在山東省,很多學生可能都沒有去過那里,也很難體會詩詞中描述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中蘊含的豐富教學資源,把泰山的景象展示給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布置出古詩中的情境,也可以導入一些聲音效果,比如微風拂過山間的沙沙聲、山路兩旁昆蟲的叫聲等等,讓學生進行欣賞,提升內心體驗。學生在與課文相呼應的場景下進行古詩詞學習,直觀地看到泰山的雄偉壯闊,更能理解“一覽眾山小”的意思。此外,語文古詩詞的學習不僅在于知識的積累,也旨在通過閱讀和學習大量優美的古詩詞,幫助學生獲得心靈的凈化。這也是情境教學的價值,讓學生身處泰山之上,感受作者心中的雄心壯志。
2.2 文化導入生活,構建生活化情境
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內心狀態做出詳細考究,這樣就可以設身處地地來進行教學創設,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學培養。比如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案例來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同時也能產生感同身受的學習感受,這樣就能更好地與傳統文化內容產生情感互通。如果教學氛圍缺少應變,學生會變成機械化的學習模式,并不能完成基于自身情緒的詩詞理解。所以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作出一些布置,根據詩詞中的描述內容或者文章背景,給學生一種沉浸感,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輕松的氛圍,就會獲得一些新穎的學習思路。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沉浸到語文課堂中,從而形成多元化的學習路徑,并從自身角度建立對文章的理解,使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普通的課堂教學對生活化教學不夠重視,也造成學生的融入感不是很強烈,尤其在語文的古詩詞學習中。舉例來說,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其詩詞主旨。可以先講解有關作者辛棄疾的歷史人物資料,讓學生大概了解到課文中主人公的生活背景等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白這首詩詞表現了作者心懷祖國、壯志未酬的感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擁有著大量的案例。教師可以借此融入生活化教學內容,比如給學生講解疫情時期一批又一批白衣天使沖上一線,這是愛國的體現;邊防戰士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祖國的邊疆,這是愛國的體現。生活化的教學案例無疑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而且相對于枯燥的古詩詞學習,生活化情境所帶來的輕松感和體驗感也是常規課堂所無法比擬的,學生可以一邊分析案例一邊結合文章思考,提升了對詩詞內涵的認知。在生活化情境的基礎下,學生會與古詩詞的作者實現情感的互通,提高個人審美,陶冶情操。通過情境教學的創建,能夠在情感和心靈上使得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并且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拓展或者探析任務,這樣能夠在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深度學習的空間,更好地去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2.3 創設實踐情境,提高學習體驗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探索欲強烈。但當前初中語文課堂在古詩詞教學中幾乎很少設計實踐活動,教師對此缺乏應有的認識,而是將學生對古詩詞的掌握視為機械化的灌輸,不僅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還僵化了學生學習的頭腦,使之成為考試的奴隸,一切的學習行為的目標導向都是考試。所以在古詩詞教學優化中,教師要合理組織實踐活動,學生對外面的世界永遠有著無限的憧憬和強烈的好奇,他們喜歡去觀察廣闊的世界,并能夠在這種觀察中收獲無窮的靈感和快樂。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利用這一特性,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除了要繼續研究課堂教學模式之外,還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乃至校園,深入到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去真切地觀察和體會,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獨特的觀察認知和主觀情懷,以此作為指導和完善自身學習古詩詞的基礎。舉例來說,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一句“斷腸人在天涯”道出了數不盡的哀愁,由此可見作者的寫作功力。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構建實踐活動,把學生的情感帶入到詩詞中去,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學習的切入點。其中馬致遠描繪的場景并不難找,教師需要挖掘相似的教學資源,比如一些鄉村、郊外等。學生對于新鮮的教學環境無疑充滿喜愛,而且相對于在課堂里面讀書,真實環境所帶來的輕松感和自由感也是校園所無法比擬的,學生可以一邊觀察一邊結合古詩詞思考,把自己想象成當年的馬致遠,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教學指導,避免學生分心或者溜號。在活動實踐課堂的基礎下,學生會享受古詩詞學習的過程,并且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拓展或者探析任務,這樣能夠在情境化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深度學習的空間,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的教學方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所以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使用情境教學法,完成各種古詩詞的教學內容,構建新穎的古詩詞課堂,培養學生的古詩詞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知識的認識,認識到古詩詞內容與實際情況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課題題目是:《“情境教學法”在初中古詩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 立項批準號為LJJKXXB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