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及時有效地解決區域教育問題,就需要對區域教育治理進行研究,以從多角度、多層次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數據已經成為區域教育治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將大數據與區域教育治理進行有機融合可以讓區域治理更具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然而,在目前的區域教育治理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大數據在驅動區域教學治理過程中難以有效進行。本文以大數據與區域教育治理結合發展的優勢為切入點,對信息化時代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探尋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的優化路徑,以期為大數據與區域教學治理的融會貫通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信息化;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
一、引言
大數據作為一種治理資源,其具備信息量大、種類多樣、處理數據速度快、效率高等特點。在區域教育治理過程中,把數據作為事實的依據不僅可以促進區域教育治理向現代化和科學化邁進,同時還可以輔助區域教育做出更加客觀、全面且科學的決策。對于區域教育治理而言,大數據更像是一把雙刃劍,可以促進區域教育治理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挑戰。因此,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如何讓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信息時代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的優勢
(一)有助于樹立以服務為主的管理理念
在我國傳統的區域教育治理理念中,認為“管制”是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但是信息時代改革創新后的區域教育治理應當更加重視“服務”理念,而大數據的加入,就為這種理念的轉變提供了驅動力。
首先,大數據為各個參與主體的交流與合作創建了新的平臺。區域教育治理是一個需要結合多方利益相關主體的教育治理過程,如政府、學校、社區等,這些利益相關主體不僅需要滿足教育的需求,同時還要滿足治理的需求。當前,各種數據庫、App、網站、社交平臺已經成為各個參與主體了解有關教育信息和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這些新型交流平臺讓數據實現了共享,打破了時間和空間對傳統治理方式的限制,為教育信息的傳遞提供了便利,讓各個主體都可以通過平臺對教育資訊進行實時的了解。
其次,大數據可以有效提高區域教育治理的服務水平。提高民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也是區域教育治理的重要目的之一,這就需要對教育治理進行科學的決策。就目前我國各個區域之間的教育資源配置以及教育質量等都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更加明顯[1]。
大數據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有助于加強各治理主體對教育數據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區域教育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讓區域教育治理的服務更具有針對性,實現精準化、個性化發展。
(二)有助于促進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方式
在信息時代,傳統教育需要在治理觀念以及治理方式上進行轉型。
首先,治理觀念需要從“管制”轉向“服務”。傳統的“管制”觀念強調的是將政府作為唯一的管理主體,政府對相關的教育政策或制度進行制定,其他參與方只需要遵守即可,這種觀念政治性過強,且各參與主體之間不能進行平等且民主的溝通與交流,實施的教育服務也缺乏針對性,不能讓群眾的教育需求得到滿足,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可以有效對區域教育的傳統治理觀念進行革新,讓更多主體參與到治理過程中,實現各主體間的民主對話和協調商榷。
其次,治理方式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變革[2]。提高教育質量是區域教育治理的重要目標之一,隨著我國科學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教育服務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上,而是希望可以參與到整個教育建設過程中,在區域教育治理中能夠擁有一定的話語權。通過大數據統籌協調多方教育資源,用實時的數據作為多方參與主體之間的橋梁,為其參與區域教育治理提供保障,真正實現區域教育治理的利益共同體。
(三)有助于提升科學區域教育治理水平
在傳統的治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誤差,但在大數據的驅動下,就可以有效降低管理誤差,促進區域教育治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對于傳統經驗管理的誤差通常是由于教育經驗積累過程中產生的,只依靠經驗就會導致誤差的產生,另外,由于不同區域之間教育的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就會讓科學治理變得更加難以實現。雖然經驗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其在普適性上會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讓區域教育治理的資源得到最佳的優化分配。對此,采用大數據平臺來處理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所獲得的結果就會更加精準,更具有說服力。在區域教育治理過程中運用大數據不僅可以獲取動態性數據,還可以對海量數據進行篩選、分析和整理,通過對數據之間關聯性的分析,可以明確區域教育發展的趨勢,讓獲取的教育決策信息更具有價值性。客觀的實時數據是區域教育治理的重要依據,可以及時獲取區域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發展規律進行分析,提出進行教育調整的有效決策。
三、信息時代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的問題
(一)各個層面的數據不能進行有效整合
區域教育治理的大數據主要分為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其中,宏觀層面指的是以政府為主導對區域教育質量進行監測和評價,這種監測數據可以對區域教育的發展水平在宏觀上進行一個具體的反映,這種結構化的數據特點不僅有助于對區域教學進行分析、監測,同時還有助于全面指標體系的形成。但是,由于宏觀層面無法對結構化數據進行更加精確的分析和挖掘,因此不利于掌握更多的區域教育治理信息,這就需要對區域教育治理的微觀層面進行關注。微觀層面的數據更能夠實時反映過程,是對教育過程進行及時且真實記錄的數據,對于區域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都能夠進行全面的反映。但是由于數據量大,且價值密度較低,因此微觀層面數據還呈現分散性和碎片性等特征,如何讓微觀層面數據更有效地驅動區域教育治理還有待進一步思考。
綜上,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數據均具有其可利用的方向,但目前而言缺乏有效整合,如果能將各個層面的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就可以對區域教育的發展水平進行綜合性呈現,有利于對區域教育治理的全方位監測。
(二)數據采集、存儲和處理技術相對落后
當前,比較常用的數據采集方式有報送式、伴生性和過程性,其中報送式是目前我國數據采集使用的主要方式,伴生性和過程性數據采集方式還沒有得到有效地普及。報送式數據采集是以政府或專業人員為發起者,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教師的教育需求進行調查,并將得到的數據進行報送。伴生性數據采集指的是伴隨教育活動過程產生的數據集合,并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對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3]。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大數據采集技術在很多方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交通或者醫療,但其在教育領域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數據采集、存儲和處理是大數據的基礎工作,如何從海量的數據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是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的關鍵所在。就目前區域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文本、音頻、圖像視頻等多種數據而言,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和集中利用,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區域教育治理的發展。
(三)大數據預測預警功能沒有充分發揮
對數據資源進行深度挖掘是實現區域教育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大數據不僅有監測、評價的功能,同時還有預測和預警的功能,可以對區域教育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發現問題可以及時發出預警。抽樣調查是傳統區域教育對數據進行采集、處理的方法,但是抽樣調查的群體其反映出的情況是否具有普適性尚且存在質疑。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政府部門和督導部門開始使用大數據來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發展,目前在體質監測、心理健康等領域獲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就目前區域教育治理中對大數據的關聯性和深度化分析功能還沒有進行充分利用,這樣在預測和預警區域教育發展動向時就會缺乏相應的技術支撐,對于資源優化配置問題也難以及時解決,有關教育決策和教育規劃也難以進行有效的指導。
(四)區域中不同平臺數據統計難以銜接
信息時代,在信息進行傳播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信息孤島”和“信息矛盾”等現象,不同的平臺對數據的統計通常是通過不同的統計端口,管理單位也不盡相同,這就導致在區域教育治理過程中不同平臺的數據統計之間難以進行有效銜接,不同地方政府的教育屬于也沒有實現融會貫通,教育信息更像是獨立的孤島,有些統計內容甚至出現了大量的重合現象,這增加了學校、老師和學生的負擔,還在很大程度上浪費了教育資源[4]。
另外,不同的區域在觀測維度和指標的設定方面沒有統一的治理目標,即使是對同一區域或相似區域也采用了不同的治理目標,這就很難科學合理地對不同區域的教育發展水平進行比較,對于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這就需要對信息平臺進行統一的規劃管理。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面對的挑戰也愈加復雜,圖和通過大數據來對各個部門、各個平臺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和統籌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信息時代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的路徑優化
(一)建立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的認知
建立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認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其一,樹立正確的大數據價值觀。對于區域教育治理而言,樹立正確的大數據價值觀尤為重要,只有充分且正確地認識大數據的價值,才能使其更好地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的發展。雖然教育數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但同時也容易給人們的價值觀認知造成偏差,認為數據起到了絕對的決定作用且數據是萬能的。因此,樹立正確的大數據價值觀,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者和管理者自身的能力,精準把控教育要素的發展動態,為教育決策提供有力證據。
其二,樹立并強化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思維是建立在數字的基礎之上,通過數據來對教育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傳統的教育治理通常是以主觀經驗來進行判斷的,這種教育治理不具有科學性和精準性,因此樹立并強化大數據思維是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的重中之重。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治理主體對大數據的理論知識和運用技術進行學習,打破傳統的治理行為,加快對數據治理模式的學習和運用,提高其對數據的運用能力。
(二)加強對大數據應用方法和技術的研究
加強對大數據應用方法和技術的研究主要有兩種方式:
其一,通過培訓的方式來加強對大數據方法和技術的應用。作為區域教育治理的重要資源,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對其操作技能進行掌握。由于當前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的加快,讓教育者和管理者很難耗費大量的時間對大數據這項新技術進行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加大了主動學習和應用大數據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對于不同地區應當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對于教育資源豐富的區域,可以通過引進專業人才等方式,但對于教育資源匱乏的區域,這種方式就會顯得被動,因此可以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培訓等方式。
其二,加強對大數據方法運用的研究。與傳統的區域教育治理方式相比,大數據的運用相對成本較高,如果加強對大數據方法運用的研究就可以有效降低使用成本,讓各個地區都能受到實惠,可以有效縮短不同區域間的教育資源差距,實現區域教育數據的共享。另外,可以有效界定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參與邊界,明確各方責任,促進各主體之間的互動,實現協同治理。
(三)完善區域教育治理大數據共享平臺制度
對區域教育治理大數據共享平臺制度的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完善數據共享機制,數據共享機制的完善需要以區域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基準,確定各參與主體的需求,這樣可以讓各參與主體的主動性最大化。
第二,規范數據共享程序,只有對數據應用共享程序進行規范,才能讓各參與主體明確自己的權責,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信息損耗。
第三,建立數據安全保障機制,對各個區域的數據信息平臺的運行做好監督和管理的工作,為數據共享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加強對信息管理人員保密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培養,杜絕信息泄露情況的發生。同時還要完善懲罰措施,確保數據共享平臺的安全最大化。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大數據在驅動區域教育治理方面提供了很多機會,但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在信息時代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有助于樹立以服務為主的管理理念、促進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方式、提升科學區域教育治理水平,但同時,由于各個層面的數據不能進行有效整合、數據采集存儲以及處理技術相對落后、大數據預測預警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區域中不同平臺數據統計難以銜接等問題會制約區域教育的發展。可以通過建立大數據驅動區域教育治理的認知、加強對大數據應用方法和技術的研究、完善區域教育治理大數據共享平臺制度等方式來優化區域教育治理,達到真正推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目的。
作者單位:曲茜茜? ? 哈爾濱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
參? 考? 文? 獻
[1] 吳筱萌. 以人為本的區域教育信息化促進校際公平應用策略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21(3):75-80.
[2] 上超望, 吳圓圓, 劉清堂. 云環境下區域教育資源共享的分層框架設計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21(12):67-72.
[3]李青, 王海蘭. 我國區域教育數據開放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 中國遠程教育, 2021(5):65-68.
[4] 趙凌云, 王潔, 江照富. 構建“三位一體”的區域教育質量監測體系[J]. 人民教育, 20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