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梅
小學語文是一門兼具靈活性和趣味性的社會學科。語文知識不僅與學生的日常交流相關,也與社會實踐中的各行各業專業的工作流程相關。學習語文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文化知識水平的提升,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審美能力。然而在目前的語文教學課堂中存在著教師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不佳的問題。有效應用思維導圖和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可以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試著總結基于思維導圖模式下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教師都是以單篇課文素材為教材大綱進行講解式的教學,學生也只能夠被動地跟隨教師的節奏進行閱讀素材的分析學習。許多學生在面對熟悉的課文內容時尚且能夠做到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行分析,但是在自己獨立完成閱讀分析和寫作分享時就會出現無法下手的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太過單一,另外一方面是教師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語文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問題,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實效性和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首先是在目前的班級內語文學習功利化的氛圍太過濃重,教師在進行某篇課文的講解教學時,學生關心的是這篇課文是否會納入語文考試范圍。教師和家長都對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予以了太多的關注,學生也會將語文學習的重點放在各種模式化的解題套路和提分技巧中,而沒有去深入地思考這些文字組合背后的深刻內涵,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過程。現有的對學生語文學習情況的評價也太過單一,教師也多是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排名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然而小學生正處于愛玩好動、無法保持專注學習狀態的年紀,只憑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顯然是不合理也不科學的。教師除了應用逐字逐句的文章講解教學手段,還應該應用更多先進的輔助教學手段來將語文知識以更加多樣的形式進行展現。
二、基于思維導圖模式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研究
(一)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
每個學科的課前預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將幾篇課文進行歸納總結制作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完成預習任務。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這幾篇名著的節選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總結閱讀素材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梗概。如《魯濱遜漂流記》全書可以簡單地劃分為“流落荒島”“艱難求生”“衣食無憂”“成功得救”;同時學生還可以從人物形象的角度進行思維導圖制作,如主人公“魯濱遜”的性格特點和人物特色。在課堂正式開始教學前,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分享彼此制作的預習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優化閱讀教學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發散工具,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制作思維導圖來挖掘課文及閱讀素材背后的內在聯系,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文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兩篇描寫人物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閱讀教學目標相關的思維導圖,簡潔明了地向學生展示閱讀課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相應的思考問題,給學生布置實踐任務:作者都采用了哪些描寫手段來刻畫人物形象,請應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學生在完成這樣主觀開放性的實踐任務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靈活多樣性。如作者在描寫“魯迅先生”時就使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互結合的寫作手法,某學生將課文中人物形象的正面言行描寫和通過他人襯托的側面描寫都進行了有效總結。
(三)開展單元化的讀寫結合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寫作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訓練。然而許多學生在完成寫作訓練時,都存在著湊字數和言之無物,不能真切地表達自我的真情實感的問題。有效運用思維導圖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寫作綜合水平。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這幾篇與四大名著相關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這幾篇課文進行對比歸納總結式的學習,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的形式來總結作者的寫作思路。如某同學將《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劃分為“立下軍令狀”“籌謀借箭”“大霧出發”“得箭返回”;某同學將《景陽岡》這篇課文以圖文并茂的思維導圖形式進行結構劃分如“武松打虎的起因”“打虎過程”“結尾”。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借鑒作家的優秀寫作思路在自我寫作時也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的形式先打好腹稿,在下筆時也自然可以做到輕松完成寫作任務。如教師向學生布置了“我敬佩的人”的寫作任務,鼓勵學生結合單元整體課文寫作思路和自我的生活實踐進行寫作。某同學擬以自己的父親為主題進行寫作,他從“生活中的關愛細節”和“工作中的認真負責”兩方面進行人物描寫,表現出了對父親的尊敬和敬佩。通過開展單元化的思維導圖寫作教學可以有效改善學生對寫作練習興趣不高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將讀寫訓練有效結合,提升學習效率。
(四)明確單元特性,靈活教學方式
不同的語文單元具有不同的內容特性,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式,合理運用思維導圖來提升單元教學實效。目前階段,教師對于單元教學始終過于注重教學統一性,然而同樣的教學方式并不適用于所有的課程。在基于思維導圖的模式下,既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也要合情合理地規劃單元教學。切實根據單元特性靈活運用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提升單元教學的實效,也能更好地運用思維導圖的模式來加強學生的思維,理清學生的思路,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有一個非常鮮明的主題特性“神話故事”。從《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可以看出其單元特性。那么該單元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條理清晰地復述完整的故事,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將其故事進行縮短和概括。那么首先,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設有效的思維導圖,理清學生的故事思路,然后再運用自己的思維對其故事進行概括和縮寫。要注意是概括,學生不用完整地將故事當中的細枝末節進行復述,但要體現出其中的中心思想。在建設學生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單元的口語交際內容,組織“講民間故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針對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先進行口頭復述,建立清晰的思維脈絡,再結合思維將自己的故事內容進行書寫,這樣既建設了思維,也運用了思維。比如,以《牛郎織女》為例,學生在概括時可以做如下描述:牛郎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放牛郎,機緣巧合遇見了天上的仙女織女。他們相知相愛,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天不遂人愿,這件事情很快就被王母知道,仙女與凡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所以王母制造了銀河,讓他們在銀河兩端,每年只有七夕相會,這樣的愛情可歌可泣。在學生的這段復述當中,既體現了故事內容,也體現了故事的特性。針對學生的復述,教師也要進行糾正和指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首先,交代了人物關系,其次交代了他們為何會相隔兩岸的矛盾點,最后體現了故事的結局。學生的思維較為清晰,也理清了故事脈絡。將這樣的思維運用在書寫當中,也能更好地體現故事。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復述過程中的思維,融入到寫作當中,以此來達到運用思維的目的。通過這樣的方式,既結合了單元內容,也圍繞單元教學的目的加強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建設了思維,從而運用了思維。
(五)圍繞單元教學,融入多元化
教師在圍繞單元教學的基礎上,可以融入多元化元素來加強教學效率,同時也運用多元化來建設學生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模式的開展,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學生的學習思維,從閱讀到理解,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清晰的學習目標和方向,按照思維導圖進行,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質量,這是思維導圖模式應用的根本目的。那么在思維導圖與單元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既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也要幫助學生建設思維,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因此,圍繞單元教學,融入多元化是非常關鍵且重要的。
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主要內容圍繞“世界文化遺產”這個主題所展開。其中的課文內容有《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這其中的每一篇文章內容都包含了一個國家的特色和文物建筑。雖然主題相同,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為學生建設良好的思維導圖,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方式。首先,明確課文內容。教師要運用幻燈片的形式,將這三篇內容進行整合,然后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為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對課文內容了解得更加詳細。比如,《威尼斯的小艇》教師可以標注其中的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威尼斯之所以將這個作為交通工具,是因為威尼斯是一個水上城市。從小艇的用途到小艇的運用目的都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建設學生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理清學生的思路。其次,直觀感受。在幫助學生建設思維導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通過視頻短片來直觀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和文物遺產。通過觀看視頻短片的方式,能更加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如,其中的《牧場之國》荷蘭,在視頻當中,教師既要通過視頻短片展現出荷蘭這個國家的特色,也要將思維導圖融入到視頻當中,這樣學生在觀看的時候才能以思維導圖的模式進行觀看和學習。比如,課文當中的“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在思維導圖中要體現出牧場之國的起源和由來。再加上視頻的直觀介紹,學生才能真正了解“牧場之國”。最后,運用思維。教師要隨機選取其中一篇文章,然后針對這篇文章的主題,要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其進行介紹和復述。比如,《金字塔》,從該文物的所屬國家到該文物的周邊信息,學生都要以思維導圖的模式,條理清晰地進行介紹。金字塔的所屬國家是埃及,金字塔遠遠望去,就像漂浮在沙海上的三座金山。以這樣的模式讓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同時也加深了本單元課程內容的印象。通過以上環節,既基于思維導圖的模式開展了單元教學,也在單元教學中融入了多元化元素,提升了單元教學的實效性。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幫助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技能的趣味性和專業性。通過應用思維導圖和踐行單元教學的整體教育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語文知識進行體系化總結。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前預習、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來提升語文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