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花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云應運而生,助推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應當抓住教育云帶來的“紅利”,構建高效課堂新模式,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在這樣的背景和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了解學習教育云,靈活有效地利用教育云及其資源,把教育云平臺和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延伸等內容充分結合起來,構建新型的高效課堂模式。
一、教育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教育云是一種以教育資源庫為基礎,集教學、學習、輔導、測試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數字化教育平臺,它通過云存儲、云播放等手段,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該平臺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有著諸多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帶動課堂提檔升級
教育云擁有先進的云計算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設備等,為課堂提檔升級奠定物質基礎。所以,小學語文利用教育云實施教學,教學的技術環境勢必發生重大變化,將從“粉筆+黑板”的落后條件進入“互聯網+教育”的現代教育時代。有了教育云及其資源的支持,小學語文教學配備多媒體講臺、語言實驗室、網絡教學系統等教學設施,開展視聽媒體教學、網絡教學、信息教學,助力小學語文教學升級換代。
2. 優化課堂教學
教育云平臺功能強大,支持課堂教學,以及教師備課和學生個性化學習。在教育云下,教師通過平臺搜集整理教學資料、制作課件并備課,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優化教學設計,組織實施信息化教學,對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同時,學生也可以利用平臺實時查找資源、了解課程內容、自主學習、自我測評等,學習活動更高效,這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便利。
3.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都以“教”為中心,學生缺少獨立自主的學習空間,體現不出學生的主體性。而教育云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賦予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決定權和主動權。學生在教育云平臺上可以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從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式學習。而且,教師也可以利用教育云制作聲像結合的課件,以及各種形式、各種類型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新穎有趣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樂趣。學生受此影響,學習興趣更濃烈,學習動機更強烈,學習行為更積極主動,為構建高效課堂創造了有利條件。
4. 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教育云為教師提供了從“教”向“導”的轉變平臺。教學實踐中,教師利用教育云平臺的在線輔導、在線交流及課件資源優勢等引導學生學習,避免了機械化授課,使教學圍繞著學生進行。不僅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落實新課改教學觀念,還能發揮出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實現教學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5. 創新教學形式
教育云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教育手段,如云播放、在線測評等。將這些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使得教學形式更豐富多樣。比如,以往的測評方式以隨堂練習、考試、課后作業等為主,以紙為載體,易受場地和空間的限制。而教育云平臺上的在線測評并不受時空限制,支持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的測評,這為課堂教學信息化提供了支持。
二、基于教育云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新模式的具體實踐
高效課堂以高效率、高效果地完成教學目標為宗旨。所以,為了構建高效課堂,教師應當樹立大局意識和整體觀念,把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視作一個有機體,同時認識到教育云的優勢,把教育云融入課前、課中、課后,搭建一體化的高效課堂模式。教師通過教育云平臺對教學中的動態信息,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程監控與反饋,優化教學流程。
1. 接受教育云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想要充分融入教育云,并充分依托教育云的優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最主要的一個前提就是“教師首先要接受教育云”,教師本身要對教育云有準確的認識,明確教育云的重要性,徹底轉變教育思維,要具備善于改革和創新的精神,關注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設計,構建全新的時空觀,借由教育云進行教學數據的分析和整理,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教育云不僅能夠幫助教師節省大量時間,還會提高教師工作效率,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生動的教育環境,將教師從單純地講課中解放出來,學生與機器進行交互,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夠回歸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只有從根本觀念上接受教育云,充分認識到教育云的優勢,才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堂活動。教育云與過去的多媒體相比,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可以幫助教師節省大量搜集資料的時間,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知識。教育云既具備電子白板的一些幕布、拍照、放大等工具,又擁有配套的學科工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工具,為學生構建真實的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2. 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階段包括學情分析、預習指導、成果測評等環節。課前預習中,教師根據學情分析制作預習方案,提供微課、測評等學習資源,并公布在班級的云平臺上,指導學生自主預習。學生從云平臺獲得相應的學習資源,利用相關的教材、輔材進行預習,并在平臺上進行測評,以檢查預習成效。測評方式以做練習題、錄制學習視頻等為主,即學生預習結束后完成相應的練習測試題,或把學到的內容錄制成一段簡短視頻,上傳至平臺。此外,教師在班級的云平臺上設立問題墻,學生可以自由發布學習問題,并相互討論。云平臺自動記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數據,包括微課學習時間、測評結果等,個性化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組織設計與實施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例如,講授《七顆鉆石》時,教師通過教育云平臺為學生提供自主預習需要的微課視頻。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提前了解課文的生字詞、故事內容、中心思想等,對“七顆鉆石”的象征意義和課文的中心有了一定的基礎認識。同時,教師在云平臺上布置測試題,如填空題、思考題等。其中,填空題以生字詞填寫為主,思考題以回答課文段落結構、思想內容等為主。學生完成測試后,自動提交測試結果。平臺根據提交結果測評學生的課前預習成果,自動生成數據。教師則利用這些數據制作教學方案,奠定高效課堂構建基礎。
3. 課中學習
課中學習階段包括交流互動、知識呈現、知識延伸、整理歸納、布置課后學習任務等環節。該階段是教育云平臺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值得教師高度重視。課堂學習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通過提問、討論、合作學習、分享學習經驗等學習方式自主構建知識體系,解決課前預習中的問題和認知偏差,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能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具體操作:首先,教師在云平臺上設置多種互動方式,如隨機搶答、小組討論等,學生通過這幾種方式在云平臺上學習,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然后,教師通過同屏技術展示全班學生的互動過程和答疑內容,并借助作業自動提交功能顯示學生的課前測評情況。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發現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糾正,幫助學生改正或消除疑惑。同時,學生也可以直接看到自身的學習情況,客觀認知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最后,教師根據相互間的交流討論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總結歸納當節課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內容,精講學生沒有理解透徹的知識點,指導學生構建健全的知識體系。
例如,講《呼風喚雨的世紀》時,教師通過云播放的多媒體課件,講解該篇課文的生字詞、修辭手法等知識點。并借課件布置學習任務,如“作者用了哪些具體事例來說明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課文中引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句,表示了什么?”等,讓學生圍繞著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學習。學生先個性化學習,結合課文自主思考。經過思考,不少學生已經從課文中找出了具體事例,但是始終沒有想明白“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示什么。此時,教師順勢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相互交流、爭論,大家各抒己見。在這一過程中,由一名學生記錄組內討論內容,并由其做最終的總結匯報。教師接收到匯報后,及時評價、補充并糾正學生們的錯誤,保證教學內容完整。最后,教師精講當節課主要內容,如課文框架、修辭方式、中心思想等,梳理重難點知識。這期間,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帶領學生一同歸納總結,深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4. 課后復習
課后復習包括課后輔導、自主復習和反思評價等環節。在這一階段,教師通過微課輔導引導學生自主復習,鞏固課上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內化已經接受的語文知識。教師在班級云平臺上上傳大量的學習資源,如測試資源、題庫、多媒體課件、微課等,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在諸多資源中選擇需要的資源自主復習,并完成測評。云平臺自動接收學生提交的復習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為學生指出知識點掌握的薄弱之處,從而幫助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知識理解程度,比人工評價得到的結果更客觀、更全面。對于教師而言,云平臺為教師提供了學生學習上的各種數據,方便教師縱觀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評價,持續優化教學。
例如,講《爬山虎的腳》一文時,教師把學生沒有完全理解透徹的課文內容,如生字詞的意思、課文中心思想、描寫手法等制作成一個個內容短小精悍的多媒體課件,發布在班級云平臺上,供所有學生自主觀看復習。然后,教師根據平臺自動反饋回來的學生復習數據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為后續教學調整提供依據。
綜上,高效課堂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三個階段,不能拋開課前準備、課后評價而單獨談課堂教學。因此,教育云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師要把教育云融入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評價的每一部分,使教育云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全過程,從而構建一體化的高效課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