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價寶
普及革命傳統文化,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一直是高中品德塑造的經典主題。革命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豐碩。以珠海紅色文化資源為參照,對接革命傳統教育,提取利于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育的相關史料加以研究,對高中歷史課程改革、革命精神傳播均有裨益。另外,基于珠海紅色文化資源整體探討革命傳統教育與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育的研究性文章暫時沒有,這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一、由紅色文化到核心素養
(一)挖掘珠海紅色文化資源
新時代更需發揮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用紅色基因補鈣壯骨,弘揚社會正能量。生態宜居的珠海深藏著種類齊全的紅色文化資源,影響力較大的有楊匏安、蘇兆征、林偉民,創建珠海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支部的鄺任生、參與萬山海戰的桂山艦官兵。特別是被稱為“珠海紅色三杰”的蘇兆征、楊匏安、林偉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二)提煉革命傳統文化內涵
革命傳統文化由革命志士及廣大人民群眾創造,以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主題,呈現出英勇奮斗、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這是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及“革命傳統教育……既要注重知識灌輸,又要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
(三)融入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三維目標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核心指南。時代巨變,教學改革穩步推進,基于三維目標的核心素養培養應運而生,彰顯了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能力和品質。從整體與局部的視域出發,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各個方面相互獨立、彼此關聯、渾然一體。然而,培育高中歷史核心素養需不斷研磨、感悟、總結、反思,絕非一蹴而就之事。革命傳統教育融入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育,本身也是深度學習的重要標志,即將外在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精神力量。僅僅根據革命傳統教育的特性,只將其與核心素養中的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素養進行對接,本也無可厚非,卻有自尋捷徑之嫌。除此之外,革命事件及革命人物的出現均有特定的時空背景,革命傳統文化中呈現的豐富史料可作為培育學生的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的重要來源。
二、由單一主體到教學相長
(一)突出教學的主體地位
革命傳統教育的教學主體是教師,學習主體是學生。不過,教師與學生,誰才是真正的主體?一直以來,爭論不休。之所以有爭論,是因為立足點不同。之前,教師主體的觀點幾乎不容置疑。如今,面對新課標及新教材,教學改革的呼聲愈來愈高,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成為拯救傳統課堂的良方。此情此景下,不少歷史課堂的主角自然而然地被學生取代,教師于無形中成為配角,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歷史課堂出現不和諧的現象。其實,科學的師生關系應是“雙主體”的“對話式”互動交往關系。
(二)搭建素養培育載體
引入革命傳統教育,培育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理應搭建多元化的素養培育載體。進入新時代,學生素養培育的常規途徑是獨立探究基礎上的小組合作,以便學生學會分工、查閱資料、交流、總結,形成對素養的初步認知。小組基礎上的個人探究需要充分的時間準備,然后進行討論整合。一些教師認為,小組合作就是上課時分組坐在一起,營造學生活動氛圍即可,以凸顯課堂的完整性。顯然,這是一個誤區。小組合作的重要載體是課堂,實質是思維的碰撞與升華?;谛〗M合作,教師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深化學生認知,促進師生思維的整體提升。
小組合作的場所不一定是教室,也可以是室外。比如,可分批組織學生到蘇兆征紀念館、林偉民與中國早期工人運動史跡陳列館、楊匏安紀念館、中共小濠沖黨史學習基地參觀學習,聽講解,寫感悟,共同交流。回校后,以課堂為主,適當嵌入珠海紅色文化資源。教學片段展示如下。
【師】同學們,參觀完蘇兆征紀念館后,是否還記得召開后,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
【生】學生思考后,個別回答:“發動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
【師】那么,中國共產黨組織開展工人運動的目的是什么?你們知道哪次工人運動規模最大嗎?
【生】學生加以思索,大多能回答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目的是反帝。蘇兆征參與領導的省港大罷工,時間最久,規模最大。
【師】同學們在參觀時,不知是否留意:省港大罷工后期,蘇兆征、鄧中夏等領導人及時將“反對一切帝國主義”轉變為“單獨對英”的中心策略,提出了“特許證制度”,確定了“凡不是英國貨、英國船及經過香港者,可準其直來廣州”的原則。這符合反帝的要求嗎?你們怎么看?
【生】學生沉默了一會,有些學生認為如果只反英,好像反帝不夠徹底;有些學生認為帝國主義勢力太強大,單獨反英,這是從實際出發。
【師】展示省港大罷工時期《字林西報》記者的報道:“廣州航運業從未聽聞過有這樣的繁榮……平均每日有船三十艘在港口?!备鶕牧险故镜膬热?,說明省港大罷工后期采用的“單獨對英”策略取得了顯著效果。帝國主義勢力強大,反對一切帝國主義不太現實,易引發帝國主義合力反撲,促使剛剛起步且處于劣勢的罷工運動夭折。全面反帝對粵港澳地區的經濟發展及普通民眾的生活也會產生不良影響。從實際情況來看,省港地區受英國壓迫最重,單獨反英是兩地勞工的普遍訴求,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態度,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哲理。
【設計意圖】由實地參觀聯系教材知識,由表面現象引向本質目的,對接珠海紅色文化資源,彰顯蘇兆征在省港罷工中的地位,提出罷工后期應對策略的轉變,引發學生對反帝策略的深思,最后由教師做解讀,該做法同時滲透了歷史核心素養和革命傳統教育。
(三)研發適合學情課程
該課主標題擬為“賡續革命傳統 永葆奮斗精神”,副標題擬為“珠海紅色三杰與第一次國共合作”,架構重新調整,分為“因緣際會——國共合作的契機”“多路并進——國共合作的舉措”“絕境逢生——國共合作的結局”三部分進行。珠海紅色三杰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的舉措之一,即協助國民革命。蘇兆征號召罷工工人支援北伐,參加運輸、衛生等后勤工作,促使北伐迅速出師。整體梳理下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內容非常清晰地展現出來,改變了學生對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單調認知。
采用此種方式,除了前面提及的優勢,還利于推進校本研究,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信念,最終受益者是師生。接下來,類似的課例依然會繼續推進,利用科組教師團隊的力量,繼續研發適合學情的課程,如“楊匏安與馬克思主義傳播”“國共十年對峙初期的蘇兆征”“抗戰時期的鄺任生”“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萬山群島海戰”等,以此推進革命傳統教育與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深度融合。
三、由重視評價到重視反思
(一)逐步改進評價維度
評價維度,即從不同視角觀測教學過程及教研成果。以往的評價維度過于重視應試及其結果,顯得單一,仍需重新審視??茖W的維度應該注重整體與師生的參與??傮w來看,將課堂學習評價與實踐活動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與評價方式多元化等有機結合。革命傳統教育融入歷史核心素養的評價維度,應看教師的方案設計是否合理合情,課堂學習是否有效,實踐活動是否有價值,學生是否主動融入,過程是否條理清晰、環環相扣,參評主體是否多元,評價數據是否客觀,結果是否真實、有效。參照不同維度,將看似凌亂的各個要素、環節進行辯證整合,才足以對教研活動的效果進行合理評判。
(二)整體設計評價體系
傳統評價體系主體基本是同行,教研優劣的主導權幾乎完全被同行或專家操控,這種明顯的缺陷極大地影響了教研的客觀性、公正性。由此看來,科學的評價體系不可草率拼湊、主觀臆斷、任性實施。它應該尊重學情、放眼長遠,盡力做到學生分層、水平分層、注重過程、較長時段、維度多元,注重其完整性、邏輯性、流暢性、可控性??傊?,高中歷史學習的評價應以課程目標為依據,以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整體發展為著眼點,將評價貫穿于歷史學習的整個過程。
(三)階段整合反思成果
毫無疑問,反思是教研完整性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沒有反思,教師的教研難有長足進步。大多教師在現實教學中幾乎以為上完課就等于完成教學任務,準備新課是緊隨其后的事情。久而久之,習以為常,并未發現不妥之處。一些教師僅將反思作為教研結構完整性的最后一步,湊數及應付性質明顯。反思的針對性、深度、改進程度均需認真考慮,反思的階段性成果應融入下一輪研究,滾動前行,以提高評價的有效性及穩定性。與教師一樣,學生也需自我評價與反思,這不僅是構建雙向、活潑、著眼于學生發展評價體系的需要,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態度和對學習負責的精神,讓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舉措。
四、結語
高中校園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看似簡單,實非易事。執行途中稍有不慎,極有可能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綜合來看,開展研究的緣由、形式、效果均是需直接面對且不可繞過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及確保解決過程不偏離主旨,需要教研者時刻將注意力聚焦在教育的根本任務上,即立德樹人。唯有這樣,遇到的問題才會有更加合理的解決路徑。另外,教學設計、課堂實施和學習評價要保持一致性,以促進課堂或教研“教—學—評”的改進。參照珠海紅色文化資源,淬煉革命傳統文化,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融入高中歷史核心素養培育,呈現于高中歷史課堂中,可起到多重效果。比如,學生知道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堅定了愛國、愛家的信念,掌握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等素養,逐漸形成了科學的歷史思維。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身心受到感染,教研方式有所改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目標更加明晰??傊@種模式是對現有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進,也是培育高中歷史核心素養的一種探索,更是對高中師生心靈的一次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