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研學旅行活動來更好地促進高中生地理學科學習,讓學生能夠跳一跳摘桃子,是核心素養下特色化育人的要求所在,也是學生吸收地理文化精髓的根本,因此創建優秀的地理研學環境非常重要。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研學旅行設計的育人背景
結合教育部發布的最新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地理學科所關注的是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地理學科文化素養和地理科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而地理學科中的研學旅行可以非常好地激發學生探索地理知識和感受地理文化的內部動機,因此要結合學科特點更好地設計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就顯得非常有意義。而當前相當一部分高中地理研學設計往往理論脫離實際,缺乏優化措施,下文將結合教學案例來探究這一問題。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研學旅行設計存在的共性問題
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和學術網站關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研學旅行的一些實踐做法,對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中研學旅行設計的一些共性短板做了一個宏觀的梳理。
(一)研學旅行重旅行輕研學
研學旅行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將課堂知識帶向田野的田野式研究行為,科學、嚴格的研學旅行應該至少包括:研學流程、研學目的、研學管理與過程性追蹤與研學的主要內容,最主要的是要有研學旅行的管理組織和教學輔導的組織以及學生領隊組織等,從研學旅行的內容定位上來講,研學有知識的側重點,有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高中地理研學旅行中的突出問題就是缺乏這些研學旅行的主要環節和內容,因此研學旅行后的教育意義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研學旅行設計規劃隨意
一些學校的地理研學旅行往往是幾個帶隊老師、學生去參與研學的過程管理松散,過程性的探究學習過程沒有系統的引導和議題探討,研學旅行變成了自由旅行。眾多高中地理研學旅行的設計考慮不夠嚴密,是缺乏系統設計與評價管理造成的。這一點應該作為后續地理學科研學旅行教學設計重點改進與優化的核心部分。
(三)研學旅行成果梳理缺失
研學旅行是在旅行與親近地理自然風貌中來內化課堂學習的地理知識和彌補地理課堂教學中缺失的知識,換而言之,研學旅行是利用田野式的研學行為來系統開闊學習者的地理視野。因此,在地理研學之后迫切需要教師結合地理研學中梳理的知識點和研學中師生解決問題后的新發現,最后以特色化成果的形式在整個年級或者整個校園中分享,但是很多研學旅行之后的成果梳理往往是草率的。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研學旅行設計策略的改進策略構建
針對上文所論述的當前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開展研學旅行的一些共性問題,下面將有的放矢地構建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基于科學規劃,優化高中地理學科研學旅行的實踐教學
要讓高中地理學科的研學旅行可以凸顯其學做結合的優勢,可以基于科學規劃來優化高中地理學科研學旅行的實踐行為,具體的做法是:高中地理學科老師要圍繞本次研學旅行的地理議題設計好研學旅行的路線,每一個旅行點需要完成的研學任務,研學任務的過程性要求和記錄人員、發言人員和研學成果總結的負責人等都需要做提前的規劃。規劃好以后老師還需要根據研學的內容來綜合設計研學旅行的動態課程(電子形式),還有對應的研學旅行中學生學習探究的任務和對應的考核評價等。一旦這些落到實處就可以非常好地改進研學旅行的實踐效能。
(二)基于精準育人,提升高中地理學科研學旅行的規劃效能
高中地理學科的研學旅行育人任務非常明晰:就是要將地理課堂學習的知識搬到野外,將大自然地理風貌的魅力與學生對地理的遐想融合起來,但是地理研學旅行對動態教學和動態探究地理知識的過程要求很高,因此地理老師團隊或者教研組要充分站在精準育人的要求上來科學規劃高中地理研學旅行的前(研學規模、研學工具和研學規劃)、中(動態教學與問題探究)和后(研學反思和研學成果凝練),從而讓地理的研學旅行成為動態性的完美課堂,從而提升效能。
(三)基于精品分享,提升高中地理學科研學旅行的成果產出
需要基于研學旅行的精品分享過程,最大化地在高中生完成地理研學旅行后,從學生群體中收集研學成果和教師研學成果,如果將這些成果巧妙集合在一起,以匯報或者研學報告的形式分享給全年級師生,就可以讓研學的成果產出有影響,也利于今后的研學發展。
四、結語
針對當前高中地理學習研學旅行中普遍存在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構建了三個方面的案例性策略,這些策略從宏觀到微觀系統講述了改進高中地理研學旅行的做法,從而實現了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雪瑩.試論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研學旅行課程設計[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5):30-38.
[2]陳海彬.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問題和對策[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6):90-98.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高中地理教學中研學旅行設計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17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凌,女,甘肅白銀人,一級教師,就職于甘肅省白銀市第九中學,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