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蕊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高中生涯規劃教育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學科教學成為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主平臺,可以說每一個學科教學都為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打開了一扇窗。高中生物學教學也承擔著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學科知識教育,增強學生的人生規劃意識,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引導學生調整階段學習目標,實現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科教學的融合,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發掘教材資源,做好生涯教育規劃
課堂教學是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的最好陣地,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落實好生涯規劃教育目標。這就要求高中生物學教師在備課時,充分發掘教材內容中所包含的生涯規劃的有效信息,引導并幫助學生做好生涯發展規劃。新版教材中設計了許多可供師生借鑒的生涯規劃教育素材,教師一定要有一雙發現“素材”的眼睛,真正將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科教學做好融合。
比如,教材中設計了“與生物學有關的職業”一欄,在這個欄目里重點介紹了一個“病理科醫師”必備的職業素養,教學中教師可借助這一板塊內容,引導學生去充分地了解“病理科醫師”這一職業,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意識,讓學生對醫師這個職業提早形成心理認知。又如教材中的欄目“生物科學史話”中,詳細介紹了“人類對通道蛋白的探索歷程”,欄目材料豐富,內容包含信息很大,通過學習讓學生充分了解,幾代科學家勇于探索生命科學奧秘的艱辛歷程,而這種探索精神正是作為一名科學家必備的素養,學生通過學習從心理樹立獻身生命科學的遠大抱負。再如,教材中設計的“生物科技進展”這一欄,主要針對當前生命科學發展最前沿做了全面介紹,其中素材中有“克隆”的事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科學的前瞻性,給自己樹立奮斗的目標。引導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不要僅僅把生物作為考試的學科去對待,讓其成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二、多方聯動創新生涯規劃教育的方式
生涯教育不僅表現在課堂教學中,還要走出教室,到廣闊的天地去尋求實現的途徑。因此,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學校、家庭、企業之間形成聯動機制,形成生涯規劃教育的合力,調動各種有用的教育資源,實現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生物學教師可組織學生成立生物興趣小組,例如開設“生物實驗園”,通過植物種植,獲取一定的生物組織培養知識,對生物進行分類,制作生物標本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認知。
同時,學生也可走出校園,到高校校園中參觀了解生物學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如到“遺傳學生物實驗基地”,觀察基因的編組構建過程,到“腫瘤實驗室”通過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的癌變過程,了解相關的病理學知識。還可以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創建具有學校特色的“生物職業體驗基地”,讓學生通過和企業員工的訪談,進行職業體驗,增強生涯規劃教育的真實性,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職業認同感,讓生涯規劃教育和社會建立聯結,實現無縫銜接。
此外,教師要發掘有用的家庭教育資源,設計課后作業,讓學生模擬場景,對家長的職業進行訪談,增進家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學生與家長的溝通中,感受職業的經歷與心得體驗。教師還可以邀請從事生物行業的家長到學校做講座,讓他們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職業經歷感受以及職業的動態發展。
三、轉變教學觀念,提高生涯規劃教育的認識
學校在學生生涯規劃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引導生物學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學習新課標理念,不要把學科教學簡單等同于考試教育,學校要引導生物學教師學習先進的生涯規劃教育理論,在日常的生物學學科教學中積極滲透生涯規劃教育,讓生涯規劃教育扎根于課堂教學中。新課標明確提出:“生物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相融合,通過介紹相關的職業現狀和學科發展趨勢,培養學生的未來從業意識,指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尤其在新高考背景下,學生面臨著“選科”學習,一線生物教師要一定肩負起生涯規劃教育的使命,通過提高自身專業修養,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對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教育。
總之,高中生物學教學是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的主陣地,作為一線生物教師,一定要提高認識,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實現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科教學的進一步融合,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馮瑤瓊.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涯教育的策略研究[J].生物學教學,2017(7).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省級課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校本課程開發”(GS[2019]GHB185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