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迪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屬典型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光熱資源豐富。近年來,巴州結合產業實際,緊緊圍繞“穩糧、優棉、促畜、強果、興特色”的思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在加快推進實施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的新時代新要求下,巴州以高素質農民培育為抓手,圍繞主責主業,大力開展農民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養和文化素養,增強農業發展后勁,提高生產效益,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農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積極開展調查摸底為培訓“把好脈”
培訓的主體是農民,要體現農民的意愿,符合產業發展。巴州在每年開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前,組織農業技術人員、鄉村干部,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入戶走訪等形式,對培訓內容進行問卷調查,及時與人社、婦聯、殘聯、林業、畜牧等部門溝通,了解涉培訓情況,減少重復培訓。對摸底數據進行分析,根據農民的意愿確定培訓主題,積極組織專家圍繞主題設計具體的培訓課程。巴州先后舉辦了畜牧養殖、電子商務、特色林果、蘑菇種植、兔子養殖等培訓班,摸底調查增強了培訓針對性,農民“下單”,農廣校“接單”,開展“訂單式”培訓。每期培訓班結束后,及時安排農技人員、農廣校教師、基層鄉村干部,對學員進行跟蹤走訪,了解學員生產中遇到的難題。
二、精心安排課程講好“致富經”
根據課程安排,選派授課教師,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央治疆方略、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三農文件解讀等內容作為開班第一課,協調黨校教師授課,確保公共課應上盡上。安排種植、養殖等方面的專家授課,提高授課內容的針對性。在確定授課教師后,由班主任對課件進行初步審核,州、縣市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再審核。授課期間,要求班主任全程監督參與聽課。對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的班次,安排雙語教師,對學員的疑問、知識難點進行個別輔導,力求所有學員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三、打造實訓和參觀考察“樣板田”
根據各縣市產業發展實際和學員的建議,選擇實訓地點和參觀考察地點。巴州統籌考慮,在焉耆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尉犁縣、輪臺縣等地選擇種養大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民田間學校,組織學員實訓和參觀考察,開闊學員眼界,提高學員對發展特色產業的信心。結合自治州開展的種業振興行動,引導學員參與小麥、玉米、棉花、孜然新品種種植,單產提高10%以上。“孜然大王”呂兆春,積極推進種植、收購、加工、制種,成為孜然新品種的推動者、行業生產銷售的龍頭,服務面積6萬多畝,涉及十幾個縣市,實訓中注重用身邊典型案例教育學員,增強學習和實訓效果。面對瞬息萬變、競爭日趨激烈的農產品市場,農牧民大膽探索新業態,對培訓內容提出了新要求。對此巴州積極組織部分學員到昌吉、吐魯番等地考察,推薦部分優秀學員參加中央農廣校舉辦的論壇和培訓,開闊視野,激發發展潛力。★
(作者單位:新疆農廣校巴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