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
當一位老師走進一個有幾十名學生的教室,開始一節課的講授,她首先考慮的肯定是班級整體秩序的維持,以及如何順利實施教學計劃,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更能成為一節課圓滿的標準,它容易被識別,在講求效率、有嚴密課程規劃的現代課堂,這是讓一名老師在下課鈴聲響起時感到心安的必要條件。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當教師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學生的收獲和感受具體如何呢?
成熟型的教師或者專家型的教師,其區別于新手教師的一個重要特質就是對學生個體的關注。教師需要在實施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分出神來洞察學生的狀態,回應學生的需求;要在一個幾十人的集體當中,讓學生感到自己很重要,老師在乎他。在一個集體環境,對個體的關注是教師的一門重要功課。下面分享我與我的學生的二三事,以期給廣大教師同仁帶來啟發。
我們班的Honey真是個無可挑剔的學生,她安靜,專注,情緒穩定,簡直像一汪平靜的湖水,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是如此。我常常驚訝于一個孩子能如此自持。具體說來,不管班級整體氛圍如何,她永遠把小手放在桌面,端端正正地坐好。她不是經常舉手發言,自然也不爭搶發言機會。因為有好多學生需要隨時提醒,隨時鼓勵,隨時回應,有的時候我會忘記她的存在,當我突然想起Honey 好像還沒回答過問題或者想確認一下她沒聲響的時候是不是在聽課,我就會提問她一下。她的答案每次都對,沒有遲疑的回答也證明她一直在聽和思考。但是對我來說也有個難題,這個孩子太無波瀾,我不知道我能給她什么,她也似乎不需要我的鼓勵就已經有持之以恒的好習慣,不需要我額外指導就已經學會了所有知識技能。因此,當我定期盤點自己對班級每名學生的個別關注的時候,常常發現自己忽略了她!這讓我有些不安。因為有些學生淘氣,我自然會對他特別關注,還有些學生需要我持續進行積極回應,才能維持學習動機。我想,他們更容易知道自己很重要,但如何讓Honey 知道她對我很重要,對課堂很重要呢?
這天上課,當我讓學生根據屏幕上的PPT內容完成一項學習任務的時候,我發現講桌上的一摞作業可能擋住Honey視線了,因為她脖子伸得可長了。我以最迅捷的動作將作業本挪開,并且有點兒緊張地問她:“是不是擋住你了?”她笑著搖頭,輕聲說:“沒事。”我說:“那可不行!我們Honey必須得看見,下次有這種情況一定要告訴老師一聲!”她笑了,有點兒不好意思地點了一下頭,但是當她再抬頭看向我的時候,我看到她眼神里有不一樣的神采。她比往常高興了,很微妙,但到底是孩子,我能確認。其實這件事對她有什么意義呢?沒有這件事,她可能也會一直是名優秀學生,但是我不希望一名學生因為自己乖巧懂事而變透明,一定要讓她知道老師心里有她,她有特別的位置,能提高一點兒孩子的幸福感也是非常值得的。或許也能成為她疲憊時候的一個慰藉,我想,沒有哪個小孩不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在乎吧。
我們班還有一個Frank,想到他我就想笑。他又胖肉又緊實,我一看見他臉蛋上鼓起的兩團肉就很想掐一下,但我都忍住了,因為這個動作的意義除了我會喜歡,就沒有其他了。他挺頑皮的,有點兒愛偷懶;家長比較嚴格,規矩也比較多。據說他在家里更是個混不吝,特別氣人。我也親身感受過。有一次課堂提問,他就站在那兒,石化了一樣,連表情都凝固住,一個字不說,我怎么啟發也不說,特別不配合。為了節省時間,我真的應該馬上叫起另一個正焦急地舉手等著回答問題的孩子,但我認為對一個站起來不回答問題的同學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其他同學對類似情況的判斷,老師這時候的反應就是他們自己將要面臨的對待方式。我不希望學生們認為:老師就是希望她提的問題我馬上能答出來,如果答不出來她就會換別人,她想要的就是一個正確的答案,她并不關心我到底怎么了;正確的答案重要,我們沒那么重要。于是,我平復了兩秒鐘,盡可能用真誠和關切的語氣說:“Frank,你看著我。你為什么答不出來?你是知道老師的,我從來不會因為你答錯問題就批評你,你只要肯嘗試,我就能知道你哪里不會讀、不理解,我就能教你、幫你了。你這樣不說話,我根本都不知道你的困難在哪里。而且Frank,有時候我一提問,你就顯得特別緊張,完全不能思考了一樣,好像全身心都在準備迎接我的批評,一點兒都分不出力氣來思考問題了。你是覺得老師一定會不滿意你的回答嗎?你知道我不會!”我一邊說一邊走近他,我想看看他的答案到底怎么寫的。我一看,哦,天吶!他的小卷壓根沒寫!學生們都笑了,還有人說,老師說這么多都白說了,原來他“石化”是因為他沒完成作業……
然而,改變就發生在下一節課。當我再次提問他的時候,他聲音從未有過地洪亮,語調也不懶洋洋的了,特別積極配合,站起來馬上開始回答,一點兒也不延遲。我又提問了兩次,每次都一樣好。我真開心呀!我用微笑表達我的心情,我用欣賞的目光看著他。他的表情竟然還多了幾分嚴肅,配合著他的胖臉蛋兒,我真的很想笑!我當然不會以為從此就萬事大吉,教育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我知道,他將來的某一個時間,或者就是下節課,狀態可能又會不對了,可是沒關系,如果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情感已經建立,溝通的渠道沒有被關閉,遇到問題再努力解決就是了。Frank 和全班同學都知道了,老師是關心他們的感受的,是想盡力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嘗試的,這就是教育的成果。而成長是一個復雜曲折甚至可能迂回的過程,教育的成果也可能無法即時觀測到,會在遙遠的未來無人發覺地呈現出來,教師工作的意義部分就在于為不確定性做最大的努力。
我常常思考:學生永遠是教師教學的目的,而不是手段,所以學生更重要,而不是準確的答案更重要,好的學業表現更重要。不是說他們達成學習目標就一切都好了,還要顧及他們的心理體驗和感受。教師也不能因為他們學不會就批評和責備,要嘗試去理解和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到教師是跟他們站在一個方向的人,給予簡單的否定當然比給予支持要容易,但課堂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一名教師總是把問題歸因到學生身上,那他自己的職責盡到了嗎?他要求學生努力的時候,自己足夠努力嗎?或許沒有人能如此質問在課堂上掌握話語權的教師,但是教師要常常省思自問。
學生相對而言是課堂中的弱勢方,讓他們覺得自己重要,是提高其自尊心、保持其學習動力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在此跟大家分享,更多的是記錄下來以自勉。
(130117 吉林省長春市東師中信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