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兆陽
自從2017年后,很多初中學校都選擇統編語文教材來進行語文教學活動。教材中明確地提出了應該做好寫作教學活動,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培養,將教學目標設定為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保證其寫作能力達到要求,提升其文學水平。初中語文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閱讀能力的關鍵,也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初中語文教學要重視基礎能力的培養,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來真正提升語文素養。作文能夠表達人的思想和情感,提高人文素養,也會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分析寫作效果不好的原因,總結相應的對策,為今后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一、初中語文統編版教材中作文教學的難點
(一)學生興趣不足
學生的作文學習難度比較高,學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學習,每次給學生安排寫作任務,學生都會消耗掉比較多的時間,完成的過程也比較艱難,流暢性比較差,所以導致其存在畏難情緒。有些學生在寫作中會存在湊字數的情況,長期以往會導致其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興趣不足是造成學生語文表達能力較差的主要原因,因為作文技巧與表達內容方面的不足,使學生在作文訓練中不具備足夠的信心,這樣就會出現畏難情緒。學生在學習作文的過程中沒有輕松愉快的感受,很多都是為了應試而學習,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變得討厭作文。
(二)無法有效地關注到個體需求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依然是以班級授課為主要方式,所以并不能有效地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需求,特別是有些學生不會積極反饋學習問題,也不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就不會關注這些學生,針對性比較差。同時,因為語文教學采用的是大班教學方式,學生人數比較多,教師沒辦法全面關注全部學生,教學時間和精力都不足。如果學生不會主動尋求教師的指導,教師就不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會有效干預學生的學習,導致教學內容難以順利進行。教師不了解各個學生的情況,就會使教學內容無法針對學生具體情況來進行,教學效果很差。
(三)教學方法陳舊
為了能夠滿足教學進度的要求,很多教師都會選擇一些學習方法來指導作文學習,創新性比較差。這種教學方式的主要特點就是以保證教學進度為主要任務,為了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教師的教學壓力比較大。這種教學問題比較明顯,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差,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上,這種方式學生很難有學習的積極性,會失去學習的熱情,必然導致學習的效果比較差,甚至有些學生為了應付教師而學習,寫作能力越來越差。
二、統編版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指導方法
(一)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
作文教學實踐中,充分地重視學生的興趣與理解能力。要保證作文表達更加生活化,讓學生從生活中選取相應的素材,能夠重視生活的提煉。要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學習生活細節與體驗,可以提升語文的積累能力。
目前的文字信息量巨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內容進行閱讀,即使是手機短信閱讀,也能夠獲取相應的信息。要重視學生知識面的拓展,鼓勵學生多方面閱讀,能夠更好地利用多種網絡資源,實現思維的拓展。閱讀推薦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好地開拓多渠道教學,而不僅僅是從書籍中進行。通過渠道平臺與書單的推薦,讓學生和家長能夠落實各項教學活動。針對學生中大范圍普及使用智能手機的情況,要引導學生利用手機開展學習,盡量地閱讀網絡上優質的文章。可以讓學生看一些趣味評論,有助于拓展思維。即使學生喜歡看娛樂節目,也可以引導學生對于網絡現象進行評論,能夠實現多角度思維的訓練,寫作也不會僅限于某一個角度。這種與生活聯系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提升其思維能力,讓學生的寫作更加順利。
(二)注重分層教學
作文教學實踐中,要適時地開展分層教學。要對不同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語文水平進行全面評估,然后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管理。日常教學可以利用作文批注關注學生的情況,然后利用批語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糾正。同時,課堂上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多用語言表現自己,教師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生的想法,了解實際情況,以便于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并提升教學能力。分層教學要結合不同學生的作文能力、習慣、弱點與優勢來實施,要設置不同的作文學習規范、技巧等,多渠道獲取作文學習資源,保證個性化、差異化的教學。對于不同能力的學生要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加愿意參與到作文學習中。
(三)學會提取課文中蘊含的素材
初中語文課本內有很多文質兼美的范文,在學習這些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將文章主旨作為學習素材來使用,甚至將其作為今后作品創作的基礎。通過遷移理論的影響,能夠實現知識的正確遷移,將課堂學習的相關內容應用到寫作中。比如針對統編版七年級的《臺階》這篇文章,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體會和理解父親為了理想而不知疲倦的心情,將父親形象的塑造作為教學的切入點,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文本內容,同時也能夠理解社會現實。在教學中要重視自身的合理定位,不能過度地追求與自己不相符的生活方式。《臺階》這篇文章中所描寫的“父親”消耗自己大半輩子的精力筑造了一座高臺階的房子,在這個理想之下,父親獲得了滿足感,卻能夠看到一種尷尬的情感。學生在開展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從生活方面展開人生的思考,將閱讀視為今后文章創作的源泉,也能夠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文章主要是以“臺階”為中心來描寫,所有中心思想都通過“臺階”來表達。這一中心之下,作者對主體工程略寫,對造臺階詳細描寫,學生可以把這一寫作技巧應用到自己寫作中。此外,文章中重點描寫的是“父親”的故事,學生可以將其進行變換,并應用到文章中,以此掌握敘事寫作的手法。
(四)采用“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方式之下,教師會將寫作與閱讀分開來進行教學,而這兩者是存在非常緊密的關系的。在素質教育引領之下,課程教學改革已經非常明確地確定了“以讀促寫”的理念,確定了閱讀與寫作之間所存在的關系。因此,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積極地落實各項“以讀促寫”的措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能夠重視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大量的經驗,并且可以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特別是一些優秀文學作品的閱讀,學生要重視寫作技巧的領悟和應用,理解文章的結構、思路以及內涵,進而將其轉化成為自己的知識。比如在《背影》的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從細節出發逐步地表達更深層次的感受,能夠尋求文本的深層內涵。比如“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這一句子中,作者從服裝的顏色來描寫了父親的背影,“黑”“深青”這些顏色暗沉,映射出父親形象的一種孤寂沒落;“蹣跚地走到鐵道邊”這一句子描寫了父親的走路姿勢,反映出父親背影的一種老態;“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等句子則從攀爬的動作描寫了父親動作的艱難和緩慢,字里行間滲透著“我”對“父親”的心疼和“父親”對“我”的愛。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真情實感,促進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使其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也能夠在自己的寫作中利用這一手法,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五)教學中對比法的滲透與應用
在寫作學習階段,教師應該重視引導學生采用對比法觀察文章。這種對比法就是能夠突出雙方的特點,然后進行區分使用。魯迅在寫作中最擅長使用對比法進行創作,如統編版教材選用的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等文章,都應用了對比法來表達。百草園的趣味和三味書屋的枯燥對比,都市枯燥乏味的大戲和鄉村埠頭妙趣橫生的社戲的對比等等,通過多種對比來表現出文章的主旨,讓學生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情感體驗也會更好,能夠受到啟發,對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有著較好的效果。再比如《濟南的冬天》也應用了對比法進行寫作。作者將北平、倫敦以及熱帶地區中的冬日氣候和濟南冬日進行對比,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通過對比發現其中的區別,然后更好地了解濟南冬日的特點。這種寫作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和觀察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認識到不同情境的區別,并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點。如果學生掌握了表達事物不同特點的技巧,就能夠更好地提升寫作能力和水平,也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重視在教學實踐中的優化和創新,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同時讓學生掌握更加有效的閱讀與寫作技巧,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水平,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130426 吉林省榆樹市新立鎮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