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芹

摘要:目的 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名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使用傳統護理方法,實驗組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對比兩組的血糖漏掉檢測概率、母親嬰兒分開概率、剖腹產概率和新生兒并發癥。結果 實驗組血糖漏測概率、母嬰分離概率和剖宮產概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胎兒都順利出生。兩組胎兒窘迫和新生兒低血糖發生概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實驗組早產兒、新生兒窒息和巨大兒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綜合護理方法可以很好的減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血糖漏掉檢測概率,提升血糖檢測順從性,減少剖腹產概率和母嬰分開概率,降低新生兒出現并發癥的概率,改善妊娠結果,減少經濟壓力,提升孕婦的滿意度。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綜合護理;效果;妊娠結果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懷孕之前血糖正常,懷孕后才出現的糖尿病[1]。伴隨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對孕婦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致病機制是胰島素相對或者絕對不足造成的糖、脂肪、水和蛋白質等代謝失衡,主要表現為血糖升高。孕婦的高血糖會造成胎兒的血糖濃度偏高,胎兒血糖偏高會造成胎兒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造成胎兒代謝過快,進而生長發育過快,容易出現巨大兒。同時會使身體需要更多的氧氣,從而造成胎兒出現缺氧的情況。
血糖檢測是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的重要舉措。種種原因導致孕婦檢測血糖的順從性不太好。本研究選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名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的應用效果。詳細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名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對照組第一次懷孕的產婦43名,非第一次懷孕的產婦57名,懷孕伴隨子宮疤痕的產婦65名;懷孕時間29+1~41+5周,懷孕時間均值是(38±3.6)周;產婦年齡范圍在22~43歲,年齡均值是(31±4.8)歲;體重指標(BMI)18.9~35.7 kg/m2,體重均值是(22.4±4.6)kg/m2。實驗組第一次懷孕的產婦46名,非第一次懷孕的產婦54名,懷孕伴隨子宮疤痕的產婦63名;懷孕時間29~41+4周,懷孕時間均值是(37±2.7)周;產婦年齡范圍在24~41歲,年齡均值是(32±3.9)歲;體重指標(BMI)18.7~34.8 kg/m2,體重均值是(23.2±4.2)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宮內單胎;②懷孕時間長于29周;③在本院建檔并且按時進行產檢的孕婦;④經過臨床檢查確診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⑤不存在代謝性疾病,并且沒有嚴重的并發癥和合并癥的患者;⑥所有孕婦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懷孕之前就存在糖尿病的患者;②多胎妊娠的孕婦;③存在嚴重的懷孕合并癥、并發癥的患者。
1.2 方法
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使用血糖檢測儀器進行血糖檢測,按照醫囑每天對孕婦進行5~8次血糖檢測,寫進血糖記錄表中。血糖儀器每個月由專業人員進行修檢。
對照組患者實行健康宣傳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飲食指導、運動指導來控制血糖,以口頭解釋為主要方式,監督孕婦實時檢測血糖。結合孕婦的重量算出每天需要的熱量,吃適量的碳水、脂肪和蛋白質,多食用豆制品、粗糧、新鮮瓜果蔬菜等。血糖基本穩定的孕婦可以吃適量的水果,吃含糖量比較低的水果,盡量在兩餐之間或者臨睡之前吃。適量的運動可幫助患者控制體重,提升胰島素的敏感度,改善血糖和血脂的代謝,提升身體對葡萄糖的使用率,從而降低血糖[4]。每天進行30min的運動,最好選在飯后半小時進行,中途可以休息,運動之前和運動后以及中途要注意喝水,實時檢測血糖,以防出現血糖低的情況。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的前提下實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方法,詳細內容如下:
(1)加強專業培訓
把妊娠期糖尿病的有關知識列入培訓內容,安排護士進行學習并考核,提高其專業能力。
(2)工作流程標準化
經過科室人員的一致協商,最后制定出檢測血糖的過程:住院后先進行健康宣傳教育→經過檢測血糖、醫生囑咐→再一次進行健康宣傳教育,在治療本上進行轉抄,掛標識牌→護士詢問患者吃飯時間,按時檢測血糖→檢測血糖→進行記錄→再次進行囑咐,按照吃飯時間及時檢測血糖并進行記錄→醫生通知暫停檢測血糖→告訴孕婦,拿回標識牌,在治療本上刪掉記錄并進行交接。標準制定后供科室內人員一起學習,以免護士大意造成漏掉檢測。
(3)改進宣傳教育方法
護士的宣傳教育內容應該突出重點,從以下幾點著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傳教育。①解釋孕婦檢測血糖和胎兒的密切關系。講述妊娠期糖尿病可能會對胎兒和新生兒產生的影響,著重解釋孕婦的血糖偏高對胎兒造成的影響。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低血糖的可能性變大,需要轉移到新生兒科進行診治,造成母親和嬰兒分開,同時還會加大經濟壓力。按時檢測血糖,結合血糖情況對飲食進行調整,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藥物進行治療,使血糖更加穩定,降低母嬰分開的概率,減少經濟壓力。②著重解釋按時檢測血糖的重要意義。醫生開出檢測血糖的囑咐以后,護士要抄在診療本上以便交接,給孕婦講解此種疾病的有關知識,講述需要檢測的血糖次數、檢測時間和對其的飲食進行指導,并給每位孕婦發一本糖尿病患者飲食指導書和檢測血糖的時間提示單,以便更好地提醒孕婦。著重解釋漏掉一次血糖檢測會造成醫生不能了解整天的血糖情況,最后會使檢測時間延長、患者的痛苦增加、病情出現延誤治療。③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安排到同一個病房,并且安排血糖控制較好,治療順從性高的孕婦進行配合講解重點內容。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傳教育,囑咐家屬給予孕婦心里安慰,減少給其帶來的負面影響。④對孕婦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測。對孕婦的想法進行及時了解,給予其信心和鼓勵,結合孕婦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⑤制作資料架、彩色健康教育資料圖繪,圖文結合,吸引孕婦自主閱讀疾病的有關知識,提高認知,促使行為發生改變。⑥對檢測血糖順從性不太好的孕婦,護士不但要強化宣傳教育,積極和醫生交流,使醫生加入干預組織,采用不同的方法強化對孕婦及家屬的干預,提升干預成效。
(4)嚴格交接班
護士詢問孕婦吃飯時間并按時檢測血糖,如果交班的時候還沒有檢測血糖,就要給接班者講清楚檢測時間。把檢測血糖的結果記錄清楚,接班者如果發現上一班沒有記錄,應該立即詢問當班的護士和孕婦,以免檢測后忘記記錄。孕婦交產房的時候,也要與產房護士做好交接。
1.3 觀察指標
①血糖漏測率。孕婦忘記檢測血糖1次及以上的就標注為漏測病例,漏測例數占同一時間全部檢測血糖病例的占比,就是血糖漏測率。②妊娠期糖尿病母嬰分開概率。出生以后轉移到新生兒科進行診治,導致母親與嬰兒分開就是母嬰分離,妊娠期糖尿病母親嬰兒轉移例數占同一時間母親嬰兒的總例數就是母嬰分離率。③妊娠期糖尿病剖宮產率。患者剖宮產例數所占總生產例數的比例。④胎兒窘迫發生率。胎兒窘迫發生例數與組中總人數的比例。⑤早產兒發生率。早產兒例數與組中活產兒例數的比例。⑥巨大兒發生率。巨大兒例數與組中活產兒例數的比例。⑦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發生新生兒窒息例數與組中活產兒例數的比例。⑧新生兒低血糖發生率。發生新生兒低血糖例數與組中活產兒例數的比例。⑨妊娠期糖尿病產婦滿意度調查。護理以后分別在兩組使用同一調查表進行滿意度調查,對比兩組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糖漏測概率、母嬰分離概率、剖宮產概率對比
實驗組血糖漏測概率、母嬰分離概率和剖宮產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圍生期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概率對比
兩組胎兒都順利的出生。兩組胎兒窘迫和新生兒低血糖發生概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實驗組早產兒、新生兒窒息和巨大兒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
兩組患者出院之前使用同一調查表對滿意度進行調查,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92.9%高于對照組的83.6%,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本研究采用綜合干預方法,孕婦血糖控制良好,提升孕婦檢測血糖的順從性,確保母親的安全,并且可以改善妊娠結果,減少剖腹產的概率、母親和嬰兒分開的概率,使早產兒、新生兒窒息、巨大兒的發生概率都有所下降,取得了較好的干預效果。然而胎兒窘迫發生率、新生兒低血糖額發生概率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可能和疾病有關,采用綜合護理方法也不能改善疾病的發展。想要提升孕婦血糖檢測的順從性,需要孕婦很好的配合醫院工作,才能使更多孕婦受益。
總而言之,綜合護理方法可以很好的減少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血糖漏掉檢測概率,提升血糖檢測順從性,減少剖腹產概率和母嬰分開概率,降低新生兒出現并發癥的概率,改善妊娠結果,減少了經濟壓力,提升孕婦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陸亞琴.圍產期綜合護理合并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心理醫生,2019,025(005):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