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金玲



摘要:目的 觀察對腦梗死疾病引起的失眠患者采用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科治療的腦梗死失眠患者41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成中醫護理組(21例)與傳統護理組(20例)。其中,中醫護理組采用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護理,傳統護理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比兩組睡眠情況。結果 中醫護理組效果優于傳統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梗死疾病引起的失眠患者采用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治療效果優良,可推廣。
關鍵詞:腦梗死;耳穴埋籽;失眠;耳尖放血
失眠在西醫臨床上認為是一種神經性疾病,而在中醫把失眠歸為不寐范圍。中醫認為,患者長期處于失眠狀態,會引起身體功能性紊亂,最終引發多種疾病,影響身體健康。腦梗死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導致身體陰陽失去平衡,睡眠質量下降,進而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使得腦梗死預后不佳,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因此,臨床上治療腦梗死時,還需要解決患者的失眠問題,以提高生活質量。臨床發現,常規護理很難從根源上解決患者的失眠問題,治療效果不高。從知網中關鍵詞檢索分析獲得,為解決腦梗死患者伴發的失眠問題,可以使用中醫的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治療。耳穴埋籽治療屬于中醫穴位治療模式,通過穴位刺激來調理身體平衡,達到治愈失眠的目的;耳尖放血治療也是我國中醫治療的一大特色,在中醫臨床上又叫刺絡放血療法,即應用工具刺破人體的俞穴,或者是病灶、病理反射區等,以此來通經活絡,幫助患者調理身體,達到治療疾病目的。采用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治療腦梗死患者的失眠,理論上有可行性,但還需要對治療效果做進一步研究,總結分析數據,以此來為臨床指導服務,提高治療效果[1]。基于此,本研究對腦梗死疾病引起的失眠患者采用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治療,并觀察其效果。
1一般資料與方法
選擇我科治療的腦梗死失眠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且分成中醫護理組與傳統護理組。納入標準:(1)采用CT或者是核磁共振診斷為腦梗死;符合《神經病學》中關于失眠診斷標準[2~3]。(2)患者采用自愿原則進行選取入組,并簽訂《知情同意書》;(3)新沂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本次研究內容。排除標準:孕婦,以及有精神疾病、重大器官缺陷患者。
中醫護理組編入21例腦梗死失眠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失眠病程在1月~6月,平均2.81±0.82月;年齡在34~84歲,平均69.50±7.35歲。傳統護理組編入20例腦梗死失眠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失眠病程在1月~6月,平均2.73±0.81月;年齡在46~86歲,平均68.50±7.42歲。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傳統護理組
傳統護理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給藥、肢體功能恢復、飲食調理等護理內容。
1.2.2 中醫護理組
中醫護理組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行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護理。該種護理方法有以下內容:(1)耳尖放血治療。選擇患者耳尖穴,以單側治療。先按摩單側放血耳耳廓,使其處于充血狀態,在對放血部位消毒后,用采血針刺破耳尖穴。操作時需要迅速,刺深度控制在1~2mm,放血為3~5滴,最后使用棉簽按壓止血。(2)耳穴埋籽治療。采用單側耳治療模式,埋籽時選擇垂前、交感、皮質下、心、神門為主穴;選擇完后,需根據中醫辯證思維,針對性選擇穴位治療。患者臨床癥狀為肝郁氣滯型時,可以增加肝穴治療;患者臨床癥狀為心虛膽怯型時,增加膽穴和肝穴治療;患者臨床癥狀為心脾兩虛型時,加脾穴治療;患者臨床癥狀為胃失和降型時,增加脾穴和胃穴治療;患者心腎不交型時,加腎穴治療。以上穴位治療過程中,患者每天按壓3~5次,每次以有酸脹感為宜。一個療程結束后,下一療程換另一側耳。以上治療每7d為1個療程,總共2療程。
1.3 觀察指標
1.3.1 治療滿意度
治療滿意度采用我科主觀滿意度調查量表,是否滿意以患者評價為標準。
1.3.2 治療有效率
治療有效率采用三級評價指標,分別是治愈、好轉和無效。治愈患者為每晚失眠時間在6h以上者;好轉患者為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無效患者為沒有達到以上標準者。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數×100%[4]。
1.3.3 睡眠治療
睡眠質量采用PSQI量表評價,該量表設置7個評價維度,總分21分,分值高患者睡眠質量差[5]。
1.3.4 中醫證候積分
腦梗死失眠中醫證候積分根據中醫證候積分改變而來,本次總共設置5個評價指標,分別是睡眠時間、入睡時間、有效睡眠、睡眠輕、焦慮。每個指標設置4級評價:0分為無,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
1.3.5 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該量表設置9個評價維度,每個維度設置100分,總分除以9獲得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1.3.6 焦慮
焦慮采用SAS量表,該量表以50分為界限,50分以上為有焦慮癥,50分以下為健康心理。
1.4 統計學
SPSS 24.0數據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滿意度和有效率情況
中醫護理組和傳統護理組滿意率、有效率比較,中醫護理組是90.47%、95.23%,傳統護理組是60.00%、70.00%,結果有差異,見表1。
2.2 兩組睡眠質量情況
中醫護理組和傳統護理組治療前PSQI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t=0.115,P=0.909),見表2。中醫護理組和傳統護理組治療后PSQI評分比較,中醫護理組是(8.33±0.64)分,傳統護理組是(12.72±0.54)分,(t=3.342,P=0.037),結果有差異,見表3。
2.3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情況
中醫護理組和傳統護理組治療后腦梗死失眠中醫證候積分比較,中醫護理組是(3.20±0.47)分,傳統護理組是(6.33±0.89)分,(t=3.778,P=0.033),結果有差異,見表4。
2.4 兩組生活質量情況
中醫護理組和傳統護理組治療后SF-36評分比較,中醫護理組是(78.34±8.29)分,傳統護理組是(65.03±7.19)分,(t=4.782,P=0.023),結果有差異,見表5。
2.5 兩組焦慮情況
中醫護理組和傳統護理組治療后SAS評分比較,中醫護理組是(29.11±3.72)分,傳統護理組是(40.05±5.10)分,(t=4.613,P=0.024),結果有差異。見表6。
3討論
腦梗死失眠患者治療過程中,可以使用中醫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治療模式,能夠獲得效果原因在于耳部有身體較為密集的穴位,通過刺激這些穴位,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腦梗死失眠患者采用中醫耳穴埋籽結合耳尖放血治療過程中,刺激交感穴可以實現滋陰潛陽效果,能夠幫助患者調理身體功能紊亂問題,減少患者疲勞感覺;治療時對皮質穴、神門穴等刺激,有安神功能,可以調節大腦皮質,抑制興奮,扭轉患者陰陽失調狀態;治療時對垂前血刺激,有助于改善患者失眠狀態。因此,在腦梗死失眠患者采用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治療后,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失眠狀態[6]。
為了提高中醫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治療效果,還可以配合以下操作:首先是在治療過程中,配合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其次是采用中醫治療時,對于重癥失眠患者,可以結合催眠西藥治療,但需要控制劑量,科學用藥治療,防止出現耐藥性問題。再次,腦梗死患者本身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加上失眠癥狀,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在臨床開展中醫護理工作時,還需結合西醫情緒護理方法,幫助患者改善負情緒。最后是加強健康教育工作,幫助患者了解中醫治療知識,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7]。
綜上所述,腦梗死失眠患者采用中醫耳穴埋籽加耳尖放血治療的效果優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福英,劉進先.穴位針刺聯合藥物治療難治性失眠癥8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6):80-81.
[2]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國全科醫學,2010,2(4):16-19.
[3] 吳江,賈建平,崔麗英.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432-434.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35-139.
[5] 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260-263.
[6] 屈洪莉,孫曉天,崔杰文.針刺加耳穴治療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30):161-162.
[7] 周國容.四神聰針刺治療65例原發性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