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是由著名導演王家衛指導的功夫電影,自2013年1月8日上映之初,就受到了廣泛關注。《一代宗師》以家國情懷和武林中的恩怨情仇為故事主線,塑造出了葉問、宮羽田、宮若梅、丁連山、李存義等武術人物形象,意圖通過塑造代表中華傳統武術大師的人物形象和呈現原汁原味的中華傳統武術,向觀眾展現電影巨大的文化魅力。深入研究影片《一代宗師》中“武術人物”的塑造,對了解電影創作思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的內涵及其展現出的魅力
(一)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的內涵
中華傳統武術是文化瑰寶,是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沃土之上的文化烙印。中華傳統武術文化既涵蓋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體育功能屬性,又涵蓋文化價值。武德是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的核心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武德的含義也發生了變化,早在春秋時期,左丘明就在《左傳》中明確提出了“武德有七”的論述,在古代,武德多強調“除暴安良、尊師重道、扶危濟貧、孝悌正義”,隨著演化推移,各個武術流派通過獨有的戒律和門規,對武德的標準進行了重新定義,直至中國武術發展至現代,逐步形成了“修身養性、崇尚武術道德”的武德規范。功夫電影《一代宗師》借助中華傳統武術文化所蘊含的獨特內涵,結合特定的時代背景,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生動鮮活的“武術人物”。
(二)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展現出的魅力
一是中華武術是中國人民經過幾千年的實際格斗所積累出的技巧與動作,并通過不斷積累和沉淀,形成了成體系的招式。因此,中華傳統武術文化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格斗智慧,具有十分廣闊的受眾群體,將中華傳統武術文化融入電影中的人物塑造中,將賦予人物更加鮮活的中國屬性,展現出獨有的中國文化魅力;二是不同的中華武術展現出了不同的文化屬性,其擁有自身獨特的格斗形式,并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中華傳統武術文化既能夠向觀眾展現出自強不息、刻苦修煉的奮斗精神,又能夠向觀眾表現出天人合一、道德至上的品質修養,將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融入人物塑造中,能夠更加鮮活地展現出人物的內在性格。[1]
(三)《一代宗師》中傳達的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內涵
電影《一代宗師》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動蕩時期,國家民族正處在面臨存亡的重要關頭,影片中塑造的諸多“武術人物”在這樣的背景下,展現出了諸多優秀的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內涵。
第一,尊師重道。《一代宗師》中的宮羽田是中華武士會會長,在電影金樓片段中,通過眾人對他的敘述,展現了其崇高的江湖地位,然而影片利用轉折性的拍攝手法,在宮羽田于后廚發現同門大師兄丁寶山后,其對大師兄畢恭畢敬,充分展現了中華武術尊師重道的傳統文化內涵。
第二,恭禮謙讓一直是中華武術武德修為的至高境界,在《一代宗師》中,導演王家衛在拍攝金樓這個重要場所的過程中,將一群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塑造成賬房先生、廚子、跑腿的、打雜的等深藏不露、隱姓埋名的普通人,展現出中華武術“藏”與“讓”的大智大勇,弘揚了謙恭禮讓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
二、《一代宗師》中的武術內容呈現
《一代宗師》通過展現佛山精武會和中華武士會兩個武術組織,以及詠春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極拳等中國武術拳種,對電影中武術人物的故事脈絡、人物關系以及人物性格進行了全方位塑造,可以說,武術人物的塑造離不開對其人物屬性背景的塑造。
(一)武術組織構建
王家衛并沒有對佛山精武會和中華武士會兩個武術組織進行直接闡述,而是借助影片角色——宮羽田擔任中華武士會會長一職,舉辦退隱儀式提了出來,并通過在南方舉辦退隱儀式,將整部電影的后續劇情引導出來。而佛山精武會則是主人公葉問所處的武術組織,用以帶動南北拳派比武的劇情發展。
(二)武術拳種展現
影片《一代宗師》在塑造武術人物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借助中華傳統武術拳種的武學精神和風格特點來拓寬人物的表現維度。首先,以電影主人公葉問為代表的詠春拳,以其埋肘蓄力、圓形防守、追求快打、收肘變化的技術特征,為葉問這個人物提供了實戰屬性,展現出葉問千變萬化、擅長埋身攻擊的實戰搏擊特點;其次,以阿姑為代表的八卦掌,強調動靜互補,遵照八卦圖的軌跡變換掌勢,其與葉問在金樓上的切磋格斗,為影片的打斗戲份增色不少;最后,以賬房先生為代表的形意拳,也是影片為塑造武術人物所應用的中華武術拳法之一。形意拳內涵豐富、源遠流長,講究內外兼修、魂魄并重,“心意誠于中,肢體形于外”,導演借助形意拳,將賬房先生這個人物的霸道剛硬展現得淋漓盡致。[2]
(三)武術人物塑造
影片《一代宗師》塑造了許多經典的武術人物,這其中有真實存在的人物原型,也有遵照電影藝術化效果而創作的人物。
第一,葉問。王家衛將葉問塑造成一位武藝精湛且身懷絕技的一代宗師,在生活中,他為人低調、處事祥和,在武林中,他武德高尚、人品謙遜,其一席長衫,將溫文爾雅的“儒將”之風展露無疑,在國破家敗的歷史背景下,更是成功地將其堅韌不屈的性格特點塑造了出來。
第二,宮羽田。該武術人物是推進故事的關鍵角色,正是由于作為中華武士會會長的他舉辦了退隱儀式,在儀式中,各路江湖人物搭手比武,才引得葉問名震武林,而宮羽田的死也是影片中的另一條故事主線——其女宮若梅報仇的關鍵原因。
第三,宮若梅。影片中的宮若梅個性倔強且恩怨分明,具有典型的俠女風范,其人物角色的創作靈感來自當時的“俠女”施劍翹,正是其這種恩怨分明的人物性格,才使影片中后續的復仇情節表現得順理成章,如其履行復仇諾言,甚至不惜違背父親臨終時“不問恩仇”的遺言,毅然決然地進行報仇的行為,都顯得理所應當。[3]
三、《一代宗師》中“武術人物”塑造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基本因素
時代背景、創作目的、導演藝術水平,以及編劇創作水平等均是塑造人物的基本因素,影片《一代宗師》在進行“武術人物”塑造的過程中,在時代背景上,選擇了國局動蕩的歷史階段,影片主角葉問經歷了家道中落、斷然拒絕拉攏,體現出了一代宗師的民族氣節。在創作目的方面,王家衛將《一代宗師》定義為具有藝術氣質的商業片,并再現了當時的武林生態,精練的對白、超強的明星陣容、犀利的中近景特寫等元素的組合,為觀眾呈現出帶有文藝氣質的電影巨作。同時,王家衛高超的藝術展現能力,使影片《一代宗師》完美地實現了作品的創作目的,人物形象刻畫得生動具體,讓葉問一代宗師的儒俠風范展現得恰到好處。此外,知名影星們以及武術演員的加入,賦予了《一代宗師》中各類“武術人物”全新的生命,他們精湛的演技以及扎實的武術功底,都為人物的塑造增色不少。
(二)內在因素
電影進行人物塑造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人物的性格、人物在影片中的關系結構、人物的心理特點,以及人物的語言特色。人物的性格決定了人物的形象。電影《一代宗師》在塑造主人公葉問時,將葉問的性格定為溫文儒雅、堅韌內斂且堅定執著,從其在家境良好時,不知生活的艱難,到家境落魄后,依然一心追求武道,并最終經過世道的考驗,將詠春拳弘揚世界,成為一代宗師,這些不同階段的描述,都通過人物的性格展現了出來。
人物的關系構建了人物的風貌。導演王家衛在《一代宗師》中構建了十分復雜的人物關系,增強了影片的敘事性和可看性,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引出了后續的矛盾敘事,進而在不同的關系之中凸顯各色武術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心理映射出了人物的特性。葉妻在影片《一代宗師》中占據極小的篇幅,導演王家衛對葉問妻子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是通過間接心理來展現人物的內在特性的,通過她為葉問擦拭身體,夫妻二人之間的默契關系來塑造出其溫柔體貼的形象。人物的語言突出了人物的特色。電影中的對白、獨白和旁白是塑造人物形象特色的關鍵所在,也是展現人物性格、情感和情緒,補充劇情的重要工具。[4]在影片《一代宗師》中,葉問與宮二小姐經過幾番波折,終于再遇,兩人的對話突出地展現了宮若梅高傲的性格,也成功地刻畫出一代宗師葉問溫情的一面,這種語言情感的交織,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讓觀眾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外在因素
除了基本因素和內在因素外,在電影制作過程中,還會通過一些外在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外在因素主要包括視覺因素和聽覺因素。在視覺因素方面,《一代宗師》在描繪宮二決心奉道為父報仇的場景中,王家衛在鏡頭中展現出一座有些破敗的寺廟,此處的背景選擇符合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暗暗契合了宮二選擇的“道”,成了人物形象塑造具有指向性的電影符號;在聽覺因素方面,電影通過相應的配樂引導觀眾的心理狀態,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對強化人物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影片《一代宗師》中,王家衛在塑造葉妻這個角色的過程中,并沒有用直白的對話塑造她,也沒有用長篇的敘述塑造她,而是借助舒緩的鋼琴配樂,搭配其恰如其分的動作,將葉妻溫婉賢良,但又不失倔強的人物性格完美地詮釋出來。
(四)道德因素
武術道德是影片豐富武術人物塑造維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的關鍵性載體。影片《一代宗師》用了較大篇幅向觀眾敘述宮若梅為父報仇的故事情節,其師兄馬三殺害自己的父親,作為愛恨分明的武林人士,宮若梅不惜違背父親臨終時“不問恩仇”的遺言,也要毅然決然地報仇,彰顯了其恩怨分明的個性;[5]在《一代宗師》中,王家衛也通過宮二率眾找馬三復仇的場景,深刻闡述了尊師重道的武德規矩。在國仇與殺父之仇的背景下,宮若梅依然沒有硬闖馬三的宅院,而是說出了“我敬你是師兄,不闖你門”這種武術人物所具有的道德規矩的話語,從細節處突出人物的特點。
(五)關鍵因素
關鍵因素是指對影片塑造人物形象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作為功夫類電影,俠義精神是《一代宗師》對武術人物進行塑造的決定性因素,也是關鍵性因素,是塑造武術人物的靈魂所在。[6]俠義精神是中華武術文化發展的產物,在不同時期,都展現出了不同的時代特色,《一代宗師》以中國近代社會內外交困的時期為歷史背景,這時,武林人士的家國情懷和俠義之風逐漸蘇醒,這段時期的俠義精神主要是尚武、為國為民,因此,在宮寶田與葉問搭手的片段中,宮羽田手持一餅,對葉問緩緩道出一句反映武林人士、仁人志士等為實現民族崛起而努力的話語,二人搭手比試結束后,導演王家衛更是通過拉近鏡頭,凸顯放大了葉問身后的二字,展現出那個時代獨有的俠義精神,將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張晴丹.電影中如何通過光影來塑造人物[J].電影評介,2014(01):74-76.
[2]李義杰.論媒介對文化資本(產業)形態的構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5(01):155-159.
[3]戴國斌.不同歷史時期武術影視明星發展特征研究——以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06):37-40+53.
[4]柴光旭.現代編劇的理性思考:以時代精神塑造人物形象[J].音樂探索,2010(03):112-113.
[5]楊敢峰.武術精神的內涵及當代價值[J].武術研究,2017,2(12):18-21.
[6]尋茹茹.“禪宗”美學視野下的王家衛電影敘事新解——以電影《一代宗師》為例[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7(02):101-107.
(作者簡介:沙海瀅,女,碩士研究生,吉林藝術學院研究生學院,研究方向:數字影像藝術)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