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和珍
在高中階段,數學學科的知識難度顯著提升。如果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不過關,很難將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在面對某些重要的考試時,失利的概率也會大大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教育工作者總結教學需要的互動性、情境性、智能性三大原則,研究出智慧課堂,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這改變了傳統高中數學教學的格局。通過數學教師的教育智慧,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向多元化發展。因此,智慧課堂在高中數學學科中具有非常大的應用價值。教師應當積極探究智慧課堂的高效構建策略,為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營造教學氛圍,用情境渲染智慧課堂
想要開展高質量的數學智慧課堂,首先要保證高中生的參與性。這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體現趣味性和情境感,能第一時間緊抓學生的眼球,將學習注意力放在知識點中。對此,數學教師應當合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微課、線上教學等多種方式營造深入人心的教學氛圍,利用情境來為學生帶來強烈的學習刺激感,達到渲染智慧課堂的教學目的。
譬如,教師在教學高一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二冊“立體幾何初步”時,關于直觀圖、三視圖等知識點的講解,教師可以選擇一種學生耳熟能詳的常見事物,通過動態的方式提前錄制出這個物體的三視圖,如金字塔、儲物箱、奶粉罐、足球、紙杯、腰鼓等。借助多媒體設備的輔助,教師也能更好地描述這個物體的結構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能用軟件展示出這個立體幾何圖形展開成平面圖形的過程,讓學生了解到構建立體幾何的圖形不全是平面,還有曲面,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多面體和旋轉體的概念。由此,教師用情境教學法引入生活元素,營造出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場景,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達到構建智慧課堂的目的。
二、加強問題引導,用思考構建智慧課堂
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學生的思維深度是組成智慧課堂的基本元素。從“智慧”一詞來看,學生應當具備較強的思考能力,能針對知識點進行個性化、創新性的理解,并靈活應用到實踐練習當中。回顧傳統形式的數學教育,教師一般會先總結出結論,然后學生坐享其成。這明顯忽略了學生思維的過程,不利于智慧課堂的構建。對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加強問題引導,巧妙設計問題鏈,逐步引領學生的智慧向深層次發展,從而有效掌握數學知識點。
比方說,教師在教學高一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對數的運算”時,可以先讓學生結合“對數和指數互為逆運算”這個法則,來推導logaM+logaN=logaMN。學生通過假設logaM=x,logaN=y,可以迅速完成推導過程。隨后,教師再繼續加深提問:(1)想要讓這個公式成立,需要什么條件?(2)如何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這條法則?(3)嘗試計算log2(32×64)。(4)嘗試推導loga=■。由此,通過基礎的思考問題,做到層層遞進,將本堂課的重要知識點融入題干之中,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數學知識,促進智慧課堂的生成。
三、優化語言藝術,用情感滲透智慧課堂
有關智慧課堂的構建,除了要從“硬件”教學上下功夫以外,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高中數學的知識點比較繁雜,學生學習時必然會有不適應的表現。無論做題還是回答課堂提問時,難免會出現錯漏。學生在出錯的過程中會不斷積累沮喪的心情,消磨自己的學習自信,逐漸在心理上產生陰影。如果教師不注意疏導學生的負面情緒,而是一味地為學生的精神層面施加壓力,學生既可能因為自己的不自信而產生畏難心理,又可能對數學學科產生抵觸、厭惡的感覺。對此,數學教師應當優化教學語言,從情感角度滲透智慧課堂,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難關。
比方說,高一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三角函數”是學習的難點。學生在做題時,會因為其中三角轉化的復雜性而頻頻出錯。當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如果發現學生眼神游移,表情不自信,可以放緩節奏,先讓學生坐下思考措辭,做好準備,過一會再讓學生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當學生答對時,教師要適當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當學生緊張或答錯時,教師要點出學生回答時的閃光點,并恰到好處地給出提示。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鼓舞學生下次努力,爭取一次答對。由此,教師通過優化語言,達到平易近人的教學目的,用潤物無聲的交流技巧,為學生舒緩學習數學的緊張感,能更加輕松地投入學習活動當中,為智慧課堂的構建做好鋪墊。
時至今日,智慧課堂在高中數學學科仍有巨大的教學潛力可供挖掘。通過智慧課堂創建輕松自主、活力四射的教學環境,既符合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又能促進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默契配合,讓學生能充分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出旺盛的求知欲與濃烈的學習熱情。當前,以智慧課堂為基礎的高中數學教學,還可以嘗試與STEM跨學科教學理念相融合,這符合新高考制度的教學觀念。因此,這也是高中數學教師在接下來需要重點研究的教學方向。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規劃課題“互聯網+精準教學構建智慧課堂的行動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20]GHB303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