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岳
線上線下的融合教學已成為教學模式的新常態。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探討了如何利用線上線下的融合模式,在基于語篇的詞匯教學模式“體驗—構建詞匯群—遷移詞匯群(線上融合)—運用詞匯群(線上融合)”中的應用與研究,旨在提高詞匯學習的有效性。
當前,教師需要從教學方式、教學能力、教學技術等各個方面進行調整和轉變。外語教學的改革經歷了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從“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再到以“學習”為中心的轉變,也從“灌輸式”教學方法向“互動式”教學方法轉變。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時代發展的需要,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必將向“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轉變。
詞匯是構筑語言的材料,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教師詞匯教學的方法與策略直接影響學生對詞匯的識記、積累、理解、體悟與運用。因此,教師要從語篇視角入手,正確處理詞匯與語篇的關系,巧妙利用英語語篇,讓詞匯學習有具體的語境,以此來推動英語詞匯的教與學。本篇結合一節教學實例,探討詞匯群概念,在“體驗—構建詞匯群—遷移詞匯群(線上融合)—運用詞匯群(線上融合)”的基于語篇的詞匯教學模式上進行詞匯教學。
一、基于語篇的詞匯教學模式
基于語篇的詞匯教學,可以有效提升詞匯教學質量,并且能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較好培養,教師可開展相關主題活動,使學生在不同主題活動中學習詞匯知識,逐步形成關于某一固定話題的詞匯,這類詞匯通過一定邏輯梳理與整合,便形成了“詞匯群”概念。具體而言,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設置相關主題,依托主題,以一定形式整理出文章的詞匯群,再運用學生已有知識及信息科技手段,查閱整理出相關主題的詞匯群,將詞匯群運用到實際語篇中,最終達到應用詞匯的目的,即“體驗—構建詞匯群—遷移詞匯群—運用詞匯群”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合理應用所學詞匯,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二、教學實例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依托北師大版新版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Life choices的單元話題,延伸出關于業余活動的討論。本節課為單元補充文章Uncle John的烹飪愛好,文章結構清晰且有邏輯,并利于構建相關詞匯群。在Vocabulary和Speaking部分介紹了業余活動的相關表達——人們在非工作日會做些什么呢?當他們學習了關于工作日學習生活的有關表達之后,非工作日的業余活動會做些什么?怎樣表達?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如何介紹業余活動。學生通過學習這篇關于以烹飪作為業余愛好的文章,引導他們概括總結文章敘述結構、學習相關句式及詞匯表達,生成一個關于烹飪的詞匯群。在學習文章過后,激發學生學習自己業余活動的詞匯群,并對該活動進行有條理且充分的講解。為更好地引導學生梳理語言知識,教師選取班級一位學生的業余活動——繪畫,作為最終學生產出的事例。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素養。”其中,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寫、看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功能,以及在學習和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意識和感悟。詞匯學習不單是詞語的記憶,也不是獨立的詞語操練,而是結合具體主題,在特定語境下展開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感知理解相關的主題意義,使用詞語表達相關的話題信息和意義。通過創設主題語境及運用語言,讓學生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認識。
(二)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為北京市朝陽外國語學校新高一年級A層學生。學生語言基礎相對較好,學習英語熱情較高,學生愿與他人合作,但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有些靦腆害羞,不善于表達。學生對業余活動這個話題較為熟悉,但也只是僅僅停留在簡單的介紹,不能豐富且有邏輯地進行談論及表達。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詞匯基礎,但也較為零散,沒有形成介紹課余活動所需詞匯群概念,對于某一課余活動可以從哪些方面有邏輯地介紹更是沒有相關系統地學習和訓練。因此,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學生可以從詞匯以及篇章表達方面進行很好的訓練。
(三)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預設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文章,總結歸納描寫業余活動的篇章結構,積累相關詞匯群;
(2)利用網絡信息查閱,在真實語境中積累繪畫主題的語言表達的詞匯群;
(3)借助文段給出的主題句,運用繪畫主題的詞匯群,描述繪畫活動;
(4)通過線上真實情境的開展,對于課外活動進行描述與表達,啟發學生思考課外活動的意義。
(四)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儲備以及課標對于學生表達性技能的要求,針對本課課型和學生已有關于業余活動語言的知識儲備,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不是單純地將英語寫作當成一種技能訓練,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通過寫作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任何詞匯的使用都離不開具體的上下文語境。“如果脫離語境進行詞匯教學,即使學生記住了詞匯的形式和意義,也很難將其運用于實際交際活動中,因此,詞匯教學應融入句子和語篇的教學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魏恒健,2007)。本節課的設計意圖在于幫助學生在閱讀相關語篇后,運用所學詞匯、句式、文章結構描述業余活動,授課教師通過設計活動的層層推進以及主體推進,最終完成任務,并利用線上教學,達到“人人都參與,人人都展示”的教學目的。本節課為浸入式學習,以真實情景開始并以真實情景輸出,選取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
(五)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引入主題
教師在上課時,向學生展示一封來自學生Jerry的郵件,郵件中學生向授課教師求助,表達自己要在一個重要場合向別人介紹自己的課外活動,可是不知道該如何介紹,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教師向學生展示信件內容,并向學生求助,希望可以得到他們的幫助。
為引起學生注意,教師給出提示讓學生來猜猜看,Jerry想要介紹的業余活動是什么。通過回答“What does Jerry do at his free time?”逐個給出相應提示at home,in art classes,outside,creative,relaxing,landscape,portrait,color- pen,brush等詞匯,一方面讓學生搶答來猜Jerry的業余活動是什么,一方面為后期學生輸出活動提供部分詞匯支持。
【設計意圖】
運用來自同齡人的信件及求助信開場,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猜測Jerry的業余活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熱烈討論,并且很好地回顧并積累詞匯,為后續活動做好鋪墊。
2.整體閱讀,理解文章結構框架
在閱讀Jerry的求助信并了解他的訴求之后,授課教師向同學展示了另一位將烹飪作為業余活動的愛好者Uncle John的照片。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這篇關于描述Uncle John業余活動的文章。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布置閱讀任務,閱讀全文,了解文義,并劃出每段的主題句。
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在此設問:Why does John put all the topic sentenc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aragraphs?引發學生反思,從而引導學生關注文段結構。
授課教師在此提出新的任務,引導學生為主題句設定小標題,從而歸納總結出在談論業余活動時可以談論的諸多方面,以及講述時應當具備的語篇內部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呈現關于主題句的相關語言表達,在培養學生語篇結構意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語篇內容。
■
【設計意圖】
通過找主題句及歸納主題句活動,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結構,識別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語篇的內在邏輯,為后續學生的輸出活動埋下伏筆。在學生逐步建立起對于此類主題語篇的結構意識的同時,教師給出相應的語言積累與詞匯支持,使得學生思維可視化,也為后續學生表達提供語言支持。
3.細化語言,積累語篇詞匯群
教師呈現從語篇中提取的部分單詞及短語,引導學生根據詞義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查閱詞匯意義并進行分類。通過對相關詞匯的意義分類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為每組詞設定一個小標題。
■
在引導學生熟悉烹飪活動的詞匯群后,教師向學生提問:How to help Jerry introduce painting?From what aspects can we introduce the activity?學生仿照已有的關于烹飪活動的詞匯群,進行小組討論,創建關于繪畫的詞匯群結構圖,在小組討論之后,教師在黑板上給出詞匯群結構圖框架,邀請學生在黑板上填寫關于繪畫的全新詞匯群。此時教師布置任務如下:
任務1:
Work in group and create your own diagram(choose four or five aspects)and add more specific words .
■
學生相互討論,完善自己的詞匯群結構圖。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利用網絡查閱并豐富自己的詞匯群,也可以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不斷完善自己的詞匯群。教師在學生完成前結構圖中提示學生注意單詞的發音和英語解釋,以保證詞匯積累的正確性。
學生完成圖表后,教師選擇兩到三名學生代表把他們的詞匯群添加到黑板上面的結構圖中。并向全體學生解釋他們積累的單詞群,特別是對最新習得的詞匯進行意義的解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根據學生填寫情況添加更多關于描述繪畫的詞匯。
【設計意圖】
學生從關注描寫業余活動的語篇結構聚焦到描寫業余活動的詞匯支持,以本課開篇幫助Jerry解決如何描述繪畫活動這一任務為線索,讓學生以課本中烹飪活動為樣例,制作繪畫活動的詞匯群結構圖,梳理相關詞匯,引導學生一步步制作詞匯群結構圖,讓學生充分體會繪制業余活動的詞匯結構圖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如何介紹課余活動,讓學生從語篇結構到語言表達上都有全面而系統的提升。
任務2:
Use the diagram to talk about painting. If it is necessary, you can make some notes on your paper.
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剛剛完善的詞匯圖表來談論繪畫。學生以口頭敘述的方式輸出內容,但如果在表述過程中出現困難,可以先將要表述的要點記錄下來,作為口頭表達的提示內容。
本節課線下部分結束,教師在課程最后布置作業,讓每位學生做個人準備,談論相關話題。介紹關于繪畫話題。
【設計意圖】
通過借助學生自主創建的詞匯群結構圖談論繪畫,學生思維可得以充分發散。此環節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激發學生將已有語言儲備與新輸入語言相連接,在情景活動中完成交際任務,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交際與運用。
4.線上延伸反饋,讓任務意義落地
教師利用騰訊或釘釘會議,在課后某一固定時間,邀請班級同學及Jerry入會,同學紛紛在自己的詞匯群介紹繪畫話題,為Jerry提供介紹的各種思路。之后邀請Jerry分享他對繪畫的看法,提問Which version do you like best?Why do you like painting?What is the benefits of painting?
教師在聽完Jerry 回答之后,給出學生一定的總結與反饋,如:You are in the most precious time in your life, beautiful but only last a little while. Please choose an activity can color your life, broaden your view and deepen your thought. Finally you will light yourself up, and to be a better man of yourself.
【設計意圖】
利用線上教學,回歸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培養和發展富有積極意義的課外活動,引發學生對于業余活動的深入思考,努力幫助學生將文化知識內化為具有正確價值取向的認知、行為和品格,滲透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5)作業內化,發展能力
談談你在空閑時間里喜歡做的一項業余活動,畫出相關詞匯群結構圖,并將你的業余愛好介紹給你的好友。
【設計意圖】
這項課后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把課堂的學習體驗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深化學生對主題的認識,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教學反思
從課堂反饋來看,本節課例的課堂效果比較理想,學生聽課投入,特別是線上線下的融合,學生的參與度高。通過輸出環節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還是有意識地運用文章結構、詞匯群結構圖進行全面及有邏輯的描述,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授課教師做以下反思:
1.以語篇為依托
在本節課中,教師借助課本語篇信息,引導學生構建語篇結構,整理語篇內容,輸入語言表達,借助真實情境,制作語篇的詞匯群結構圖,并將結構圖進行遷移,總結詞匯群框架,以語篇為依托進行詞匯群的梳理、類比及遷移。
2.以主題為引領
在整節課中始終圍繞業余活動這一主題開展活動。從開始的情境創設——以幫助Jerry介紹活動為目的,激發學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到后來借助文本梳理介紹業余活動的語篇結構及語言,到最后幫助學生輸出業余活動介紹,都始終緊緊圍繞主題,在這一主線下進行教學活動,不斷調動學生已有的、基于該主題的知識儲備,幫助學生系統構建并完善新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以學生為主體
本節課從總結語篇結構、梳理語篇內容及系統積累詞匯表達都由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在添加詞匯群結構圖這一活動過程也由學生自主學習,生生活動討論補充。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體驗,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在最后的語言輸出環節,學生互動討論,在真實情境中輸出語言,嘗試用所學語篇結構、詞匯及表達完成交際任務。
4.以線上線下融合為模式
由于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輸出環節變得充分且有效,有很強的代入感,學生參與度高,情緒較為高漲,并且盡可能讓每位同學都有所嘗試,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薔,胡亞琳.英語學科能力及其表現研究[J].教育學報,2017(2).
[2]魏恒健.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2).
[3]王根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詞匯語篇教學法思路初探[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