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清
傳統教學模式中沿用的終結性評價始于隋朝,具有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其獨有的甄別和選拔功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形態的變化,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模式已經無法將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發揮得更加全面,甚至無法高度契合當今社會的人才標準要求和社會發展需求,過程性評價模式的出現有效地消除了終結性評價的弊端,讓教學評價環節的作用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環節的重要作用
首先,能夠從細節入手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高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學業壓力就很大,在不同成長發育水平的影響下,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認知有著巨大的差異,傳統的“唯成績論”教育理念,對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而側重學習過程的評級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的每一點進步都被放大,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身的進步,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其次,能夠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過程性評價多元化的切入角度促使教師要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并要及時地根據學生反饋做出教學上的調整,靈活多變的評價規則以及及時更新的教學計劃,讓教師更加重視自身水平的提高,為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最后,從整個的數學學科角度來看,能夠提高數學評價體系的完整性。過程性評價將評價環節分解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讓教學評價的信息來源和數據分析更加真實全面,消除了傳統評價模式的弊端,讓學生在靈活多變的評價中實現自身成長。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過程性評價實施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學生學習信息的效率,強化評價的實效性
所有階段評價環節的主要作用都是以學習效果為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高中數學以其獨特的學科特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評價形式和評價規則,在學生學習結束后及時反饋發現問題,然后據此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制定以每堂課為單位的評價量表,還可以將過程性評價的范圍劃分為智力和非智力兩大板塊。在過程性評價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更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逐漸形成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意識,從不同的角度入手盡可能地豐富過程性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學評價的激勵下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凸顯評價環節在教學中的教育實效性。譬如在“立體幾何初步”這一章節的學習中,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清晰的空間概念感,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利用評價量表來查看學生的學習質量,并在量表中將個人感受和理論知識的掌握分別標記,從學生的心理接受程度來判斷學生空間感的層次,然后有的放矢地調整下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從教師專業水平入手,提高過程性評價的可行性
大部分教師認為過程性評價提高的是學生的數學水平,跟自身專業素養的關系不緊密,事實上,過程性評價的主體雖然是學生,但是教師在其中的引導作用和輔助功能是不容忽視的,如果教師的個人專業素養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會限制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教師要在貫徹落實教育新理念的同時積極地參與各種教師培訓活動和交流活動,為自身專業水準的提高注入新鮮的血液,緊跟當下教育觀點的革新,在交流和學習過程中開拓過程性評價實施的更多切入點,提高自己對學生思維跳躍的敏感度。教師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評級過程中,不僅減少了自己的工作壓力,而且能夠凸顯學生在學習各個環節中的主體地位,在與學生共同進步的前提下落實過程性評價的可行性,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三)多種評價形式的有機結合
終結性評價雖然過于武斷,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將兩種評價模式進行有機結合,取長補短,讓兩者在交替中更好地助力學生的發展。不管是哪種評價方式,評價的對象都不單指學生,而是教學過程中的所有參與者,包括教師的教學形式,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為教師調整教學計劃提供有效參考。在整個教學評價環節,教學始終是開展評價的基礎,多種評價模式的融合,能夠幫助學生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一點一滴的知識積累中產生質的飛躍。
三、結語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水平直接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完成度和學生個人成長進步的步伐,過程性評價模式讓學生在清晰的自我認知下,自主自發地積極進取,在評價中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讓壓力巨大的高中數學學習變得更加有目標感,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情緒來面對人生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徐國明,李姝敏.基于過程性評價的數學分析課程考核方式的研究[J].才智,2020(4):91.
[2]郭家伽.過程性評價在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智庫時代,2019(1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