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鐵寧
在高中,音樂學科并未受到重視,學生輕視、教師忽視,對素質教育開展帶來較大阻礙。這也就要求高中音樂教師需結合核心素養教育要求,認真落實教育工作,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因此,應基于核心素養,分析高中音樂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策略,這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基于核心素養,針對高中音樂教學進行分析,提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策略,為教師工作提供借鑒。
一、核心素養概述
核心素養是結合當前教育形式所提出的新要求,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綜合素質作為目標,而后進行教學規劃設計。音樂學科作為高中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自主性,成為重要問題。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自身應具備適應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求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而核心素養也成為現下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舉措,符合國家發展客觀規律,也是迫切需要。可以說,素質教育的提出,對傳統教育模式變革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加強教育實踐的重要中間環節,只有認真落實核心素養,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個人能力,從培養學術型人才轉變為培養實踐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音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目前,我國教育工作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為培養出高素質、優秀的學生,核心素養應有效落實。高中音樂作為重點課程,教師必須予以有效引導,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具體開展教學時,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加強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課上教學的重要鋪墊,預習任務主要依靠學生自身完成,教師只能設定任務,并不會直接參與課前預習,可以說,“預習”就是要讓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依據自身理解,自覺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必須持續優化音樂課程設計,這樣才能與核心素養教育要求相契合。自主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內容,音樂教師應較好利用課前預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教師在講授鑒賞曲目《1812年序曲》時,應充分考慮音樂作品是敘事性強、音響效果佳的交響樂,具有復雜性,因此,在課前預習時,可以讓學生自主了解一些關于作品創作背景、作曲家生平、俄法之戰的歷史背景等,進入課堂后,教師可讓學生自主展現自己的預習成果,并暢談自己對這一音樂作品的理解與看法,發表個人想法,構建開放性、自主性課堂。
(二)鼓勵合作探究
“以生為本”是核心素養下的重要教育要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可能由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課上學習,而對于高中生來說,合作探究是最有效的手段,在集體榮譽、共同目標的驅使下,學生能夠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自主討論,逐漸培養其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音樂教師作為音樂課堂的指導者、組織者,應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平臺,合理選擇音樂主題,為小組布置音樂任務,確保學生能夠在合作探究中得到答案,并鍛煉個人能力,在持續發掘中獲得感悟。比如,漢族民歌課程,教師可以從民歌、地理環境、民族文化、語言等方面著手引導。音樂是文化的載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現音樂特色,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休息時間進行實踐探索,了解民歌、文化背景等,為學生理解音樂提供輔助。
(三)優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要求教師必須從多角度出發來進行,這樣才能保證評價具體、全面、客觀,評價指標應當包括學生的課上表現、能力、意識、課后實踐等多個方面。為實現多元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設計一些知識大賽,通過比賽過程中的學生表現以及比賽成績,來評價學生個體。通過這種方式,讓每一個高中生都能清楚了解自身能力,并在今后自主調整,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欣賞能力,形成較好的音樂素養,同時也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鉆研與探索能力打好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音樂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教師與學生關注度普遍不高。素質教育提出后,音樂教學逐漸受到重視,然而由于學生對音樂知識缺少了解,再加上教學枯燥、乏味,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影響教學實效性。因此,教師需結合素質教育,通過加強課前預習、鼓勵合作探究、優化教學評價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林穎.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音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施策略[J],北方音樂,2020(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