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仁歡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深度推進,在高中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更要推動學生積極學習、有效創新,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學以致用,使學生的問題解決意識獲得突破性發展。在高中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構建高效課堂,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師需要思索的一個重點。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時代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行各業都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更好地有效鉆研、積極創新。而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及其他學科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而立足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而且要推動學生有效創新。這是更好地為一線輸送高素質綜合人才的有力保障,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為學生以后進階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創新性教學的落實還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給學生帶來極強的學習成就感,并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創造性學習,為學生今后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本原則
(一)學生主體性原則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明顯增強,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是以生為本理念的直接彰顯。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堅持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價值。營造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探究中,推動學生積極學習探究,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啟發引導性原則
進入高中階段,課堂學習節奏明顯加快,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量逐步增多,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和脈絡體系也在逐步完善。因此,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讓學生只是接受知識,而是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啟發和引導,讓學生從已有知識體系中更好地發現規律、學習遷移,助力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不斷發展。同時以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獲得更多成功體驗。這能夠進一步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潛能開發,使學生在學習創新的過程中熱情高漲。
(三)持續推進性原則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系統而深入的過程,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持續引導。結合各個部分、各個章節的學習內容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對學生實施學法指導和技能點撥,并充分運用情境教學、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作業訓練等多種模式,更好地推動學生能力發展。持續不斷引導學生創新遷移就可以始終關注學生個人的學習成長,從而更好地推動學生綜合能力不斷發展。
三、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積極對策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同時,教師要為學生能力進階提供有效輔助,以更好地推動學生積極求知、不斷探索、有效創新,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一)創新課堂呈現方式,激活學生思維能動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課堂導入的有效設計,從而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教師在課堂開篇就能激發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那么他們對問題的認知就會充滿期待。同時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也會探索各種各樣的方法,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首先,教師可以從數學史的角度呈現課堂內容,吸引學生有效探究。比如,教師可以從祖沖之對圓的研究入手,與學生一起探討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而引出圓的方程。其次,從一些趣味古詩入手,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知數列之美。譬如,“遠望魏巍塔七層,紅燈向下成倍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試問各層幾盞燈?”通過一首生動直觀的古詩引出問題情境,推動學生對等比數列有效探究,就可以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學習期待,讓他們對其中蘊含的豐富數學知識有效分析。
用這種生動而有趣的導入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就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有效探究。除了利用古詩導入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懸念問題、腦筋急轉彎、視頻短片、生活情境等。通過有趣詼諧的方式設計課堂,導入新課,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熱情,從而為高效課堂的推進奠定良好基礎,學生自身的學習創新意識也能得到有效調動。
(二)創新授課模式,推動學生學習成長
在有趣的課堂導入告一段落之后,課程推進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多種模式并用,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學生學習思考。
首先,教師可以以小組討論學習互動的方式,更好地推動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有效探究。進入高中階段,數學問題解答的方式多種多樣。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活度,推動學生積極創新,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更好地推動學生有效交流。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任務引導,接著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他們積極交流。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意識,給每個人均等的發言機會,其他同學有效聆聽,不得隨意打斷別人。如果有疑問,要等對方發言之后及時提出并有效交流。另外,圍繞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要為學生限定討論時間,讓他們在有效的時間內高效解答,防止過程散漫、學生隨意討論。在小組討論之后,可以每個小組選派2~3名代表做總結發言,提出自己的問題解決方案,并與其他小組一起公開展示。這樣一種探究式學習氛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學習的不足,并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更好地完善思維,不斷進步。對于表現優秀的小組,教師還要給出正面積極的評價,肯定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并鼓勵學生繼續探究,發現更多創新思路。
其次,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內容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還有一些內容相對比較簡單,讓學生自主學習就可以有效突破。這時候可以先讓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接著以交流互動的方式在課堂上高效答疑,以更好地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效發展。以“直線和圓錐曲線的關系”為例,這部分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對于其位置關系要能夠建立幾何或代數模型,并熟練運用解答方法,確定有無交點。因此,在這部分內容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以導學案為藍本,讓學生自主學習。接著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有效答疑,并輔以習題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技能,有效創新。針對學生遇到的一些共性問題,教師可以開展有效的方法點撥,更好地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教學創新層面,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高考題目做出變式,讓學生探索如何更好地數形結合有效建模,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的求法。
最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手段,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創新意識。在高中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單純圍繞課本學習,學生思維創新的視角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有效借助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引入一些視頻、圖片、綜合性題目,更好地推動學生有效創新。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網絡上可以搜到很多經典微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有效展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解決問題的簡便方法,推動學生學習創新。另外一些一題多解也可以借助微課幫助學生有效突破,進一步開闊學生數學學習的視野。
(三)立足綜合復習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展開的過程中,除了一些常規性新課之外,綜合復習課是推動學生學習提升、有效創新的重要一環。在綜合復習課中,既需要學生對當前所學習知識有效掌握,又需要前后串聯學思結合,對學生思維的挑戰性更強。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思維更加靈活,并進行適當的類比和分析。因此,在綜合復習課推進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一些恰當的教學案例,更好地推動學生學習創新。
以立體幾何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為例,在綜合復習課推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多面體和旋轉體,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此為基礎,再讓學生進行一些類比式學習,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推動學生學習遷移。再比如“橢圓”這部分內容,學生掌握了橢圓形的定義和標準方程之后,在一些具體的題目中就需要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性學習。例如,對一些橢圓的軌跡方程求解,不能簡單地套用公式,而是需要學生有效分析,結合已知進行一些動點軌跡的轉化,再進行一些式子的變形,以換元等方式更好地求得問題的解決方法。
在一些綜合性問題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更要有效引導學生對一題多解以及變式問題有效思考。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以更好地推動學生學習思考有效創新。同時還要引領學生正向思考與逆向推理有機交替,從而更好地發現問題、證明問題。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從學生學習基礎出發,引領學生有效思考。同時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相互辯論、有效分析,使學生學習思維更加完善的同時,讓學生嘗試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