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培雯
高中地理教學中,為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研究學習能力,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建構自主研究學習的環境,激發出學生的地理學習潛能,逐漸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與科學修養。
為實現高中地理素質育人目標,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研究,教師可契合學生的地理學習訴求,圍繞學生的地理學習最近發展區,為學生創造研究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的意識。
一、教學意義
以往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長期被動學習,自身的地理學習主觀能動性受限,阻礙了學生研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與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需有效改革教學方式,逐漸培養學生的地理研究能力,啟蒙學生的地理學科探究意識,促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地理思維視野,為學生今后的地理學科探究求知鋪墊基石。
二、教學路徑
(一)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避免學生地理學習時過度依賴教師,喪失自主思考意識,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逐漸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創新能力,促使學生研究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時,應當為學生預留充足的學習空間,并設定發散學習問題,驅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思考,有效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潛能。
例如,在對湘教版“地球的演化”內容教學時,教師可圍繞本章節的其他教學內容,設定發散問題,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地球的宇宙畫家、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地球的圈層結構等,促使學生完成對“地球的演化”相關內容的學習,并進行發散思考,促使學生形成地理學習創新能力。
(二)結合地圖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為培養學生的地理創新素質,教師可契合三維地圖進行教學指導,促使學生進行直觀的學習思考,有效降低學生的地理學習難度。在以往的地理地圖相關內容教學時,學生需要依據教材中的二維圖片進行發散思考,嘗試建構抽象的空間地理模型,為學生的地理學習造成很大阻礙。如部分學生由于抽象思維能力有限,而產生學習挫敗感,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影響學生地理學習水平的提升。為此,教師可契合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為學生建構直觀的地理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直觀地進行學習思考,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逐漸形成研究學習能力。
(三)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為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研究能力,在實際教學引導時,教師必須轉化教學方式,采取全新的教育對策,如教師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微課輔助教學,給予學生全過程學習的輔導,保障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探索的有效性,及時解答學生研究學習遇到的疑問,保障學生地理自主學習的質量與效率。
例如,在教學“地球的運動”章節時,為促使學生深度學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相關內容,教師可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制作微課動畫視頻,輔助學生進行直觀的學習思考,深入認識相關的地理知識,促使學生基于微課視頻進行研究探索,發現地球自轉與公轉的科學規律,提高學生的地理課程學習質量與效果,增強學生的地理課程學習獲得感,不斷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主觀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地理研究課題活動中,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四)科學整合評價,肯定學生的研究成果
在培養學生的地理研究能力時,高中地理教師應當認識到教學工作的持續性,即開展循序漸進的教育引導措施,逐漸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為此,教師應當科學地整合教學評價方式,如賞識評價、過程式評價、互動評價、自主評價等,通過多維度的教學評價,肯定學生的地理學習成果,有效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自信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研究學習能力。
為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創造力,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成果的分享交流,給予學生自主評價、相互評價的空間,由學生主導地理交流學習活動,體現出學生的地理學習主體性。在學生地理學習思維碰撞過程中,為學生的地理理解認知開辟全新的維度,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研究能力。教師在教學評價時,應當契合學生的交流互動情況,及時給予中肯的鼓勵肯定,并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保障學生及時對學習的新內容進行吸收轉化,提高學生地理課程的綜合學習實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中以高中地理教學為例,簡單闡述了高中地理教學改革的現實路徑,旨在說明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必要性。今后,在實際教學改革時,教師需不斷探索教學新路徑,提升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水平,實現人文素養、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