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新
ESG報告即《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這里的“社會”(Social)與“環境”(Environmental)并行,二者共同構成ESG的具體內容。但是,目前學者們討論較多的是本報告的環境部分,而對社會部分有所忽略。因此,本文從內部審計的角度對ESG的社會部分進行說明,以促使我國內部審計在ESG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按照準則要求,內部審計應以風險為基礎組織實施內部審計業務。現在的情況是:ESG中社會部分的風險客觀存在,已不再只是企業社會責任或聲譽問題,若不能妥善處理,這些風險將會給公司帶來實際的財務影響。因此,弄清ESG中社會部分的要求與內部審計功能、作用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是內部審計在ESG中發揮作用的基礎。此處按照ESG的社會部分需報告的五個部分的內容分別進行說明。
1.雇傭類型。這需要披露企業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薪酬及解雇、招聘及晉升、工作時數、假期、平等機會、多元化、反歧視以及其他待遇及福利的政策;關鍵評價指標為按性別、雇傭類型(全職或兼職)、年齡組別和地區劃分的職工總數及其職工流失比率。不言而喻,這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很重要的,而且我們的內部審計機構能夠依此線索加強對本單位、下屬機構等的檢查和監督,促使ESG相關信息披露得真實可靠。
2.職工健康與安全。這需要企業披露依法建立健全關于安全工作環境及保障職工避免職業性傷害的措施;關鍵評價指標包括三年來因工亡故的職工人數及比率,企業制定的健康與安全措施及其執行情況,與職工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的培訓,防止童工或強制勞工的政策與保證等。面對我國企業現階段客觀存在的城鄉差別及用工狀況,做好這樣的工作至關重要。進一步講,我們的內部審計本身就擔負著這樣的義務和責任,更應該在這個方面發揮作用。
3.供應鏈管理。主要著眼于供應商和客戶兩個方面,要求企業披露其管理供應鏈的環境及社會風險政策。從供應商角度的評價指標包括按地區劃分的供應商情況、選擇供應商的條件及其處理相關關系的方式,防范交易風險的措施與方法,也包括在選擇供應商時多注重環保產品及服務的特殊要求及其保證執行的方法。香港聯交所有這樣解釋:“例如一家公司的產品若是以不道德的方式從發展中國家采購而來,如牽涉到強制勞工或使用童工,恐會有名聲受損之虞。”從客戶角度的評價指標則包括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健康與安全、廣告、標簽及隱私事宜等補救方法的政策與執行情況,上述業務因各種原因(如安全、質量、遭到投訴)需收回時的政策與措施。毋庸諱言,這對我國當前的市場環境而言也非常重要。再就是,我們的內部審計機構一直就賦有此方面事項的監督、管理責任;而為了進一步做好ESG報告的工作,在這方面有必要進一步深化。
4.反貪污。即要求企業披露有關于防止賄賂、勒索、欺詐及洗錢行為的政策與保證措施;評價指標包括職工是否存在上述被處理的情況,是否有嚴格的防范措施,是否進行了包括公司高管在內的職工培訓等。這屬于企業管理控制制度的內容,做好這樣的工作一直是內部審計機構的業務范圍。
5.社區投資。即以社區參與來了解公司營運所在社區的需要,從而要求公司業務活動考慮社區利益;評價的指標為對社區教育、環境、就業需求、健康、文化體育支持等所耗費的財力、物力等。內部審計機構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應將此類事項包括在工作范圍內。
ESG要求對上述事項與指標能夠按照重要性原則進行甄別;按照“不遵守就解釋”的方式,盡可能地提供有“附帶說明,闡述其目的及影響,并在適當的情況下提供比較數據”的量化資料;并爭取進行“外部驗證”以提高資料可信性。毫無疑問,這也適合于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方式,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踐行創新。